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评论
管理评论

吕本富

月刊

1003-1952

010-82680674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八十号青年公寓7号楼112室

管理评论/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管理科学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热情开展国内外不同行业及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交流,以促进管理科学的繁荣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惠性偏好视角下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产业化发展研究

    丁黎黎马文白雨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是各国政府加快实现未来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下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互惠性偏好作为影响合作的一种非理性情绪,使决策者在做出选择时不仅会考虑自身收益,还会考虑利他程度以及对方回报.因此,本文将互惠性偏好引入包含发电商、CCUS运营商和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中,探究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的非理性影响因素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从推动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效果来看:(1)当发电商和CCUS运营商均理性时,CCUS运营商投资CO2 运输、封存技术的意愿较低,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无法实现;(2)当仅发电商具有互惠性偏好时,存在一个合理的互惠性偏好范围,使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能达到帕累托均衡状态,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3)当仅CCUS运营商具有互惠性偏好时,也有利于推动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但相较于发电商的互惠性偏好,作用效果较弱;(4)当双方均存在互惠性偏好时,发电商的中低互惠性偏好+CCUS运营商的高互惠性偏好是作用效果最好的一种情形.最后基于以上结论,给出促进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CCUS产业化项目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应用.

    政府补贴互惠性偏好CCUS项目产业化发展融资演化博弈

    环境规制、投资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张惠琳牛海鹏张平淡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波特假说给出了环境规制改进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以各省份环境法律法规逐年累计值来表征环境立法,各省份排污费征收强度来表征环境执法,实证检验了两类环境规制(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投资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强化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投资效率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不过,企业规模、上市企业环保核查行业分类不同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其中,环境立法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大型企业、非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而环境执法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中小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异质性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

    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投资效率绿色发展

    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影响要素研究

    柴建田凌钺张晓空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成为有效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利用 2004-2018 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与空间面板模型测算 29 个省份(港澳台、西藏与云南除外)3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考察其动态演化规律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 3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准确识别与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 3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虽有所提升,但"两极分化"加剧;整体呈现出空间正相关的集聚特征;绿色投资正外部性与人力资本提升能够有效促进3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投资的结构性失调成为抑制3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空间面板模型溢出效应

    省域视角下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测度及演化特征分析

    张一兵李善同何建武周明生...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最终需求来源渠道将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扩展为省内循环、省际循环、国外循环和交互循环四部分,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中国省级层面双循环格局的测度指标,系统分析了1987-2017 年间各省份的经济循环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厘清了省级层面双循环格局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省内循环比重持续下降,但其在地区经济中仍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人口规模大且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的地区,省内循环的经济作用较为突出.第二,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区域分工的细化,省际循环比重显著上升,且省际循环的经济效益在空间上较分散,受益省份更多.第三,国外循环比重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2008 年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际市场对各省份经济的拉动作用放缓,国外循环整体比重有所下降.第四,交互循环比重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开放程度加深和产业升级,加工贸易比重逐步下降,而需要内外协同、分工合作的生产在增加,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联系越发紧密.

    双循环格局省域经济发展投入产出分析

    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邓世成吴玉鸣许荠方
    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能利用率是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1998-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了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具有阶段性特征,其波动趋势与经济周期基本一致;与行业和所有制相比,产能过剩问题更多出现在区域层面.可变投入要素价格主导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呈现正向效应,政府干预对产能利用率呈现负向效应.政府干预会削弱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和市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均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各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受到区域、所有制、行业异质性的多重制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王少林林建浩徐淑一
    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我国宏观政策近年来的典型事实,而探索其原因及优化措施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与微观机制检验,多层次论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得出:第一,根据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估计结果,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结构性改变;第二,在微观机制方面,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基础货币投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渠道;第三,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能力具有显著区别.籍此,本文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货币政策有效性企业投资融资约束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动态演化与趋势前沿——基于1990-2020年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多民于海波皇甫玉斌韦艳莹...
    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生存和经济高速发展等全球变化问题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 1990-2020 年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热点集中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效应研究.通过共被引分析,本文梳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演进的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型,进一步拓展到多学科研究领域,至近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森林变化量、气候变化和水文等领域的影响.使用突现分析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1)全球环境和对应的环境政策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2)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和多尺度数据支持下提升城市扩张模型分辨率和精度研究;(3)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本文对新兴研究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有助于完善现有土地利用变化理论研究,对各学科交叉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问题具有启发性,也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变化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战略坐标图

    百年以来企业创新模式的变迁及启示

    柳卸林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时期主流的创新模式取决于新技术的推动与经济社会变革的拉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创新主流模式是发明者即为创新者.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基于实验室的创新,是有组织的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开放创新和网络创新时代,是硅谷领导的创新.当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数字创新时代,创新模式是数字创新创业.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而动,企业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工业革命创新模式开放创新数字创新

    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时省张亚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7 年6 月宣布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设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9 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高质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渠道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推动效果,而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上.异质性分析方面,试验区设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以及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约束环境规制

    以资源重构为中介的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研究

    李华华奉小斌马晓书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如何摆脱"落后-追赶-落后"的追赶困境以实现技术和市场协同追赶值得关注.基于创新搜索、资源重构以及后发追赶相关理论,探究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以及资源重构的中介机制,以212 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揭开了平行搜索影响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黑箱"机制.研究表明: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均有促进作用;领先搜索正向影响资源重组却负向影响资源重置,而跟随搜索对资源重组和资源重置的影响与之相反;资源重组和资源重置均对协同追赶有促进作用,二者在领先搜索和跟随搜索与协同追赶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领先搜索跟随搜索协同追赶资源重构后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