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评论
管理评论

吕本富

月刊

1003-1952

010-82680674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八十号青年公寓7号楼112室

管理评论/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管理科学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热情开展国内外不同行业及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交流,以促进管理科学的繁荣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国际双循环分解框架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研究

    张增凯祝坤福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分解框架,定义不同类型(简单/复杂、前向/后向)经济对外依存度指标,并分析在不同经济周期经济对外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国内循环规模要明显高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规模,简单国内国际双循环规模最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在2006 年达到顶点,而且后向经济对外依存度更早出现拐点.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对外依存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阶段则刚好相反.外需的下降对于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部门冲击更大,扩大内需是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背景下,建议积极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

    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依存度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新疆典型制造业区际转移测度及路径研究

    黄蓉蓉高翔徐然杨翠红...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引导国内产业在不同区域间合理布局、分工协作,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通道和初加工基地,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门户、中转和枢纽三重作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模型,对 2012-2017 年国内省份间产业转移价值量进行核算,对其中新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纺织品"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代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转移路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新疆以高就业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继续扩大中间投入驱动型和最终产品驱动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形成扩大产业份额和延伸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模式;以高能源资源为载荷特征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当在稳定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价值量的基础上,引导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的增长,围绕资本密集型的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做好延链补链.

    产业转移投入产出技术新疆纺织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

    "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摩擦冲击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影响效应研究

    乔小勇李星瑶祝合良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匹配链接GTAP 模型与全球价值链核算分解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冲击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体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利益重配、生产链条回缩、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网络变迁与区域集聚等方面;贸易摩擦冲击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抑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造成企业进口中间品需求和国内中间品需求大幅萎缩,损害与弱化了其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及生产活动参与程度,且产业层面上下游关联引致的负面波及效应显著;同链共振效应抑制了贸易壁垒实施方及非直接关联的第三方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国内增加值及复杂GVC参与度,但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承接了较多中间品贸易转移;贸易摩擦冲击造成了中间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萎缩,改变了原有的网络社区结构.

    双循环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重构双反

    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郑传斌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 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三方演化博弈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利益分配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晓伟李传明管彩峰罗均梅...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8-2018 年地方政府实施引导基金的政策事件与所属地域内企业创新的大样本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整体上发挥了创新驱动效应,支持了政府"扶持之手"假说.通过改善当地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政策协同;通过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在非国有产权、制造业和低市场化等异质性情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具统计显著性.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企业创新双重差分模型

    新产业情境下的创业研究:重要主题与研究展望

    张敬伟靳秀娟崔连广涂玉琦...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新企业并由此催生一个新产业是创业的重要标志,探究新产业中的创业现象对于理解微观组织的创业行为、绩效结果以及新产业的形成规律具有重要价值.现有文献对新产业中的创业议题开展了广泛探究,但尚未对此进行系统梳理.由于新产业代表了某种特殊的甚至是极端的创业情境,对该情境下的创业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和拓展既有创业研究.鉴于此,在明确新产业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文献研究识别出战略、合法性、创业机会和身份四个重要主题并梳理其研究脉络;围绕"前因-实施-结果"构建整体研究框架并通过文献比较以明确新产业情境下创业研究的价值;最后就深化和拓展现有议题及开展中国情境研究提出未来展望,以期推动新产业情境下的创业研究进程.

    新产业创业研究重要主题研究展望

    最小出货量保证下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收益分配决策

    邢青松任阳阳邓富民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买断或无保底条款的分成支付不利于兼具研发周期长与市场风险大的绿色产品协同创新.对此,赋予学研方绿色技术/专利以最小出货量保证,并考虑技术/专利从工程验证到商业化量产的风险公平分担,基于实物期权的或有资产理论,构建有无最小出货量保证下的绿色产品协同创新价值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绿色产品协同创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并充分考虑到各主体在绿色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大小,建立基于Shapley值法的绿色产品协同创新项目收益分配决策模型;进一步,通过具体算例与数值模拟,分析专利分成支付程度及绿色产品最小出货量的市场需求阈值,验证所构建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收益分配决策模型相比无最小出货量保证、无价值分配动态调整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最小出货量绿色协同创新实物期权收益分配合作博弈

    电商扶贫供应链的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

    浦徐进赖德凌金德龙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实中,电商扶贫供应链存在两种典型模式——"电商+农户"和"电商+合作社+农户".在"电商+农户"模式下,农户直接与电商对接,收购价由电商决定;在"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户组建合作社与电商对接,合作社与电商谈判收购价.针对这两种典型模式,本文构建了考虑合作社管理成本和电商社会责任的扶贫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运作机理,提出了农户和电商选择不同模式的市场条件.研究发现:(1)加入合作社后,农户更有意愿扩大种植面积.(2)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越低或者农户的产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农户越偏好"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3)只有当电商社会责任感较弱时,农户和电商才有共同偏好,且当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较低时,双方共同偏好"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而当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较高时,双方共同偏好"电商+农户"模式;当电商的社会责任感较强时,双方不存在共同偏好.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更好地推动电商扶贫提供决策借鉴.

    电商扶贫社会责任农户合作社风险厌恶

    大数据情境概念界定与维度结构构建研究

    袁君霞吴海宁谢家平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情境对于企业有效开发和利用大数据资源起到促进或约束作用.然而,其概念界定和维度结构模糊不清,对具体行为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本文扎根于数字化先锋零售企业大数据应用实践,对大数据情境的概念与维度结构进行了界定与构建.研究发现,大数据情境包含主体情境和结构情境两个层次.主体情境是企业在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创设的引领性发展环境,其基本要素包含高管数据认知、数据战略、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价值.结构情境是直接影响员工实际工作行为和态度的更为微观、具体的操作性环境,其基本元素包括数据属性,大数据组织形象和大数据组织氛围.主体情境有利于塑造结构情境,可以被视为结构情境的前因变量.结构情境支撑主体情境,是主体情境作用于员工行为的中介.这一理论框架丰富和深化了对于大数据情境的认知,使得比较宽泛或模糊处理的情境定义更加清晰.

    大数据情境维度结构扎根理论概念界定

    感知社会流动性对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宋晓兵鲁艺于泽威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内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知识付费企业纷纷采取"阶层焦虑"的营销宣传方式去吸引消费者,以期达到促进知识产品销售的目的.那么这种通过触发感知社会流动性来提高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的营销宣传手段是否真的行之有效?本研究综合运用二手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究感知社会流动性对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机理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社会流动性会提升消费者的长期目标承诺,并进而对消费者的知识付费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于高自尊水平的消费者而言,感知社会流动性对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更加显著.

    知识付费意愿感知社会流动性社会阶层长期目标承诺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