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水软岩隧道变形特性及支护优化研究

    李健学
    44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富水软岩隧道变形特性,优化隧道支护结构,以贵州新高坡隧道为工程依托,考虑渗透力影响,基于岩体弹塑性理论和应力边界条件,得到考虑渗透力的围岩压力与断面径向变形的关系式,然后通过收敛-约束方法进一步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通过相似模拟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优化破碎带围岩预留变形量值.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推导、现场监测和相似试验数据吻合,证明围岩特性曲线能够有效描述富水软岩破碎带隧道围岩的变形行为.考虑渗透力时,地层与支护结构达到平衡时的变形量比不考虑渗透力时大0.12 mm;根据围岩-支护曲线,得到预留变形量理论值,对比相似模拟试验中不同预留变形量的最大主应力、弯矩和轴力,确定破碎带围岩最优预留变形量为300 mm.研究有效揭示了渗透力如何影响含水量高的脆弱断裂带围岩的显著变形行为.此发现为相似工程项目中支撑结构设计的改进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软岩隧道渗透力围岩特征曲线支护特征曲线收敛-约束法预留变形量

    隧道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及支护方案研究

    杨振生周敏
    446-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补洛隧道为依托,系统研究了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室内试验、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得到了隧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加以分析验证,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及洞内围岩变形特征对隧道大变形的力学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开挖试验段,采用了"更改施工工法、提高预留变形量、提高围岩力学性质、加强支护强度、不对称设计"等一系列措施对隧道支护参数进行了调整,最后利用监控量测技术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隧道围岩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支护措施

    某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预留宽度与加固方案研究

    李君贤胡俊浩陈祥胜石钰锋...
    45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预留宽度的合理取值及其加固方案效果,以某双向八车道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分析了不同围岩级别下不同预留宽度中夹岩柱的稳定性,并探究了中夹岩柱分别采用注浆、对拉预应力锚杆以及二者组合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围岩级别越高,中夹岩柱的稳定性对预留宽度的变化越敏感;Ⅲ级、Ⅳ级、Ⅴ级围岩下未进行加固的中夹岩柱合理预留宽度分别为>0.5B、>0.6B、>0.7B(B为开挖跨度),以保证围岩的稳定;围岩级别越低,其变形对中夹岩柱注浆加固方式越敏感,Ⅳ级、Ⅴ级围岩下中夹岩柱采用注浆加固对隧道洞室变形控制效果优于对拉预应力锚杆;Ⅲ级、Ⅳ级围岩下采用二者组合加固与单一加固方式优化效果相差不大;Ⅴ级围岩下采用单一加固方式中夹岩柱塑性区仍然贯通,实际工程中建议采取组合加固方式,以保障施工安全.

    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稳定性合理预留宽度加固效果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