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研究

    杜生旺史春强吴新军张婷婷...
    310-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8.62±13.76)岁,病程(4.91±1.02)年.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9.35±15.08)岁,病程(5.05±1.13)年.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胆总管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三针法"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好(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CT:(1.28±0.21)μg/L比(1.42±0.22)μg/L;CRP:(27.34±4.72)mg/L比(30.19±5.03)mg/L](t=2.302、2.066,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ALT:(61.38±10.06)U/L比(70.23±12.53)U/L;TBIL:(44.37±7.41)μmol/L比(50.43±9.43)μmol/L;AST:(63.25±10.54)U/L比(70.61±13.92)U/L](t=2.754、2.526、2.10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9/25)(x2=3.947,P=0.047).结论 "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创伤较小,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三针法"缝合

    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罗韵徐国亭
    314-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1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2/20、年龄(9.45±1.23)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亚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0/21、年龄(9.33±1.16)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9例为骨科手术;低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3/19、年龄(9.52±1.31)岁,手术类型:21例为疝气手术,11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常规剂量组术中予以1.00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低剂量组术中予以0.25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亚剂量组术中予以0.50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3组患儿围手术期基础体征变化情况,术后苏醒、镇痛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前,3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1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3.45± 5.22)次/min,MAP为(79.11±5.33)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常规剂量组[(70.14±5.17)次/min、(76.62±5.41)mmHg](均P<0.05),与低剂量组[(74.49±5.23)次/min、(80.25±5.41)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亚剂量组的HR为(80.33±5.26)次/min,MAP为(81.25±5.45)mmHg,低于低剂量组[(83.28±5.41)次/min、(84.49±5.18)mmHg](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79.45±5.31)次/min、(80.44±5.3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3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9.45± 10.13)次/min,MAP为(80.23±10.16)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2.15±10.49)次/min、(73.22±10.25)mmHg]、低于低剂量组[(86.39±10.22)次/min、(87.24±10.18)mmHg](均P<0.05);术毕,亚剂量组的HR为(80.24± 10.32)次/min,MAP为(83.39±10.47)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4.11±10.46)次/min、(77.25±10.35)mmHg]、低于低剂量组[(87.15±10.36)次/min、(90.72±10.18)mmHg](均P<0.05).术后,亚剂量组的苏醒时间[(11.45±5.46)min]短于常规剂量组[(14.28±5.33)min](P<0.05),与低剂量组[(10.49±5.2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9±1.27)分]低于低剂量组[(4.17±1.34)分](P<0.05),与常规剂量组[(3.18±1.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9.76%(4/41)低于常规剂量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低剂量组7.14%(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采用0.50μg/kg亚剂量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可在有效维持患儿术中基础体征稳定,同时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对促进患儿苏醒、降低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瑞芬太尼丙泊酚小儿静脉麻醉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

    地诺前列酮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高颖陈利娟
    319-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妇80例为研究主体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其住院ID号将其分至两组中,即地诺前列酮组与球囊组.地诺前列酮组年龄(28.67±2.17)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孕周37~41(39.12±1.23)周;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球囊组年龄(28.44±2.12)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孕周37~42(39.23±1.19)周;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引产结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地诺前列酮组引产后Bishop评分为(8.58±0.51)分,与球囊组(8.62±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4);地诺前列酮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球囊组95.00%(3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P=0.644);地诺前列酮组干预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总产程及干预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4.68±3.81)h、(5.67±2.23)h、(6.12±2.24)h及(34.21±5.49)h,均短于球囊组的(20.22±4.26)h、(7.23±1.12)h、(8.02±1.22)h及(45.25± 6.58)h(t=6.131、3.954、4.711、8.148,均P<0.001);球囊组胎膜早破及宫缩过频发生率分别为2.50%(1/40)及0,低于地诺前列酮组的22.50%(9/40)及25.00%(10/40)(x2=7.314、11.429,均P<0.05);地诺前列酮组与球囊组引产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足月分娩的产妇,选择宫颈扩张球囊或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及引产都是安全有效的,然而采用地诺前列酮可缩短产妇的临产时间和总产程,适用于需要缩短产程的高危产妇,但其易导致子宫过度刺激及血压波动大,导致产妇宫缩过频、胎膜早破,因此,要根据个体病例选择适宜的方式.

