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土隧道支护失效机理及新型支护体系施工受力分析

    方勇蔡元成韩红星王志超...
    379-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支护结构在隧道开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表现出局部节理断裂、面外失稳、拱喷界面滑移等现象,严重削弱了支护结构的整体强度,导致严重的工程灾害。基于此,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平面应变模型揭示了传统支护结构的失效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支护(包含"π"型钢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构件参数对新型钢架截面细部受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体系下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情况,对结构安全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复杂受力环境下,传统型钢支护由于面内、面外刚度差异难以保证围岩及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拱架壁厚和围岩释放率对截面细部受力的不均匀性具有显著影响;较传统支护体系相比,新型支护体系下二次衬砌轴力、弯矩均得到大幅改善,结构的安全度提升了 56%。该研究可进一步为相关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黄土隧道隧道支护"π"型钢架数值模拟局部截面受力二次衬砌

    基于SPH-FEM耦合方法的开挖面稳定性多尺度分析

    华振肖健华黄明峰熊昊...
    392-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SPH)模拟土体在开挖扰动下的大变形破坏过程,通过有限元(FEM)模拟非大变形土体与隧道结构,运用多尺度方法来探究开挖面稳定性问题。两种方法所建立的土体区域皆运用相同的三维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进行高斯积分点上的求解,以确保一致性。通过与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的标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一系列参数分析,探究了土体受到开挖扰动时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对应位移场、应力场和等效塑性应变场的变化规律。最后,研究了等沉降面的发展情况,证明了这种多尺度方法的可信度。对于开挖面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这种耦合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土体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为研究开挖面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工具。

    隧道工程开挖面稳定分析FEM-SPH耦合算法多尺度方法大变形计算开挖面稳定性

    基于弹性地基梁法的隧道纵向变形开裂机理及治理方案研究

    曹俊张永杰
    399-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隧道穿越山岭的过程中,常需要穿越堆积层边坡等不良地质层,而堆积层坡体具有较差的工程特性。在遇到降雨的情况下,堆积体内雨水大量入渗等原因易导致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隧道支护结构发生开裂等破坏,严重降低了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可靠度。以湖南省张家界某堆积体边坡隧道为依托工程,首先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开展坡体表面与深部位移监测和隧道二衬裂缝宽度监测,分析滑坡面的位置和隧道二次衬砌发生开裂的原因。其次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构建滑坡推力下隧道计算模型,建立微积分方程,将基于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得到的滑坡推力作用在隧道结构上,从而得到滑坡推力作用下平行于堆积层边坡的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然后采用所得到的隧道支护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探讨降雨强度、堆积体力学参数以及隧道支护结构下侧加固强度对二次衬砌裂缝开展规律的影响。最后采用所得到的隧道支护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边坡安全系数与二次衬砌裂缝宽度的拟合关系曲线为y=-5。559x+7。645 3。从而计算出二衬不开裂情况下边坡的安全系数值为1。375 4,并对该堆积层边坡进行锚杆支护优化设计。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建议。

    隧道工程堆积体边坡弹性地基梁理论二次衬砌裂缝数值模拟锚杆支护优化

    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冯鹏程刘继国舒恒宋明...
    409-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受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超大直径小半径曲线连续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剧烈围岩扰动可能致使地面发生较大的隆沉现象。主要原因与隧道开挖面难以保持平衡稳定息息有关,因此,研究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对确保超大直径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十分必要。依托武汉两湖隧道超大直径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标准工况下隧道掘进产生的地层变形,总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变化对隧洞周围围岩的影响规律,计算得其最小极限支护压力为47。34 kPa。

    盾构隧道小半径曲线数值模拟地层变形开挖面支护力

    长斜井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计研究与应用

    王静华陈强田万良
    416-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全过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前期策划,现设计为无轨施工斜井,计算斜井加隧道主线施工需风量,对风机选型,分阶段施工通风设计,从而对大巴山隧道中间段进行通风设计,保障隧道正常施工。结合特长隧道施工计划,划分为多个阶段,利用不同的通风方式,完善隧道施工通风设备,将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最优化,为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加快施工进度。

    隧道工程分阶段施工通风长斜井+特长隧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破碎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穿越水道沉降分析

    石雪峰
    424-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穿越三枝香水道为案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研究破碎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穿越水道所造成的沉降变形,考虑到河流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有无河流影响两个部分。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的发展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和第2阶段,河区内外地表沉降均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河区内沉降增加,第2阶段沉降增长速度较小;第3阶段,河区内地表沉降持续增加,而河区外地表沉降逐渐收敛。在河区内,隧道沉降和地表沉降的沉降速率和稳定性不同步。分析结果可为双线盾构隧道穿越水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提供参考。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地表变形水底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