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评论
管理评论

吕本富

月刊

1003-1952

010-82680674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八十号青年公寓7号楼112室

管理评论/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管理科学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热情开展国内外不同行业及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交流,以促进管理科学的繁荣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界竞争中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研究

    乔岳余文诗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跨界经营是平台企业进行业务拓展的常见方式.本文基于平台企业跨界竞争的基本情形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多阶段博弈模型,研究当存在跨市场网络效应时平台企业进行业务拓展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跨市场网络效应和交叉网络外部性对平台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界平台对新市场两边用户总能收取正的价格,对原市场两边用户是收费还是补贴依赖于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大小;随着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增大,跨界平台在原市场的利润减少,在新市场的利润和总利润都增大;当跨市场网络效应较大时,跨界平台在原市场上利润为负,但是总利润为正,并且大于其竞争对手的利润.本文为研究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平台企业交叉网络外部性跨市场网络效应跨界竞争

    全球价值链视域下汇率政策的中美博弈困境及应对

    严佳佳陈芳倩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汇率政策作为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集中体现,已经成为中美两国经贸领域角力的核心.美国倚赖美元优势地位压制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崛起.因此,运用汇率政策摆脱美元霸权掣肘、攀升价值链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本文结合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的汇率不完全传递特征,通过构建两国汇率政策博弈的一般性模型,剖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后中美汇率政策博弈的典型案例,验证发现,面对美国奉行保护主义的"胁迫"博弈,得益于扭转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低端锁定局面,中国实现了从被动向主动应对的政策转变,却囿于美国内倾化的利益诉求而无法扩大各国的利益汇合点,导致不能达成以利益融合为原则的帕累托均衡.为了破解该困境,本文进一步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重构趋势为着力点,论证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价值链,形成与区域内国家的博弈对称解是共赢选择.

    全球价值链区域价值链汇率政策

    资本驱动"粘性"、隐含碳跨期转移与动态消费碳足迹

    丁辰鑫孙慧王芝炜宫圆圆...
    2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固定资本投入,固定资本构成的多样性及其使用的长期性决定了其隐含碳转移的复杂性.传统隐含碳转移研究主要基于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分离,通常以贸易作为隐含碳的研究对象,鲜有研究涉及隐含碳的跨期转移,其跨期转移可通过资本形成-使用的动态性进行分析.本文利用2003-2020年的资本流量矩阵,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将资本内生化,通过资本折旧矩阵追踪资本使用过程中隐含碳的跨期转移,并以最终消费作为碳排放核算依据,将其称为动态消费碳足迹.研究发现,中国累积了大量可用于未来生产的固定资本,动态消费碳足迹约为传统消费碳足迹的62%~77%,减少的部分将体现在未来消费中;动态消费碳足迹的部门分布更为均衡,第三产业部门的碳足迹显著上升且与其增加值基本匹配,电热产供和设备仪器部门是减排的关键部门;在考虑固定资本折旧引致的碳排放后,消费碳足迹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当前生产的碳强度,还取决于当前生产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以往形成的固定资本及以往生产的碳强度,因此,改变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态消费碳足迹,这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固定资本隐含碳跨期转移动态消费碳足迹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内循环价值链省域分工地位与网络位置研究

    万科刘耀彬陈璐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域基于自身分工地位嵌入国内循环价值链网络进行分工协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设计提出一个评测高技术产业省域分工地位的新框架,并结合国内循环价值链网络结构图对不同高技术产业的省域嵌入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沿海省域在价值链分工地位优势的强度与广度均最为显著,内陆省域的分工地位优势则集中于上游部门.②江苏、上海、广东、内蒙古在高技术产业国内循环价值链均占据显著的分工地位.③制造业部门的分工地位凸显,而服务业部门分工地位则相对较低.④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中国高技术产业国内循环价值链上游部门的分工地位省域首位度较高.同时,国内循环价值链产业部门分工地位省域首位度与其整体分工地位之间未显示紧密关联性.

    高技术产业分工地位国内循环价值链网络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企业集团与企业创新

    邢斐海梦碟
    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4-2017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控股关系数据,考察了集团成员企业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独立企业,集团附属成员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水平;且集团成员企业网络中心度越大,企业创新水平越高.机制研究发现,网络中心度较大成员企业更强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及其获得的更多技术溢出"红利",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此外,网络中心度较大成员企业处汇集的信息激发了企业外部创新动力,促使其通过技术型并购与企业风险投资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本文研究从企业网络互动关系视角打开了企业集团内部结构"黑箱",为深入理解企业集团与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思路和证据.

    企业集团网络中心度创新技术型并购企业风险投资

    参与新基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郭涛郭冬梅胡蝶尹志锋...
    70-8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基础设施是面向数字经济,以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参与新基建能否以及如何助推创新受到政府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理论角度阐释了企业参与新基建业务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2015-2018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参与新基建业务能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第二,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是参与新基建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渠道,而节约管理费用渠道尚不畅通;第三,参与新基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所有制中性和规模异质性,企业规模越大,参与新基建的创新促进效果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下企业参与新基建的"创新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新型基础设施企业创新劳动力结构

    互联网如何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机制与检验

    于斌斌蒋南萍冯慕佳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不仅是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破解制造业企业"低质低效"创新困境的主要方式.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互联网驱动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2-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企业成本、企业创新开放度和企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企业成本、企业创新开放度和企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调节效应均为正,即互联网通过扩大企业创新开放度和增进企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但企业成本的节约却抑制了互联网驱动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3)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的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对于中西部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高资产专用性制造业企业和国有制造业企业而言,互联网驱动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大力推动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的嵌入与应用是驱动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上市公司

    智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与低碳技术创新

    侯建康围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是推动生态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中国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了中国区域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动态门槛模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视角,探析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同水平下智能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的复杂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异质性明显.智能化对低碳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产业转型升级并不利于助力智能化驱动低碳技术创新.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程度的提高并突破临界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了智能化的赋能作用,进而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即存在U型关系.研究对于明晰数字经济时代推进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方案制订与政策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智能化低碳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动态门槛模型

    企业绿色转型期的产品线扩展策略和政府规制研究

    孙连家林军卢小军许婷...
    10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新兴市场的兴起,使得竞争环境从传统的单一市场向多市场、多资源的方向转移,给企业产品线扩展策略和政府环境规制政策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基于消费者价值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建立博弈模型,全面分析当今绿色市场中三种主要力量(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相互影响,并探究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产品线扩展决策的调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固定成本的差异会影响企业产品线扩展策略的选择,对于较高固定成本的行业需要企业及时放弃传统市场以降低转型中竞争失利的风险;政府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刺激市场进行绿色创新的动力是有限的,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程度进行调节.研究结果对绿色转型中企业策略选择以及深入讨论环境法规执行的调节影响都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绿色市场产品策略博弈模型环境规制

    新上线商家会进行在线评论操纵吗?基于民宿行业的实证检验

    陈思华李春红刘先伟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宿大多为个体运营,同质化竞争激烈,且严重依赖于消费者在线评论,上线运营前期得到更多好评,会获得竞争优势并可能持续下去.但在线评论操纵具有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在线评论操纵行为递减或逐步消失.因此,新上线民宿进行在线评论操纵的动机更强.本研究采集了同时在去哪儿网(允许无订单点评)和途家网上线的民宿商家的在线评论数据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上线民宿存在更多好评,具有明显的操纵迹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上线民宿的评论者主要是经验较少的用户.在商业实践上,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新上线民宿的在线操纵机理,从而为民宿商家和民宿平台的监管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民宿业的健康发展.

    民宿在线评论操纵在线评分评论情感评论者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