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功能高分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功能高分子学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林嘉平

季刊

1008-9357

gngfzxb@ecust.edu.cn

021-64253005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以反映我国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功能高分子和其它高分子领域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支化芘基聚芳基哌啶阴离子交换膜及其碱性电解水应用

    房梓榆刘莹莹陆陈宝朱金辉...
    27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芘(py)为支化基团,基于对三联苯(TP)和N-甲基-4-哌啶酮(NM4P)单体,经强酸催化聚合得到超支化芘基聚三联苯哌啶聚合物(h-PTPE-py-n).通过调整支化基团和三联苯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三联苯哌啶阴离子交换膜h-PTP-py-n.对该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离子传导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和测试,并将该类型膜应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器件,评估其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基本表现.结果表明,芘引入导致的支化有效提高了阴离子交换膜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所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在80℃下的氢氧根离子传导率最高达到168.0 mS/cm,应用到AEMWE中时,h-PTP-py-n展示出了优异的导电性,在3 V条件下电流密度达到1.95 A/cm2,并且能稳定运行超过90 h.

    阴离子交换膜超支化结构碱性电解水聚芳基哌啶

    "一锅法"光控开环聚合原位调控聚类肽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王煜璐张佳辰隆佳颐廖明臻...
    287-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和合成了光敏性休眠引发剂2-硝基-4,5-二甲氧基苄基环己胺基甲酸酯,用于氮-丁基-氮-羧酸内酸酐(BuN-NCA)的可控开环聚合.该光敏性引发剂在紫外光(360 nm)下释放环己胺引发剂.通过改变紫外光的照射时长可控制环己胺引发剂的释放量,从而调控聚类肽的分子量.随着照射时长从1 h增至4 h,聚类肽的数均分子量从9.6×103降至4.6×103.通过调控紫外光的照射间隔控制环己胺引发剂的释放速率.先释放的引发剂先引发单体,后释放的引发剂后引发单体,形成链长不均一的聚合物.通过光控实现了"一锅法"原位调控聚类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为聚类肽分子量分布宽度及分布形状更精准的调控提供了可能,也为研究聚类肽分子量分布和性能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光敏性引发剂聚类肽分子量分布调控开环聚合氮-取代-氮-羧酸内酸酐

    优化填料结构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周雪颖秦盟盟封伟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重要的热管理材料之一,然而聚合物的本征导热系数较低,添加导热填料是提高其导热系数的主要方法.研究填料本征结构对其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提高填料的利用效率是获得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关键.根据"拓扑优化-简化-验证"的研究思路,以复合材料的高导热性能为目标,基于拓扑优化得到具有最佳导热性能的填料结构,并对其结构进行简化,借助有限元模拟、红外热像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填料的形状是两端较大、中间较小的哑铃状时,复合材料呈现出最佳的定向导热性能.该研究结果为高效导热填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导热填料拓扑优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热管理性能

    基于线形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溶液流变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陈浩吴雨晨朱良宇苗贵兰...
    304-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线形聚丙烯酰胺(LPA),分别在LPA水溶液中聚合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和N-羟乙基丙烯酰胺(HEA),合成了LPA/PDMA和LPA/PHEA准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了LPA黏均分子量、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上述准互穿聚合物网络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LPA溶液的临界缠结浓度随着黏均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LPA、LPA/PHEA和LPA/PDMA溶液均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LPA/PHEA和LPA/PDMA溶液黏度要显著小于对应黏均分子量的LPA溶液的黏度;聚合物溶液黏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且LPA/PHEA、LPA/PDMA溶液对温度更加敏感.黏弹性结果显示:当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025 g/mL时,基于中、高黏均分子量LPA的聚合物溶液以弹性为主,聚合物网络结构较稳定;基于低黏均分子量LPA的聚合物溶液则以黏性为主,聚合物网络结构不稳定,易被外力破坏.

    线形聚丙烯酰胺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准互穿聚合物网络流变学

    丝素蛋白水凝胶中的蛋白构象转变速率对其表面黏附细胞增殖的影响

    蔡国龙赵伟焜祝天浩姚响...
    31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温和介导交联的丝素蛋白(SF)水凝胶为模型材料,采用改变水凝胶交联密度的策略成功实现对水凝胶中蛋白构象转变速率的有效调控.考察了SF水凝胶中的蛋白构象转变速率对其表面黏附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中的蛋白构象转变速率与交联密度呈反相关关系,即交联密度越小,构象转变越快;水凝胶表面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与SF构象转变速率大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综合初始交联密度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中等构象转变速率材料上细胞总量相对较少,最快构象转变速率材料上细胞总量相对较多的趋势.

