首页期刊导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郝春和

双月刊

1008-9314

xuebao@nsa.gov.cn xuebao@163bj.com

010-68929341

100089

北京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其鲜明的特色、严谨的学风、宽广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在社会各界引起关注。是我国各级政府管理理论教学研究人员必读的刊物。学报的口号是做“沟通政府与产学研各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政策评估的循证进路——实验设计与因果推论

    李帆马亮李绍平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功能是识别某项政策的因果效应.由于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在因果推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实验设计与因果推论开始被应用于西方政策评估研究中,并逐渐发展成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领域开展循证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基于实验的研究设计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案例探讨了随机对照实验和准实验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并最终提高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公共政策评估循证政策实验设计因果推论

    "放管服"引擎下社会政策试点的逻辑进路——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例

    丁章春陈岳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改革成绩举世瞩目,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探索、摸索出一套政策试点模式,归纳并总结出其政策试点演化逻辑,可管中窥豹,供决策部门参考.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们运用的摸索模式较为明显,进入21世纪以后,利用"纠错"(验证)模式和推广模式频次逐渐增加,究其根本,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规律的,以三种社会政策试点的路径模式为基础,分析社会政策试点所遇到的障碍影响因素,进一步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例,提出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社会政策试点的推进逻辑与进路,以期为政府的政策试点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放管服"社会政策试点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逻辑进路

    精准扶贫是减贫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吴华韩海军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发展史是一部与贫困抗争、追求共同富裕的改革史.在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减贫治理体制、机制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减贫治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要充分发挥党在减贫治理中的领导、组织和推动作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贫困地区自身蕴藏的改革动力、活力和潜力,与时俱进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减贫治理改革红利.

    精准扶贫减贫治理改革创新

    坚持人民立场: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五点转向

    王迪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偏差与矛盾.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公共文化提供者在决策、服务和考核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此,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在五个维度上完成必要的转向,即从"外部观看"转向文化共享式的移情理解,由整体化思维转向族群细分的视角,由沙盘图上的俯瞰转向流动中的生活秩序,从审阅数字化信息转向考察实际效果,由单方向的供给转向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使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契合,实现民生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求以人为本社会治理

    互联网公益的发展生态及其治理

    刘秀秀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公益作为新兴的公益形式,是"互联网+"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公益随着技术进步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生态:一是在网络社会中占据不同位置的公益组织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二是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不规范操作频发,公益运作效果良莠不齐.这种生态状况与公益行动者的分散与聚合、技术使用的效度与限度、制度建设的道与术,这几对互构式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公益领域的技术支持愈发智能,公益组织的结构日益多样,亟需更具创新性的治理思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生产正向的互联网逻辑,促进公益行动者进一步共享技术红利,并在多方参与的形式下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将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公益走向平衡的健康生态.

    互联网公益发展生态技术红利公益行动者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老年生活变迁

    王晶郭冉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城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老年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大城市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基本普及,老年人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逐年升高.总体上,移动互联网对老年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浅层次社交层面上,主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扩展了老年社交网络,丰富了老年社会生活.但在深层次的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方面仍然动力不足,由政府技术外包建立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单一,缺乏应对老年多元化需求的弹性.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鸿沟

    干部主观性不作为的形成与防范策略

    蒋来用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部不作为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后受到社会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不作为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不作为,区别了不愿(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三种形态,对不同形态的不作为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增多的不作为现象主要是主观性不作为而非客观性不作为,建议通过调整和完善问责和惩治政策、增强公职人员岗位的竞争性、让岗位权力与责任对等、合理设置干部追责与权利保护机制等措施来解决.

    廉政学不作为主观性不作为客观性不作为问责追责

    中国科技外交的北极实践

    苏平项仁波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科学实验室成为没有硝烟的国家核心利益角逐场,同时也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的诺亚方舟.科技外交兴起于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与合作,架起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北极实践探讨中国科技外交的有效路径.中国北极科技外交以长期的国际科技合作为基础,融入和影响已有的国际机制,并自主发起科学合作机制,在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塑造公共政策和推动议程设置等方面扮演积极角色.借鉴北极经验,未来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家网络培养信任、参与和建设机制嵌入偏好以及增强科学家的国内政策影响力等方式发挥中国科技外交的积极作用.

    科技外交信任嵌入偏好政策影响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银元李晓琴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又是必须响应的新要求.根据"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逻辑是一个螺旋上升、层次推进的过程,体现在乡村旅游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在产业定位、空间开发、主客交流、运行机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享受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并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路径选择上,关键是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包括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治理体系等.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响应路径

    英文摘要

    187-192,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