    地诺前列酮宫颈扩张球囊足月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

    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

    伍银李方伟刘菲李明丽...
    324-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6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1期)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9.3±2.8)岁,男性44例,女性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于常规术前在病房行导尿术,研究组于全麻后在手术室行导尿术.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时期导尿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导尿管成功率、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感、尿道损伤发生例数、麻醉复苏时躁动情况.采用x2检验、t检验.结果 对照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10±1.96)kPa比(18.14±1.83)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97±1.64)kPa]、心率[(98.09±1.58)次/min比(120.41±3.90)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3、2.083、30.006,均P<0.05).研究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39±1.80)kPa比(16.66±2.06)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50±1.57)kPa]、心率[(98.14±1.61)次/min比(98.93±6.43)次/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8、0.978、0.674,均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入导尿管成功、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麻醉复苏时躁动患者分别为30、0、8、1例,对照组分别为24、26、30、2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采取全麻后行导尿术的全程护理方式,能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并发症,提高导尿舒适度,值得在护理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先天性小耳畸形小耳再造术全麻导尿术儿童

    内瘘专项护理小组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

    田远如孙晓敏魏亚琼
    328-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8.52±10.21)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9.15±10.1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假性动脉瘤手术率、瘤体大小、瘤体数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2.38±0.72)cm,小于对照组(2.86±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3);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数量(1.07±0.58)个,少于对照组(1.40±0.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6);两组患者之间的假性动脉瘤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28).结论 面对患有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采取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措施,能降低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假性动脉瘤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332页

    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分析

    申红梅张亚楠常江华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倾向性评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龄(55.18±2.34)岁;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5.27±2.26)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和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颅脑损伤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评分.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95.89%(70/73)、肢体障碍评估97.26%(71/73)及功能训练掌握率97.26%(71/73),均高于对照组疾病基础知识84.93%(62/73)、肢体障碍评估82.19%(60/73)及功能训练80.82%(5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上肢评分(53.27±9.24)分、下肢评分(28.49±2.78)分及FMAS总分(81.76±12.02)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45.37±8.34)分、下肢(20.47±2.15)分及FMAS总分(65.84±1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周,观察组对机体各方面满意度评分(104.29±7.24)分,高于对照组(86.49±6.34)分;是否受到困扰评分(30.27±3.29)分,低于对照组(41.37±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应用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有助于提升其对康复知识的认识,提升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

    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梁燕任乐
    338-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86例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59例,女性127例,年龄18~60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SCS)、成人依恋类型评定量表(EC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86例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得分为(61.25±10.52)分,依恋焦虑得分为(76.14±5.59)分,依恋回避得分为(69.02±5.43)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5.29±5.29)分;依恋焦虑得分、依恋回避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6、-0.332,均P<0.05),社会支持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呈正相关(r=0.3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日常生活能力、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社会支持均是影响自我同情的主要因素(均P<0.05),共解释33.2%的总变异.结论 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自我同情能力的评估,以自我同情构建因子及影响因素为切人点,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干预,有效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自我同情水平,最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预后.

    烧伤自我同情成人依恋社会支持

    标准化喂养流程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李兰香陈惠瑶
    34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20~88岁,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均置入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脓毒症患者喂养流程涵盖五个阶段:评估喂养时机、评估胃肠功能、患者评估和营养途径、评估喂养耐受性、目标热量达成.收集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每天收集两组患者喂养耐受性指标:腹胀、腹痛、胃潴留、腹泻、呕吐、误吸等发生次数;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剔除研究期间临床死亡、出院等原因退出本研究的对象,最终全程完成本研究者对照组共96例、试验组共99例.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显示,试验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1.62±1.36)分比(2.65±1.3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01);试验组耐受率为82.8%(82/99),对照组耐受率为65.6%(63/96),耐受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5,P=0.006).试验组无患者出现胃潴留症状,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胃潴留,胃潴留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7,P=0.005).试验组肠内营养后体质量指数(BMI)高于肠内营养前[(23.46±2.63)kg/m2比(22.23± 3.56)kg/m2],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目标热量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68.32±4.37)h比(76.54±6.18)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0,P<0.001).试验组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6.34±1.07)d、机械通气时间(4.71±1.25)d短于对照组[(7.31±2.04)d、(5.93±1.9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1%(1/99)低于对照组6.25%(6/9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肠内喂养耐受性,早期完成目标喂养热量,可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及机体修复功能得到增强,有效降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脓毒症肠内营养标准化喂养流程耐受性

    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

    党振郜玉娇贾继宗
    348-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70.96±6.22)岁,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71.84±6.12)岁,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比较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量(PEF)]、动脉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试验组的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5.41±1.26)d比(6.73±1.46)d、(2.76±0.92)d比(3.44±1.13)d、(5.95±0.60)d比(7.22±1.63)d、(19.74±3.02)d比(23.48±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2、3.199、3.346、4.289,均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FVC、FEV1、PEF、PaO2和SaO2均高于常规组[(2.92±0.65)L比(2.55±0.51)L、(2.78±0.60)L比(2.48±0.47)L、(7.05±0.88)L/s比(6.17±0.79)L/s、(85.29±5.57)mmHg(1 mmHg=0.133 kPa)比(81.72±4.23)mmHg、(95.72±8.84)%比(90.41±7.52)%],PaCO2低于常规组[(44.83±5.32)mmHg比(47.45±6.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0、2.698、5.102、3.499、3.174、2.201,均P<0.05).试验组、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42/47)、72.34%(34/47),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27.66%(1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x2=4.398,均P=0.036).结论 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能够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症状、体征消退,提高肺功能、血氧以及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确切.

    肺炎重症老年中药贴敷达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