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冲击波理论的PFI几何信号相位控制模型

    焦彦利林向楠骆中斌乔小龙...
    16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新型非常规交叉口平行流交叉口(PFI)研究不充分、规范不完善及应用有限等问题,建立交叉口几何信号相位控制模型,对PFI的几何布局和信号协调进行研究.以交通流冲击波理论为基础,分析PFI中各处停车线的排队情况,并建立PFI几何信号相位控制模型;通过设定一系列约束条件,提出最小周期条件下满足排队不溢出的模型参数求解方法;同时,基于交通仿真模拟,构建传统平交口和改进PFI方案的VISSIM仿真模型,并结合实测交通数据进行校准.结果显示:1)PFI方案在通行效率、安全性和交通可持续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平交口,具体表现为能有效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平均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减少冲突数,以及降低车辆油耗和CO排放量,验证了PFI几何信号相位控制模型的有效性;2)本文提出的基于冲击波理论的PFI几何信号相位控制模型及其配套设计方法,可为非常规交叉口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交通控制非常规交叉口平行流交叉口(PFI)交通流冲击波理论VISSIM仿真

    面向混合车队稳定性提升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苟海波徐霈
    177-18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混合车队稳定性,研究了智能网联车辆的跟驰模型.先针对智能网联车辆原模型存在的缺陷问题,从车辆期望车头间距以及多前车信息反馈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后定义混合车队类型,并推导模型改进前后混合车队关于车队规模与车流速度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再应用所推导的混合车队稳定性判别准则,对比分析模型改进前后智能网联车辆对混合车队稳定性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原模型,改进模型可显著缩减混合车队不稳定区域,可将混合车队在全速度范围内稳定时的最大车队规模提升 54.5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智能网联车辆的模型仿真分析及管理提供参考.

    交通工程跟驰模型稳定性混合车队智能网联车辆

    公路停车视距相关问题探讨

    苟栋元龚腾飞代诗宇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停车视距作为公路最重要的安全性指标之一,对保证车辆行车安全与运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合理确定公路停车视距,降低公路建设成本,针对公路停车视距传统计算模型参数取值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认为,现行规范停车视距值有较大富余空间;同时针对现行规范的不足,引入了汽车制动减速度的理论,计算了舒适制动、舒适紧急制动和紧急制动 3 种工况下的停车视距值.结果表明:舒适制动工况下的值与我国现行规范基本一致,而紧急制动工况(a=4.5 m/s2,t=1.5 s)下的值较现行规范小得多,该值建议作为停车视距最小值使用,可满足复杂路段安全行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需要.

    停车视距纵向摩阻力系数制动减速度运行速度行驶速度

    高速公路服务区跨线式建筑设计要点

    张巳煜胡聃张艳秋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如何采用高速公路服务区跨线式建筑,缓解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有限土地资源之间矛盾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对该类型项目进行梳理,并从资源集约、安全保障、功能适应性、设施配套以及使用便捷性等角度,深入讨论跨线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跨线式建筑可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地审慎设计,采取"重连通、轻服务"的技术策略,发挥其节约土地、标识醒目和整合资源的优点,推动服务区立体化发展.

    高速公路服务区跨线式建筑土地资源集约服务区立体化

    基于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SOM含量的碳基物质吸附Pb(Ⅱ)的预测模型研究

    李建亮谢真毛宽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炭(AC)、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生物质炭BC400、BC700 共 4 种碳基物质(CM),分别附载由同一来源高速公路沿线土壤经稀释得到的 6 种不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壤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共得到 28 种CM及CM-XSOM复合物,并研究了DOM浓度与SOM含量、CM对DOM吸附量QDOM 与DOM浓度、CM及CM-XSOM复合物表面各酸性基团总含量Qacidity 与QDOM、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量QPb 与Qacidity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上研究内容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并基于各线性关系的推导建立了碳基物质在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量与SOM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2)通过预测模型只需测定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SOM含量,可简单快速地预测高速公路沿线土壤环境中碳基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碳基物质土壤有机质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吸附预测模型

    公路交通技术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