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tec@rioh.cn,qh.wu@rioh.cn

010-62079557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ournal GongluJiaoTongKeJI
查看更多>>《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以报道中国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为宗旨,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公路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通过应用技术论文的报道方式,构建起传播公路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中国公路交通科研成果与新技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勘察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宋彬芦世杰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回收沥青对再生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将回收沥青按照0%、10%、20%、30%、40%的不同比例加入到原样沥青中,制备再生沥青.之后分别进行沥青常规三大指标试验及Superpave体系下的DSR试验及BBR试验.试验表明:随着回收沥青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的软化点、车辙因子和破坏温度均升高,当回收沥青的掺量达到30%时,再生沥青的高温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再生沥青的疲劳性能和低温稳定性随着回收沥青掺量比例的提升而逐渐降低,当回收沥青的掺量大于30%时,再生沥青的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均不能满足规范中的要求;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回收沥青的掺量小于30%.

    回收沥青再生沥青路用性能DSR试验BBR试验

    基于碳纤维发热丝的路面融雪除冰设计

    仇新成周盛余乐周天图...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道路通畅和行车安全,采取措施防止和清楚桥面结冰,是冬季道路管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电热法的碳纤维发热丝是一种主动预防和清楚道路积雪结冰的方法,发热的同时可以像普通栅格一样大幅度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由于使用融冰盐对环境和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碳纤维发热丝的道路融冰除雪系统,给出了路面摊铺方法,并采用结冰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对结冰状态进行监测、智能判断融冰时刻及融雪化冰所需时间.

    融雪除冰碳纤维结冰监测加热时间

    陕北重塑黄土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杨华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陕北重塑黄土,采用西安理工大学研制的新型真三轴仪,开展了真三轴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围压σc对重塑黄土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广义剪应力q和广义剪应变ε)影响最大,低围压下出现应变软化现象,随着围压σc的升高,广义剪应力q大幅升高;中主应力比b对重塑压实黄土试件的应力应变规律影响次之,低b值与广义剪应力q呈正相关,而高b值与广义剪应力q呈负相关,b=0.5或b=0.75为峰值点;含水率影响最小,以最佳含水率为分界点,小于最佳含水率时含水率与广义剪应力q正相关,大于最佳含水率时含水率与广义剪应力q负相关.

    重塑黄土真三轴试验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形式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

    蔡成浩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乳化沥青及特定集料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并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全自动马歇尔稳定试验仪、全自动车辙试验机等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力学性能、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劈裂试验、高温性能试验、低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性环氧对乳化沥青的力学性能优很大提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明显好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

    黄土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病害分析及处治设计

    崔晓如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黄土山区某高速公路排水设施水毁病害调查,结合黄土的水理特性,对黄土山区排水设施水毁病害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汇总,并根据排水设施的破坏形式及现场的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在顺应黄土山区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出3类具体处治设计方案,为今后同类工程处治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黄土山区排水设施病害

    浅析五彩湾至大黄山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杨忠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调查新疆公路路面病害基础上,结合五彩湾至大黄山高速公路施工实践,分析总结了天然砂砾土或风积砂路基顶面弯沉的参数取值、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控制、级配控制以及相应的施工措施,阐明适用于戈壁滩和风积砂地质情况下设计及施工重点注意的问题.

    沥青路面病害车辙路基顶面弯沉级配

    黄土地区运煤公路边坡失稳分析及治理

    刘聪慧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顶部运煤公路边坡滑塌治理实体工程,分析了黄土边坡滑塌的产生原因,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黄土边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边坡滑塌预应力锚索排水治理

    京新高速公路上地南路出口交叉口改造效用评价

    杨秀峰王栋郝思源赵娜乐...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对城市交叉口进行优化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间,以满足现有道路通行需求,可使道路交通有序、高效、平稳的运行.以京新高速上地南路出口交叉口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交叉口工程改造方案,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优化改造方案进行效用评价.结果证明:改造工程实施后,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提升、交通量增加,排队延误降低,道路拥堵状况得以有效缓解,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

    城市交通交叉口改造效用评价

    能力标准差和样品均匀性影响比对试验精密度的释析

    刘静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6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沥青针入度及软化点比对试验”为案例,运用能力标准差和样品均匀性的数理统计结果,解析对比对试验精密度的相关影响.通过横向比较CNAS近期组织的同类能力验证数据,评估交通运输行业等级试验室的总体水平.验证了沥青针入度和软化点试验重复性与复现性的指标合理性,为修订行业标准提供了可靠的验证数据.

    能力标准差样品均匀性比对精密度

    基于极限分析法分析含夹层边坡的地震稳定性

    宋政群杨兴振周志军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运用了极限分析法中的上限分析法结合波动理论,以一正弦SV波代替地震波,求出地震波透过夹层产生的透射波对滑体的做功功率,然后进一步求地震荷载下边坡的能量系数,并提出了以最小平均能量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判据.研究表明:极限分析上限法可以考虑地震因素用于边坡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最小平均能量系数作为稳定性判据也是合理的.

    边坡地震极限分析波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