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沈沽灼陈艳丽李秀芬
    1937-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心脏康复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及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再住院率等预后指标,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该文将从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康复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Claudin18.2在实体瘤中的研究进展

    郑晓意林丹霞
    1941-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恶性实体瘤,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化疗药物具有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通过研究,靶向药物的疗效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Claudin(CLDN)18。2为不同恶性实体瘤的独特分子,针对CLDN18。2的靶向治疗是最具研究前景的热点。该文针对CLDN 18。2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Claudin18.2肿瘤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进展

    CT评估肺磨玻璃结节进展及预后的研究现况

    李朝蕙黄冉冉黄翘路衣泳洁...
    1945-1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受到广泛关注。GGN不仅可见于良性疾病,也是肺腺癌的早期表现。与实性结节相比,GGN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发展变化快慢不一,导致临床治疗的争议较大。该文基于不同的CT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估肺GGN良恶性进展及预后,总结肺GGN在影像学方面的恶性进展预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患者肺GGN筛查、随访、后期治疗中做出准确的判断。

    肺磨玻璃结节肺腺癌计算机体层成像进展预后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进展

    叶飞霆闫磊磊张成德
    1950-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TIVCS),是由于髂静脉受压引起髂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液瘀滞后继发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急性期可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后期可发展为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腔内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但对于处理髂静脉狭窄时机仍存在争议。该文就TIVCS的腔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髂静脉支架血栓清除术进展

    苦玄参提取物减轻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王维章文齐
    1955-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苦玄参提取物(PFE)通过调节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对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PF雄性C57小鼠[体质量为21~25(22±2)g,10周龄]分为6组,烧伤组、模型组和PFE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PFE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分别灌胃0。5 g/kg、1。0 g/kg、2。0 g/kg PFE,连续给药1周;阳性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皮下注射10 µg Flt3L,连续注射9 d。给药结束后1、3、5 d分别检测背部皮肤荧光强度;给药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脾脏T淋巴亚群变化、皮下、肺、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L-2、IL-4、干扰素-γ(IFN-γ)、Flt3L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模型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IL-6[(59。44±5。41)μg/L比(23。47±3。29)µg/L]、IL-1 β[(80。47±6。83)μg/L 比(32。74±4。36)μg/L]、TNF-α[(12。33±1。15)μg/L 比(4。76±0。97)μg/L]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65。33±5。68)%比(26。72±6。75)%]均高于烧伤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细胞比例[(34。55±3。29)%比(64。49±9。33)%]、CD4+T 细胞比例[(16。71±3。49)%比(48。18±7。36)%]、CD4+/CD8+[(0。26±0。06)比(1。81±0。35)]均低于烧伤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PFE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较弱;IL-6、IL-1β、TNF-α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模型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CD4+T、CD4+/CD8+均高于模型组,具有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 PFE可降低感染创面细菌含量,降低炎症反应以及器官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lt3L、促进T淋巴细胞活性缓解免疫抑制有关。

    脓毒症烧伤苦玄参提取物酪氨酸激酶-3配体动物实验

    靳三针联合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在脑性瘫痪高危儿中的应用

    李小兵赵建利
    1961-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脑性瘫痪高危儿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性瘫痪高危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西安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高危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月龄(4。09±0。89)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月龄(4。25±0。74)个月。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康复和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治疗,基础康复是以神经发育学治疗为主的Rood疗法和Bobath疗法,每次40 min,1次/d,5次/周,共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每隔1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Scale,GDDS)得分的差异,常规随访观察患儿的发育状况。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FMFM、适应性行为、语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的 GMFM 和 FMFM 评分分别为(39。29±3。90)分、(49。79±3。16)分、(16。83±3。57)分、(25。59±4。11)分,高于对照组的(34。25±4。08)分、(45。69±3。17)分、(13。73±3。44)分、(19。34±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793、3。955、7。287,均P<0。001);观察组的适应性行为和语言得分分别为(57。33±3。90)分、(69。72±4。76)分、(62。86±4。38)分、(68。19±3。89)分,高于对照组的(55。22±4。08)分、(65。21±4。17)分、(58。44±4。74)分、(63。84±3。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4、4。507、4。331、5。217,均P<0。05)。在校正胎龄为12月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育正常比例分别为85。00%(34/40)、60。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0,P=0。012)。结论 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运动和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脑性瘫痪高危儿靳三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

