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20~88岁,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均置入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脓毒症患者喂养流程涵盖五个阶段:评估喂养时机、评估胃肠功能、患者评估和营养途径、评估喂养耐受性、目标热量达成.收集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每天收集两组患者喂养耐受性指标:腹胀、腹痛、胃潴留、腹泻、呕吐、误吸等发生次数;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剔除研究期间临床死亡、出院等原因退出本研究的对象,最终全程完成本研究者对照组共96例、试验组共99例.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显示,试验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1.62±1.36)分比(2.65±1.3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01);试验组耐受率为82.8%(82/99),对照组耐受率为65.6%(63/96),耐受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5,P=0.006).试验组无患者出现胃潴留症状,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胃潴留,胃潴留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7,P=0.005).试验组肠内营养后体质量指数(BMI)高于肠内营养前[(23.46±2.63)kg/m2比(22.23± 3.56)kg/m2],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目标热量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68.32±4.37)h比(76.54±6.18)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0,P<0.001).试验组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6.34±1.07)d、机械通气时间(4.71±1.25)d短于对照组[(7.31±2.04)d、(5.93±1.9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1%(1/99)低于对照组6.25%(6/9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肠内喂养耐受性,早期完成目标喂养热量,可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及机体修复功能得到增强,有效降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