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
公路交通科技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gljtkj@vip.sina.com

010-62077751/9198转1031 62031106转813、

100088

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央一级学术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主要刊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程、汽车节能、筑路机械、交通工程、公路运输经济与管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学术论文,以及设计施工、产品开发、科技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能量场的城市道路车辆交互强度研究

    周贝妮韩皓李易
    203-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交通环境的复杂性、车辆之间的交互多变性,无人驾驶的行为决策研究一直存在应用灵活性较差、精度不高的瓶颈.因此,以探究车辆之间的交互机理为目标,深入研究车流运行的微观规律,为无人驾驶的行为决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能量场的物理性质,将车辆类比于引力场中的场源,建立车辆的行车交互场模型,并依据能量场中的质量和车辆物理特性定义了交互虚拟质量,例如速度、加速度、车型.采用行车交互力模型量化车辆之间的交互程度,依据临界车头间距与多普勒效应分别重新定义交通环境中的距离和速度.其次,利用实车在上海浦东新区同顺大道采集速度、相对距离等相关数据,通过视频处理软件Kinovea提取行车记录仪中的数据,采用高斯混合模型验证行车交互力与实际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K-means算法对行车交互力聚类分析,量化车辆行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通过高斯混合模型计算出的跟驰、换道分类结果与实际分类结果的误差分别为 1.12%和9.1%,说明行车交互力对车辆交互的量化描述能力较好;同时,在行车交互力模型的基础上将行车风险分为 4级,有效评估了行车风险.本研究提出的行车交互力模型不仅可以拓展以往行车安全场的应用范围,也为驾驶行为决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智能交通行车交互能量场行车风险临界车头间距高斯混合模型

    考虑交通和环境效益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研究

    赵慧雄陈艳艳张斌潘芋燕...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实现城市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的同时,提高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反映公交优先效益的人总延误,反映环境效益的尾气排放,以及反映交通运行效益的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性能指标,提出一种以有效绿灯时间改变值为决策变量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方法.首先,选取各交通和环境指标模型,并对经典性能指标权重系数进行修正,确定模型约束条件,构建能适应繁忙交通流状态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其次,构建寻优算法逻辑框架,基于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选取广州大学城某一典型交叉口作为模型和算法的验证对象,将Webster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对比,构建经过参数标定的交叉口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评价验证优化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公交优先配时模型的优化方案在提供优先通行权给公交车的同时,也兼顾了小汽车的通行效益;在人总延误、尾气排放和停车次数方面相比于现状的降幅分别为 12.8%,6.8%和 2.5%,并在通行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相比于现状的增幅为 12%.可见,提出的综合考虑交通运行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方法适用于改善城市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状况,且改善效果整体优于Webster模型.

    智能交通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遗传算法信号交叉口Webster模型VISSIM仿真

    《公路交通科技》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