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创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产业创新研究

董维忠

月刊

2096-4714

gkjj2008@yahoo.com.cn

022-27835414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电台道香榭里2号楼1门101号

产业创新研究/Jour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佘诚成蔡云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统互联网逐渐向"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升级,"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的"逆袭创新",加快了产业经济的现代化、智慧化、精细化创新变革进程,有效刺激了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互联网+"与产业经济的相互融合,为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片蓝海。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经济发展实施路径。

    "互联网+"产业经济数字技术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现状、经验借鉴与政策举措

    李松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规划中将未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未来产业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占据全球科技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具有战略意义。本研究界定了未来产业概念内涵,分析了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借鉴美国未来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从而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未来产业现状经验借鉴政策举措

    能源绿色转型对我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赵雅玲夏佳琦邵培朵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中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目前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本文剖析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模式、投资行业、地区结构和投资风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从降低能源海外投资项目主权和融资风险、拓展绿色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优化企业业务和投资组合、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绿色转型能源企业对外投资

    新质生产力助推广州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研究

    程风雨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欧班列是中国链接世界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红海危机"对中欧班列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千年来一直走在外贸最前沿的广州而言,有必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支撑与创新动力作用,采取构建中欧班列发展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机制、继续简化通关手续、推动发展面向欧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广州国际交通枢纽的服务功能等措施,系统推进广州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中欧班列广州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绿色低碳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改革研究

    孙剑峰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低碳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绿色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协同联动。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加,知识产权管理的难度随之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大数据技术能够高效完成多方数据的采集、集成、分析、处理,并深度挖掘多维度数据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知识产权智能化管理。为此,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搭建智能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丰富多功能信息服务与咨询模式,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创新。

    绿色低碳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大数据管理

    "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赋能园区"二次创业"路径研究——以江都区为例

    李翔宇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人才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江都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认为当前江都区在依托"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推动园区"二次创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亟待补齐,特别是在人才方面,因此可以从人才的政策、载体、环境等方面切入,通过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政策支持等路径补足短板,实现"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有效赋能园区"二次创业"。

    "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次创业"

    中国土木集团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价值创造

    王泽悦董柳彤杨青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坚持主责主业以外,发力循环经济领域,以聚焦效益效率核心指标、聚焦创新驱动、聚焦国家战略落实、聚焦治理效能提升、聚焦可持续发展、聚焦共建共享和聚焦体系能力建设七大方面为抓手,不断开展企业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州市构建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陈研研万思张燕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创中国的背景下,为了大力推动徐州市建设高水平、品牌化的科创中心城市,主要在理清科创中心城市的内涵前提下,对国内外科创中心城市的建设趋势与特点进行分析,对徐州市的科创中心城市建设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进行SWOT分析,立足徐州市的独特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以及市场机遇,提出适。合徐州市的科创中心城市建设路径,旨在促进徐州市建设科创中心城市,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方法借鉴。

    徐州市科创中心城市城市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科创机制

    面向"双碳"目标的徐州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宋亚植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徐州绿色低碳产业建设需要摸清家底、明晰短板,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探索一条适于徐州的弯道超车路径。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水平体系,测度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水平,提出徐州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徐州绿色低碳前沿领域企业涉及少,创新能力低,且产业链不完整,规模效应尚未显现。因此,徐州在扎实推进传统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创新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绿氢、CCUS等绿色低碳未来产业在徐落地。

    徐州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

    合肥跨越发展的时代经验及其对武汉未来发展的启示

    周睿全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汉肩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中部崛起、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职责,因此,武汉的发展关系到是否有能力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是否能够成为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点城市,是否可以成为牵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枢纽。步入21世纪以来,合肥从一个中等省会城市跃升为新一线城市,其发展历程对于武汉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合肥武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