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
公路交通科技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gljtkj@vip.sina.com

010-62077751/9198转1031 62031106转813、

100088

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央一级学术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主要刊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程、汽车节能、筑路机械、交通工程、公路运输经济与管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学术论文,以及设计施工、产品开发、科技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气囊压缩层作用下的隧道力学行为

    李培锋李守仁王义成唐亘跻...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隧道穿越复杂地质环境时易出现的围岩大变形灾害,考虑既有可压缩层支护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吸收围岩变形能量、充分调节围岩压力分布和将围岩压力均匀传递至衬砌结构上的新型气囊压缩层结构.该支护结构可以实现围岩变形与衬砌变形的解耦,防止围岩变形过大造成衬砌结构破坏.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高地应力、低地应力作用下气囊压缩层与衬砌联合支护的隧道应力场和位移场解析解,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解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低地应力时,围岩变形随着气囊压缩层厚度增大而增大,衬砌的变形和平衡压强随气囊压缩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且该趋势随气囊压缩层厚度增加趋于平缓;高地应力时,支护抗力及衬砌变形受平衡压强控制,与气囊压缩层厚度无关;地应力较低时,气囊压缩层发挥增阻变形作用,初始压强为隧道变形的控制因素,围岩变形随地应力与初始压强的比值增大而增大,衬砌变形和平衡压强随之增大而减小;地应力较高时,气囊压缩层发挥增阻-恒阻变形作用,预设压强为隧道变形的控制因素,围岩变形随地应力与预设压强的比值增大而增大,衬砌变形随之增大而减小.该结构可以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支护和低碳支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隧道工程新型支护设计理论推导参数分析气囊压缩层

    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

    晋杰张禄周炜汪云峰...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测在多级应力加载条件下汽车零部件的疲劳损伤,提出一种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材料S-N特性曲线的关系式,在解析Gao模型中非线性作用系数的结构形式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并引入相邻应力幅值之比、材料S-N对数特性直线的斜率、前一级疲劳累积损伤这 3 项参数,作为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中作用系数的构成要素.在兼顾Manson-Halford模型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其次,为验证新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了 4 种材料的两级至五级疲劳试验数据,从疲劳损伤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与疲劳损伤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两项指标,分别对比了Miner模型、Manson-Halford 模型、Gao模型、YG模型、Yue模型、Haghgouei模型及新模型的预测结果.其中,疲劳试验数据不仅涉及高周寿命的情况,也包含高周寿命与低周寿命相结合的情况.最后,对两级至五级疲劳损伤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之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最小值、最大值及标准差统计值判定各模型的优劣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特别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混合应力时,新模型的预测效果相较于其他几种模型具有一定优势,证明了新模型在疲劳损伤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汽车工程疲劳损伤Manson-Halford模型汽车零部件多级应力

    典型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水质与处理效果调研分析

    岳志轩夏阳光杨小丽唐燕华...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江苏省境内车流量和污水排放情况有较强代表性的典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实地调查与水质监测,分别对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等级服务区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服务区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公路服务区进水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等级公路不同服务区之间进水浓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受服务区规模、功能差异以及车乘人员数量随机性的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水质在每时甚至每月都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同一服务区节假日期间进水COD、NH4+-N和TN浓度变化系数分别可达 2.50,2.21,2.31;不同服务区进水浓度变化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明显变化规律.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抗冲击负荷能力普遍较弱,脱氮除磷效能低,出水难以稳定达标;与A2O工艺相比,MBR工艺具有更高的COD,NH4+-N,TN去除效能;TP主要通过化学除磷去除;较大的调节池容积可以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有助于提升污水处理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调研发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主要存在水质水量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模不匹配、工艺不尽合理、维护管理力度不足、监督管理缺位等问题,提出深入水质水量调研、研发适宜工艺、加强运维管理、落实监督责任等相应对策.

    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实测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水质变化处理效果

    《公路交通科技》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