    潘希安张远金张国富李俊...
    1966-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假体清创(DAIR)联合髋关节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的21例初次THA术后早期PJI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67。05±11。04)岁,均为初次THA术后3周以内并发PJI患者,随访时间(18。95±4。07)个月。手术由固定医疗团队完成,均为同一名医生主刀,术中均采用DIAR手术清创。术后2周内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培养阴性者可选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每隔12 h静脉给药0。5 g,同时每隔2 d关节腔内使用万古霉素溶液灌注1次(方案为0。5 g万古霉素粉剂溶于60 ml生理盐水中,无菌条件下自灌洗管推入关节腔内),留取关节液并监测关节腔中药物浓度。静脉用药2周后改口服抗生素4周。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1例患者中成功治疗19例、失败2例,感染总体控制率为90。5%(19/21)。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下降[(1。62±0。67)分比(5。86±1。06)分],HHS较术前提高[(77。92±7。72)分比(41。30±7。77)分],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5。04±0。86)x109/L比(10。62±1。02)x109/L、(19。00±8。08)mm/h 比(65。57±18。00)mm/h、(5。86±1。80)mg/L 比(57。05±19。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6、-16。159、17。654、12。610、12。570,均 P<0。001)。结论 THA 术后早期 PJI 患者采用 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可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缓解髋部疼痛。

    万古霉素局部灌注假体周围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高海聪马验
    1972-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行A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4。02岁,椎体发育不良患者49例、椎体分节不全患者36例、混合型患者11例。手术时间(4。15±0。74)h,出血量(1 055。00±20。41)ml,融合节段(7。12±0。96)个。随访时间均为1年。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拍摄患者站立位的正侧位X光片,测量冠状面参数[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BD)]和矢状面参数[矢状面平衡(SVA)、全脊柱后凸角(GK)、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截骨角(OVA)、融合节段角(AF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矫形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96例患者的冠状面参数(Cobb角、CBD)和矢状面参数(SVA、GK、PT、SS、LL)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术后半年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2。27±2。31)分比(4。42±2。97)分、(10。74±9。84)分比(20。06±14。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9、5。308,均P<0。001)。仅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截骨椎脱位、2例臂丛神经麻痹和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结论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APSO具有良好稳定的矫形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形效果

    羊水粪染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蓓曾慧倩郑峥王乐乐...
    1977-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羊水粪染对新生儿近期结局的影响和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单胎经阴道头位分娩的3 113位初产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羊水清和羊水粪染两组进行新生儿近期结局比较,每组535例。羊水清组产妇年龄(31。12±4。17)岁,孕周(39。67±0。86)周,体重指数(25。88±2。91)kg/m2;羊水粪染组产妇年龄(29。61±3。10)岁,孕周(39。60±0。84)周,体重指数(25。69±2。77)kg/m2。再将羊水粪染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出现不良结局分成新生儿非不良结局组(423例)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268例)。进行临床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粪染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羊水粪染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高于羊水清组[6。2%(33/535)比1。1%(6/535)](x2=19。399,P<0。001);羊水粪染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与Ⅱ/Ⅲ类电子胎心监护、第一产程时间增长、羊水Ⅲ度粪染相关(OR=4。536,95%CI 2。818~7。301,P<0。001;OR=1。001,95%CI 1。000~1。002,P=0。014;OR=3。756,95%CI2。112~6。680,P<0。001)。结论 初产妇羊水粪染会增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羊水粪染初产妇产程中出现Ⅱ/Ⅲ类电子胎心监护、羊水Ⅲ度粪染、第一产程时间增长会增加新生儿近期不良结局。

    新生儿羊水粪染初产妇阴道分娩电子胎心监护结局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王素娟海云婷陆雪耕王雪...
    1982-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期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EPV法建立建模组(660例)和验证组(179例)。建模组男408例,女252例,年龄66。5(54。0,76。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7)d,住ICU天数12(6,22)d;验证组男114例,女65例,年龄66。0(55。0,75。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6)d,住ICU天数10(5,22)d。对建模组ICU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采用R4。3。0软件绘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拟合程度。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x2检验。结果 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插管次数≥2次、导管留置天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均是ICU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建模组(x2=3。466,P=0。902)和验证组(x2=1。723,P=0。988)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的CRBSI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ROC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发生CR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24~0。920)]、0。937[95%CI(0。890~0。984)]。结论 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价值,可有效识别ICU患者中发生CRBSI的高危人群。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