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tec@rioh.cn,qh.wu@rioh.cn

010-62079557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ournal GongluJiaoTongKeJI
查看更多>>《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以报道中国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为宗旨,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公路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通过应用技术论文的报道方式,构建起传播公路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中国公路交通科研成果与新技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勘察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震作用下加筋土路堤稳定性分析与应用

    陈照亮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筋土材料在我国使用已经近千年,将其运用于拦河筑坝、抵御洪水、建造房屋,当时人们只知道用加筋土材料建造的构造物更耐用,并不知其原因.本文在建立了加筋土极限平衡的基础上,利用试验得出结论,从科学的角度验证了加筋土材料的稳定性.

    路基工程地震作用加筋土最大主应力三轴压缩试验

    硬质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何华沈昆李炜宋秋萍...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质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外,还应考虑其他路用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本文开展了硬质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三种硬质沥青混合料和70#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硬质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但低温性能的表现不及70#普通沥青混合料.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硬质沥青混合料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硬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温性能

    冷补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性能研究

    李军学南兵章高江涛
    199-200,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克服冬季低温环境沥青路面坑槽难以修补的问题,对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对强度构成及形成机理、基质沥青、稀释剂、冷补剂、抗剥落剂、集料等组成材料进行试验,采用LB-13矿料级配类型和纸迹法确定的最佳冷补沥青用量进行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补剂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冷补剂用量越大,混合料强度越高,而且随着有机溶剂的不断挥发,混合料强度显著提高.

    冷补沥青混合料冷补剂马歇尔稳定度

    隧道初期支护侵限段结构安全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付大喜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豫西山区洛栾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初期支护变形侵限问题,分析了初期支护变形情况和发生原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得出原设计参数不能完全满足现状围岩特性的结果,同时取得了现状工况下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洞外洞内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侵限处理措施和施工步序.工程实践表明,支护参数安全可靠,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隧道初期支护侵限结构安全分析

    某大桥盖梁悬臂端立面竖向裂缝的成因分析

    李柏殿欧阳罗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大桥盖梁悬臂端部出现的竖向裂缝病害,首先采用了MIDAS civil建立了上部结构空间梁格模型,并采用了FEA建立了盖梁和墩柱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将梁格模型计算得到的支反力及摩阻力带入在体模型中求解,得出开裂位置处的拉应力最大值为0.24MPa远小于结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从受力角度上论证了该裂缝为非受力裂缝.为今后分析及评价该类型盖梁裂缝的成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预应力混凝土盖梁开裂空间梁格模型实体有限元模型

    波形钢板在公路超浅埋隧道的应用研究

    宋飞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王家沟隧道黄土超浅埋段为例,提出了采用波形钢板替代钢筋混凝土拱圈的设计方案,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论证了波形钢板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波形钢板方案具有施工方便、速度快,安全可靠的优势,可在工程中进一步推广.

    浅埋隧道盖挖法波形钢板力学特性

    地形变化对水下盾构隧道合理覆土厚度的影响研究

    张木森王秒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在软土地层中开挖隧道,确定浅埋段的合理覆土厚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而河床地面坡度的变化增加了问题的难度.本文依托某过江通道工程,建立盾构隧道在软土中掘进的计算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地面坡度变化对合理覆土厚度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粘土地层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由盾尾通过计算断面时的计算值控制,砂土地层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由切口通过计算断面时的计算值控制.合理覆土厚度随河床地面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粘土地层,当河床地面坡度大于20.时必须采取辅助施工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水下盾构的合理覆土厚度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水下隧道盾构浅埋覆土厚度

    莲花山公路隧道照明测评分析

    车现法崔鹏飞
    21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已近30年,早期公路隧道已运营达15年以上,照明设施磨损、老化严重,部分隧道存在照明水平偏低,照明配置方案不合理、不节能等问题.本文阐述了莲花山公路隧道照明进行实地测评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优化改造建议,藉以此方式为同类项目的管理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隧道照明配置现状测评分析优化建议

    软土地区大跨度斜交顶推框架桥设计与施工

    黄尚
    21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软土地基上顶推大跨度斜交框架桥主体结构、地基加固、滑板、后背、盾构支架等全套结构的设计理论、施工控制及纠偏措施.

    地基处理桥式盾构路线加固施工监控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方案

    李华超郭绍成
    21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高速公路对沿线山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山区高速桥梁受地质、地形、江河及高速公路相关标准制约,在施工难度、施工方案、工程造价、建设周期和费用都与平原地区高速公路有着显著的差别.本文首先简述了山区高速桥梁的特点,然后解释了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以及上不构造和下部构造的设计.最后给出了桥梁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桥梁的设计提供帮助.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