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脑性瘫痪高危儿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性瘫痪高危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西安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高危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月龄(4.09±0.89)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月龄(4.25±0.74)个月.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康复和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治疗,基础康复是以神经发育学治疗为主的Rood疗法和Bobath疗法,每次40 min,1次/d,5次/周,共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每隔1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Scale,GDDS)得分的差异,常规随访观察患儿的发育状况.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FMFM、适应性行为、语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的 GMFM 和 FMFM 评分分别为(39.29±3.90)分、(49.79±3.16)分、(16.83±3.57)分、(25.59±4.11)分,高于对照组的(34.25±4.08)分、(45.69±3.17)分、(13.73±3.44)分、(19.34±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793、3.955、7.287,均P<0.001);观察组的适应性行为和语言得分分别为(57.33±3.90)分、(69.72±4.76)分、(62.86±4.38)分、(68.19±3.89)分,高于对照组的(55.22±4.08)分、(65.21±4.17)分、(58.44±4.74)分、(63.84±3.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4、4.507、4.331、5.217,均P<0.05).在校正胎龄为12月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育正常比例分别为85.00%(34/40)、60.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0,P=0.012).结论 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运动和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