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骨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骨科
骨科

陈安民

季刊

1674-8573

orthopaedics2009@163.com

027-83662649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骨科/Journal Orthopaedic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糜宝国张吉涛姜扩孟海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6例接受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为(56.4±22.3)mL,术后引流量为(6.7±4.6)mL.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及NDI指数别为(1.1±0.8)分、(1.4±0.9)分和15.6%±4.6%,较术前的(4.8±1.1)分、(6.3±0.9)分和49.3%±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高效、安全、可视化的手术技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3D显微镜神经根型颈椎病骨性椎间孔狭窄减压前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金耀卢慧姜为民王根林...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 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入路

    基于Wiberg分型探讨髌骨形态对髌股关节病变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王运杰陈歌程宇翔张小飞...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髌骨Wiberg分型探讨不同髌骨形态对于合并髌股关节病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初次TKA并符合标准的18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术前髌骨形态Wiberg分型分为W1(Ⅰ型52例)、W2(Ⅱ型93例)、W3(Ⅲ型39例)三组,随访收集并比较病人手术前后的膝前方疼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Feller评分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三组病人末次随访时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术后12个月随访时,W3组病人术后膝前痛程度和发生率显著高于W1、W2两组;同时W1、W2组的OKS评分中第12题的得分明显优于W3组,W1、W2组的Feller评分明显高于W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berg分型为Ⅰ、Ⅱ型髌骨的病人TKA术后的膝前痛程度、发生率以及髌股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Ⅲ型病人,而部分磨损过于严重的Ⅲ型病人是否适合TKA需进一步研究.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髌股关节骨关节炎Wiberg分型髌骨形态

    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翟凯王冰周珂苗族康...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 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7膝)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例,为聚乙烯衬垫脱位;B组3例,分别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聚乙烯衬垫脱位、胫骨平台假体松动;C组3例,分别为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三组并发症发生率:C组(8.57%)>B组(2.78%)>A组(1.59%),206膝假体生存率为96.6%.结论 对于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的选择要个体化、精准化,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单髁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功能假体生存率

    糖尿病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东李朋赵峰吴剑波...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62例肩袖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糖尿病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62.10±11.87)岁;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63.78±12.98)岁.手术方式均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肩袖.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各时间点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值,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urgeon,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据此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2例病人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僵硬、术后再撕裂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值、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得到显著改善(P<0.05).糖尿病组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值及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均劣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12个月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病人短期恢复会存在影响,但长期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表现出与非糖尿病病人相当的临床和结构恢复.

    糖尿病肩袖损伤肩关节关节镜修复外科手术

    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病人脑氧饱和度与脑部血流速度改变及其对术后神经认知的影响

    何平史炯高杨贺曼曼...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中脑氧饱和度(rScO2)与脑部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对病人术后神经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于本院以沙滩椅体位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静脉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干预下,于麻醉前、麻醉并转入沙滩椅体位后5 min、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开始后每隔20 min直至手术结束进行rScO2、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有创血压(心脏水平和耳道水平)的检测,并记录脑氧欠饱和事件(CDE)的发生.同时,于术前和术后24h对病人进行神经认知能力测试.结果 转入沙滩椅体位后所有病人的rScO2和VMCA相比麻醉前都有所下降.经历CDE的病人耳道水平平均动脉压、rScO2和VMCA均显著低于未经历CDE的病人,并且术后24h时连线测试成绩也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SA分级Ⅰ、Ⅱ级病人,沙滩椅体位及控制性降压下肩关节手术中部分病人的rScO2和VMCA较麻醉前显著下降并发生CDE,进而对术后神经认知产生不利影响.

    肩关节手术沙滩椅体位控制性降压脑氧饱和度脑部血流速度脑氧欠饱和事件术后神经认知连线测试

    直接前方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吴勇刚鲜成树付锦江李俊春...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岁(28~57岁);PipkinⅠ型8例,PipkinⅡ型5例.病人经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术后X线片、CT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Thompson-Epstein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13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03.7 min(86~11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3 mL(70~100 mL),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12~18个月).未发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Harris评分为(0.15±0.38)分、(95.00±7.15)分,均较术前[(5.38±1.19)分、(17.00±4.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发生,1例病人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价结果,优11例、良2例.结论 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部位显露清楚,可吸收螺钉固定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

    股骨头骨折DAA入路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

    江西省级顾玉东院士工作站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

    邓小兵吴智娟朱海燕熊辉...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级顾玉东院士工作站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级顾玉东院士工作站诊治的全部新发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病例,建立标准的数据采集表,采集病人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诊断、手术方案等数据,分析4年间院士工作站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全部符合条件的病人共58例,男47例,女11例,中位年龄43岁(8~78岁).切割伤(29.31%)与交通事故伤(25.86%)为主要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以束支部多见(62.07%),其次为根干部节后损伤(22.41%)、根性撕脱伤(12.07%).治疗方案选择中,仅有10.34%的病人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者中以单纯臂丛神经松解术最多(67.24%),其次为神经移位术(18.97%),神经移位术中以副神经移位修复肩外展功能最为多见.结论 江西省级顾玉东院士工作站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以中青年男性多见,交通事故伤与切割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大多数病人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创伤臂丛神经损伤病因学流行病学神经移位

    山东某三甲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贾海亭于嘉智刘涛王世富...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15例儿童急性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71例,女孩44例,年龄19天~15岁,对脓液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5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33 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2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为肠炎沙门菌,1例为流感嗜血杆菌,25例为阴性.53例MSSA中,51例对氨苄西林耐药,42例对克林霉素耐药,41例对红霉素耐药,仅1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青霉素耐药,均对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33例MRSA中,27例对克林霉素耐药,27例对红霉素耐药,3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儿童急性骨髓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其中MSSA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骨髓炎脓液致病菌耐药性儿童

    扁平足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瑞琛黄继辉周治国伍兴...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扁平足病人中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扁平足病人合并I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608例扁平足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影像学资料,统计扁平足病人中IS的发病率,采用秩和检验比较IS病人与非IS病人、IS中Cobb角>20°病人与Cobb角≤20°病人的一般情况及足影像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IS病人与非IS病人、IS中Cobb角>20°病人与Cobb角≤20°病人左足 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右足HVA、左足(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 angle,MA)、右足MA、HVA差值、MA差值等指标,将P<0.2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扁平足病人发生IS的危险因素,扁平足合并IS病人Cobb角>20°的危险因素.结果 608例扁平足病人中,发生IS的有67例(67/608,11.01%).扁平足合并IS病人与非IS病人比较,存在双侧 外翻角不对称和双侧足弓不对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10岁病人(OR=2.866,95%CI:1.683~4.881,P<0.001),女性病人(OR=1.892,95%CI:1.121~3.193,P=0.017),双侧足弓不对称的扁平足病人(OR=1.194,95%CI:1.023~1.393,P=0.025),有更高的IS患病风险.IS病人Cobb角>20°病人左足足弓水平低于Cobb角≤20°病人(P=0.019).结论 IS在扁平足病人中的发病率可能较正常人群发病率高.扁平足合并IS病人存在双侧足形态不对称,包括双侧外翻角不对称及双侧足弓不对称,且双侧足弓不对称是扁平足合并IS的危险因素.

    足形态扁平足特发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影像学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