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分段的公路养护管理一张图关键技术及应用

    梁策郭钊马娟韩昭...
    439-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公路"建养并重"、高质量发展与养护管理业务协同难、决策科学性不足、流程控制时效性差等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公路养护管理系统顶层设计与技术应用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拟研究突破时空动态分段、病害识别与养护方案设计、全寿命周期养护决策以及工作流引擎等关键技术,搭建包含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的养护管理系统架构,形成日常养护、养护工程、监测检测、应急保通等业务专题数据集成于"一张图"的解决方案.经陕西省公路养护单位应用,系统实现了海量多源、多专题数据的集成展示应用,可满足多层级用户精益化管理需求,为公路养护管理业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办公协同化提供参考.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一张图动态分段GIS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及环境影响研究

    蔡海泉
    447-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应用,就此围绕机械发泡最佳发泡条件、混合料设计、养护工程应用和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沥青温度160℃、用水量2%为70号沥青的最佳机械发泡条件;实验室成型的泡沫温拌Sup-20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当;泡沫温拌Sup-20混合料在降温3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经现场实测,泡沫温拌Sup-20施工现场减少了 50%以上的烟气排放.采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得出,泡沫温拌Sup-20混合料较热拌Sup-20混合料节能10.6%,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2.1%.

    沥青路面泡沫温拌路用性能养护工程环境影响

    大跨径桥梁模数式伸缩缝病害及其控制策略探讨

    丁泉陈朋章伟苑洁艺...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全面、准确掌握大跨径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服役期间的病害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病害控制策略,在现有桥梁通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模数式伸缩装置典型病害从现场检测、健康监测两方面探讨了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的伸缩缝状态评估方法.以某悬索桥为例,在验证伸缩缝状态评估方法可行的基础上,通过以检测技术状况评估分数建立的性能退化模型和监测评估结果提出了伸缩装置的日常养护周期和状态性养护时机,并给出了相应病害养护或控制措施.分析表明,采用分项分类与单项量化控制指标相结合方式进行现场检测,并融合伸缩缝监测位移的温度相关性特征分析,可较好地判定伸缩装置的服役性能及病害影响,为制定模数式伸缩装置病害控制策略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支撑.

    桥梁工程大跨径桥梁伸缩装置状态评估健康监测养护

    浅埋偏压黄土双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张建郭子润李超杰岳建平...
    457-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实际工程,在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合理的基础上,以地震作用下浅埋偏压黄土双连拱隧道坡—隧系统动力响应特性作为主要研究目标,选取波形为EL波模拟地震作用,建立有限元三维模型,分析了隧道修建前后坡体动力响应差异和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坡隧系统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在陡坡段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趋势,隧道修建完成后,地震动在陡坡段引起较大响应,而在缓坡段出现一定的加速度饱和现象;隧道的存在对附近围岩有加固效应,而对坡面有一定的劣化效应;地震动引起台阶状护坡交界处以及距坡脚2/3处附近产生较大的剪应变,且这种响应规律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地震动强度增加时,岩土—结构相互作用增强,浅埋侧隧道拱顶和右拱腰受力更为不利;0.1~6.25 Hz(低频波)的能量占比测点变化规律与加速度沿测点变化规律一致,是引起土体响应和破坏的主要因素;随着高程增加,陡坡段低频波能量占比高,在缓坡段有减小趋势,而高频波变化趋势与低频波变化趋势相反.本研究对黄土地区软弱围岩的双连拱隧道及边坡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连拱隧道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偏压特征小波包分析

    隧道排水模式对渗流场影响及限排量研究

    郑丰伟陈海周小涵刘鎏...
    46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富水区山岭隧道限定排放量,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双车道公路隧道渗流模型,研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防排水模式对渗流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衬砌外水压力与隧道排水量之间的关系,从衬砌承载能力角度确定了隧道的限定排水量.结果表明:堵水模式中不透水的二衬起到了隔水作用,衬砌承担接近初始阶段的静水压力;在全排水模式中,二衬完全透水,衬砌基本不承担水压力;限排模式则介于两者之间,能减小部分二衬承担的水压力,地下水位也能有效恢复.通过设置注浆圈可以有效分担二次衬砌承担的水压,也可以减小隧道的排水量,能达到生态友好的目的.隧道排水量与二次衬砌承担的外水压力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两者负相关.当衬砌所能承担的最大水压为0.4 MPa时,在有无注浆圈的工况下排水量分别为 2.14 m3·m-1·d-1 和 3.21 m3·m-1·d-1.

    公路隧道排水模式理论分析二衬外水压力

    双线盾构近距离侧穿已有暗挖隧道影响数值分析

    张志赵红征张稳军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双线盾构近距侧穿既有暗挖隧道工程为例,采用ABAQUS软件开展了三维数值分析,研究了新建盾构开挖施工对既有并行暗挖隧道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右线盾构隧道开挖施工对邻近既有暗挖隧道整体和局部结构均造成了一定的推挤效应,距离新建隧道越近,所受影响越大;左线盾构隧道由于距离右线盾构隧道较远,盾构右线开挖施工对左线盾构隧道的影响很小;钢拱架和钢支撑组合加固结构在盾构右线开挖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很好地保障暗挖隧道安全性.

    盾构隧道近距侧穿暗挖隧道数值分析

    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围岩稳定性及结构安全性分析

    吕海亮郝建财吴立辉
    47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的围岩条件及相关支护参数,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对隧道结构受力情况及软岩做出稳定性评价,建立"隧道预支护一初期支护一围岩相互作用体系",为确立合理的隧道支护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隧道相关的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施工经济效益.

    隧道工程初期支护软弱围岩大变形安全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