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摩擦系数变化的隧道口冰雪环境下路面防滑技术研究

    乔建刚张帅泽王傑
    385-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口行车安全和预防交通事故,探究山区高速隧道路段特殊天气和交通环境导致路面摩擦系数在不同天气条件和隧道口不同区段的变化,通过不同工况下路面摩擦系数室内试验,分析各工况下路面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根据路面温度和路面环境相对湿度与路面模型系数的相互关系,构建摩擦系数~路面温湿度关系模型,对冰雪环境下不同天气的路面摩擦系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对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摩擦系数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进行对比,3种路面状况下平均误差分别为9.99%、7.81%和9.88%,总体平均误差小于10%,吻合较好.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对于冰雪环境下隧道口路面防滑技术设置区段为距洞口-200 m~+60 m,即将向隧道纵深内部延伸60 m的距离,防滑措施技术建议在设置区段铺筑相变沥青混凝土.

    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摩擦系数冰雪环境隧道口关系模型

    小净距隧道穿越岩堆体综合加固方案效果分析

    厉工厂倪超超谭飞汤瑞...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隧道穿越岩堆体时,开挖扰动易导致上覆岩堆体产生局部或整体性的失稳破坏,引起工程地质灾害.以某穿越岩堆体的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无加固措施、仅在上覆岩堆体注浆加固和岩堆体注浆结合锚索支护双重加固等3种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岩堆体表面变形、隧道内拱顶沉降以及隧道上覆围岩沉降变形趋势,评估不同加固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地层注浆对控制隧道内的拱顶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锚索支护结合地层注浆综合加固方案可有效抑制岩堆体在隧道开挖扰动下的变形,有助于提升岩堆体的稳定性.综合加固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净距隧道穿越岩堆体诱发的工程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净距隧道岩堆体数值模拟注浆加固锚索加固围岩稳定性

    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古滑坡稳定性与风险分析

    芮国荣许建聪孙钧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范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的施工风险,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开展隧道拱顶沉降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基于隧道围岩弹性模量和最大剪应力理论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并建立了隧道施工风险矩阵评价准则,分析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古滑坡稳定性,评估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的施工风险.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科学地防范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工程风险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公路隧道古滑坡体软岩围岩稳定性分析

    衬砌背后空洞对围岩力学状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赵瑞传郭永建张长安张素磊...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 3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了拱顶背后空洞对围岩结构压力分布的影响机制,主要试验结论:衬砌背后空洞使拱顶上部围岩出现了卸载现象,而空洞两侧围岩压力在一定程度呈现压力集中现象;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空洞高度与范围的逐渐减小反而使得围岩压力集中现象逐渐减弱;衬砌背后空洞对空洞附近围岩接触压力及围岩应力状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空洞的存在改变了围岩与衬砌之间的正常接触作用关系,使围岩结构与衬砌结构处于一种不利的受力状态,降低了围岩整体稳定性.

    隧道工程衬砌空洞围岩-衬砌作用围岩压力受力状态

    低等级公路隧道轮廓带设置间距优化研究

    赵晖
    41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等级公路隧道行车环境具有半封闭、低照度、参照物少、养护清洗频率低等特征,导致普通视线诱导设施难以辨识,驾驶人距离感缺失,行车时易对前车及横向车距判断错误,极易造成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基于车辆跟驰和驾驶人侧向有效视距对隧道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进行轮廓带设置间距对车距、车道保持作用的研究,确定可有效提高驾驶人的距离感知能力和车道保持能力的轮廓带合理设置间距.

    低等级公路隧道轮廓带车距保持车道保持侧向净距

    关于城市慢行隧道通风方式研究

    夏长青陈杨华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城市慢行隧道通风可供选择的通风方式,借鉴境内城市慢行隧道通风相关研究成果和数据,并以现阶段已设计完成的珠海板樟山隧道和珠海天羽道隧道两座慢行隧道通风方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送风型半横向通风方式和全横向式通风方式.以期对后续的城市慢行隧道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及借鉴的经验.

    隧道通风慢行隧道送风型半横向通风全射流纵向通风

    ABAQUS接触非线性对隧道开挖变形影响数值模拟

    李文福
    424-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初期支护与围岩在不同接触类型下开挖隧道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以某公路隧道为依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隧道开挖支护三维模型,分别对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绑定约束及不同摩擦系数的面面接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接触条件下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无论特征点的竖向位移还是水平位移,绑定约束均较面面接触小,前者约为后者75%~80%;面面接触时不同的摩擦系数各级位移极差在5 mm以内,尤其在仰拱特征点时各级位移量几乎重合;垂直隧道轴线方向地表沉降值,前者约为后者85%;隧道轴线方向地表沉降值会在第10分析步前后出现反转,开挖之初前者位移小于后者位移,开挖终了时后者位移反超前者位移.该结果可为今后类似隧道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公路隧道衬砌支护地表沉降数值模拟面面接触绑定约束

    投稿须知

    《公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