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433页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郑治锦张莉苏静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绿色通道中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绿色通道期间收治的AIS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女17例,男19例,年龄(60。56±3。89)岁];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急诊科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AIS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女16例,男20例,年龄(60。59±3。91)岁]。比较两组急救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致残率、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为(3。68±1。15)min、急诊滞留时间为(39。42±3。18)min、就诊至溶栓时间为(55。23±5。40)min,均高于对照组的[(5。09±1。23)min、(46。24±3。25)min、(64。79±5。53)min](t=5。024、8。999、7。421,均P<0。001);观察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51± 1。5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21。35±2。16)分,均低于对照组[(8。93±1。54)分、(25。50± 2。19)分](t=6。754、8。095,P<0。001);观察组致残率为 2。78%(1/36),低于对照组的 16。67%(6/36)(x2=3。956,P=0。047);观察组出院时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为(140。84±6。83)分,高于对照组的(119。92±6。64)分(t=13。17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急救方式为(21。26±1。18)分、安全管理为(21。85±1。23)分、人文关怀为(21。96±1。25)分、护理态度为(21。80±1。43)分、总分为(84。43±3。34)分,均高于对照组[(18。98±1。13)分、(19。94±1。20)分、(18。54±1。16)分、(19。06±1。30)分、(75。54±3。26)分](t=8。373、6。669、12。033、8。507、1 1。429,均P<0。001)。结论 AIS患者急救绿色通道中采取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可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有效改善预后,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急救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致残率生活质量

    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Barton骨折患者的效果

    刘磊吕树振刘竣王中英...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Barton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Barton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26±3。58)岁;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55±2。44)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5。29±0。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42±2。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13,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4±1。16)分比(6。88±1。33)分、(1。45±0。94)分比(4。63±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85、15。459,均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82%(41/50)比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6/50)比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29,P<0。05)。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Barton骨折患者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节镜Wristore外固定架Barton骨折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

    揿针结合冰硝散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徐海霞罗海霞卓冬砚李亚伟...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冰硝散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踝关节骨折住院手术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0± 17。57)岁;患侧左16例,右14例;内踝骨折2例,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1。87±19。43)岁;患侧左14例,右16例;内踝骨折2例,外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16例,三踝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予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另予揿针针刺内关、合谷穴结合冰硝散外敷,疗程1周。记录待手术天数,术后第1、7天测定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踝围、中医证候积分、局部皮肤温度、踝关节活动度及恶心呕吐发生次数。采用x2检验、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组待手术天数少于对照组[(3。57±2。14)d比(5。00±2。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治疗组VAS评分、踝围、肤温、跖屈角度、背屈角度、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6。70±0。84)分、(59。23±2。06)cm、(36。34± 0。14)℃、(11。30±1。12)°、(9。03±1。13)°、(16。03±2。61)分,对照组分别为(6。67±0。96)分、(59。17±1。93)cm、(36。30±0。10)℃、(11。53±1。33)°、(9。40±1。07)°、(15。77±2。2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VAS评分、踝围、肤温、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30±0。75)分比(3。03±0。89)分、(56。23±1。74)cm 比(57。33±1。97)cm、(36。07±0。08)℃ 比(36。13±0。09)℃、(7。30±2。37)分比(9。07± 2。15)分],跖屈角度、背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28。77±1。07)° 比(25。40±1。40)°、(18。30±1。95)° 比(15。67± 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次数2次,对照组4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联合冰硝散能够有效减轻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部肿痛、发热症状,改善活动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踝关节骨折揿针冰硝散围手术期中医护理

    系统性疼痛护理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彦会程亚栋陈东宁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系统性疼痛护理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05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27,女25例,年龄20~56(35。64±5。2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2~57(36。11±6。03)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疼痛护理。对比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采用t检验、x2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3d、出院时,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36±0。63)分比(3。02±0。71)分、(2。01±0。33)分比(2。67±0。52)分;t=5。041、7。781,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PSQI评分分别为(41。24±5。28)分、(7。35±0。84)分,低于对照组的(45。67±5。30)分、(9。24±1。03)分,GCQ 评分(93。74±6。79)分,高于对照组的(88。90±8。13)分(t=4。290、10。313、3。313,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GQOL-74评分(82。34±6。54)分,高于对照组的(79。01±5。49)分(t=2。823,P=0。006)。结论 系统性疼痛护理可缓解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睡眠障碍,提高住院舒适度,还能改善情绪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系统性疼痛护理下胫腓联合损伤

    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朱俊姚帅辉郭小磊
    453-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家兔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散度以及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测定股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基因与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模型对照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股骨BMD[(1。76±0。13)g/cm3]、骨小梁数量[(5。87±0。24)个/mm]、骨小梁厚度[(0。14±0。03)mm],股骨弹性模量[(343。27±21。04)MPa]、刚度[(904。25±73。25)N/mm]、最大应力[(32。63±3。17)N/mm2]、最大承载力[(358。85±13。02)N],股骨 JAK2、STAT3 mRNA[(3。45±0。26)、(3。60±0。28)]和蛋白[(0。82±0。05)、(0。84± 0。05)]水平高于右归丸组[(1。41±0。15)g/cm3、(3。88±0。28)个/mm、(0。10±0。02)mm、(304。62± 20。41)MPa、(698。52±69。55)N/mm、(25。34±3。22)N/mm2、(297。34±13。24)N、(2。58±0。26)、(2。29±0。23)、(0。60±0。05)、(0。53±0。0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47±0。14)g/cm3、(3。89±0。28)个/mm、(0。09± 0。03)mm、(299。54±16。94)MPa、(720。33±69。48)N/mm、(23。24±3。13)N/mm2、(289。38±13。13)N、(2。63± 0。25)、(2。30±0。24)、(0。59±0。06)、(0。53±0。08)](均 P<0。05),骨小梁分散度[(0。34±0。02)mm]低于右归丸组[(0。42±0。03)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0。43±0。03)mm](均P<0。05)。结论 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激活骨质疏松性骨折家兔股骨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骨质疏松性骨折右归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愈合JAK2/STAT3信号通路动物实验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杨静刘阳子
    46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9。20±2。01)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46±2。33)岁,接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通过在院调查及跟踪随访,于患者入院当天与术后30 d时,使用运动功能量表(FMA)、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A2检验。结果 术后30 d,观察组反射活动[(4。65±0。77)分]、共同运动[(12。03±1。37)分]、分离运动[(3。03±1。22)分]、协调/速度评分[(2。59±0。92)分]均高于对照组[(4。01±1。02)分、(11。30±1。26)分、(2。49±1。01)分、(2。10±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3、2。148、2。075、2。097,均P<0。05)。术后30 d,观察组行动能力[(2。01±0。64)分]、自我管理能力[(1。95±0。43)分]、活动能力[(1。82±0。26)分]、疼痛或不适[(2。01±0。27)分]、焦虑或抑郁评分[(1。92±0。14)分]均高于对照组[(1。78±0。14)分、(1。72± 0。34)分、(1。67±0。27)分、(1。90±0。12)分、(1。78±0。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298、2。192、2。039、2。316,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改善骨折手术患者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骨折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

    手术室无缝护理联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

    王静杨欣娣宋远征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无缝护理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心理状态、康复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在手术室接受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57。23±5。78)岁,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7。36±5。89)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手术室无缝护理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境状态[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估]、康复质量[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评估]、认知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消极心境评分[(74。84±4。06)分]低于对照组[(85。70± 4。97)分],积极心境评分[(27。74±3。56)分]高于对照组[(18。22±3。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8、13。322,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水平中与治疗相关的知识[(4。08±0。42)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3。98±0。41)分]、与自我护理相关的知识评分[(4。05±0。29)分]均高于对照组[(3。32± 0。82)分、(3。19±0。52)分、(3。27±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1、8。403、10。114,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HS评分[(86。48±4。56)分]、FIM评分[(112。26±10。58)分]均高于对照组[(72。32± 3。82)分、(86。71±9。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68、12。776,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6,P=0。026)。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0。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5,P=0。059)。结论 在围手术期及患者出院后实施无缝护理联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改善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康复质量、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室无缝护理多元化健康教育心理状态康复效果

    可视化针刀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研究

    仵萌刘春岩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可视化针刀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3例)和针刀组(53例)。常规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35。44±5。17)岁,予以手法推拿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针刀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6。15±5。22)岁,采用可视化针刀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颈椎生理结构及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1周、2周、4周后,针刀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55±1。27)分、(3。24± 0。38)分、(2。56±0。21)分]均低于常规组[(5。65±2。08)分、(4。41±1。09)分、(3。07±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6、7。379、7。343,均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62。41±10。27)°]、后伸活动度[(60。45±10。24)°]、左右旋转活动度[(45。22±10。36)°]均高于常规组[(55。46±10。27)°、(54。33± 10。25)°、(39。16±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4、3。075、3。046,均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颈椎Cobb角[(18。24±4。41)°]、颈椎曲度[(7。63±2。2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23。36±5。41)分]均高于常规组[(15。45±4。36)°、(6。42±2。07)°、(20。18±5。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5、2。881、3。080,均P<0。05)。针刀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11。32%(6/53)比7。55%(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2,P=0。362)。结论 可视化针刀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对促进颈椎活动度、生理结构及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此疗法未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非甾体抗炎药颈型颈椎病可视化针刀颈椎结构颈椎功能

    核心稳定训练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雷启鹏李建峰
    474-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9例)和康复组(59例)。常规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65。22±5。36)岁,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康复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6。18±5。22)岁,在常规组训练及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核心稳定训练,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6个月短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伤椎结构、椎体疼痛恢复情况、椎体功能及机体平衡能力改善、康复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伤椎前缘高度[(75。22±10。31)%]高于常规组[(70。23±10。46)%],Cobb角[(13。28±3。11)°]、伤椎后凸角[(10。36±3。22)°]均低于常规组[(15。62±3。25)°、(12。41±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0、3。996、3。442,均P<0。05)。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康复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14± 1。25)分、(3。06±0。77)分、(2。45±0。31)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0。45±5。27)分、(25。66± 5。14)分、(21。44±5。27)分]均低于常规组[(5。22±1。88)分、(4。24±1。06)分、(3。07±0。45)分及(33。49± 5。25)分、(28。42±5。31)分、(24。33±5。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5、6。918、8。715、3。139、2。869、2。925,均P<0。05)。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康复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5。25± 5。16)分、(50。27±5。35)分、(55。26±5。43)分]均高于常规组[(42。25±5。11)分、(47。62±5。32)分、(52。11± 5。44)分],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5。21±1。46)d、(10。21±3。45)周]均短于常规组[(7。35± 2。47)d、(12。27±3。2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3、2。698、3。148、5。729、3。324,均 P<0。05)。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结构,缓解椎体疼痛,对促进患者椎体功能及平衡能力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重要意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核心稳定训练椎体结构椎体功能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