    丝素蛋白水凝胶交联密度构象转变细胞增殖细胞-材料相互作用

    双连续相增韧离子凝胶的制备及水下黏附性能

    王子币刘子璐韩祥王天雨...
    32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MEA)和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MA)为共聚单体,在混合离子体系中通过自由基聚合诱导相分离方法,制备了一种由刚性液晶相和柔性渗透相组成的双连续相P(MEA-co-FMA)离子凝胶黏结剂,并对其力学性能和水下黏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调节FMA单体及离子液体(IL)的组分比,来调控聚合物网络的微相分离结构和可逆的非共价键作用,以实现对离子凝胶力学性能和水下黏附性能的同步提升.结果表明:该疏水双连续相结构离子凝胶具有高达24.2 kJ/m2的断裂韧性和1.76 MPa的断裂强度,对不同基材的水下界面黏附韧性最高可达2260 J/m2,界面黏附的疲劳阈值可达558 J/m2,表现出了长效耐久的水下黏附性.

    离子凝胶聚丙烯酸酯水下黏附微相分离强韧化

    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动力学

    吴雨晨陈浩朱良宇苗贵兰...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酰胺(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作为单体,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乳化剂,3号白油为连续相,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得到AM和DMAA的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投料中n(DMAA)∶n(AM)的增加,聚合速率逐步加快,共聚物中DMAA物质的量多于投料中DMAA的物质的量;聚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存在恒速期,成核机理倾向于单体液滴成核;聚合速率方程为rp=kcM1.74cI0.82cE0.77(其中cM、cI、cE分别为单体总浓度、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浓度),表观活化能为20.53 kJ/mol.

    动力学反相乳液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成核机理

    载黄芪甲苷的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创面敷料的制备及性能

    王红伟王立红刘泽梅罗永明...
    338-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同轴黄芪甲苷(A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功能敷料.对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原料与辅料间化学相互作用、润湿性、水蒸气透过率、抗氧化、抗菌及促糖尿病创面愈合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S/PVP/PLA纳米纤维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纤维直径为(480±240)nm、接触角为(88.73±1.07)°、水蒸气透过率为(1660.42±80.61)g/(m2·d)、自由基清除率为4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促糖尿病创面愈合结果表明,第14 d时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率达到(99.75±0.05)%.

    静电纺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黄芪甲苷创面敷料

    基于聚半乳糖醛酸的聚合物胶束制备及性能

    刘银春张永勤董静文刘芳...
    347-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胱胺(CYS)和脱氧胆酸(DOCA)为原料合成了胱胺修饰的脱氧胆酸(CD),再将CD的氨基(―NH2)与聚半乳糖醛酸(PGA)的羧基(―COOH)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得PGA-g-CD聚合物,并自组装为胶束.通过调节n(―NH2)∶n(―COOH)对胶束载药性能进行调控.测试了聚合物的结构及聚合物胶束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投料比为n(―NH2)∶n(―COOH)=1.3∶1,在该条件下,CD在聚合物中取代度为31%,临界胶束浓度为0.025 mg/mL,胶束载药量达11.53%,载药胶束粒径和粒径多分散系数分别为(296.1±0.3)nm和0.101±0.053,在还原性环境中36 h的释药量可达78.8%,体现良好的还原响应性.

    聚半乳糖醛酸聚合物胶束还原敏感释药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钠金属电池负极保护中的进展

    李昭能庄容许玮航班渺寒...
    35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金属电池是一种利用钠金属作为负极的二次电池,具有钠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然而,钠金属电池负极也面临着不可控的钠枝晶生长、"死钠"的产生、电解液-电极中间相不稳定等挑战,制约了钠金属电池性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稳定钠金属沉积/剥离界面层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作为一类由共价键连接的晶态多孔材料,因其可调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修饰的骨架,在隔膜修饰、准固态电解质构筑以及钠负极界面层设计等钠金属负极保护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巨大潜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OFs在钠金属电池负极保护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存在的挑战与应用前景,为新型COFs材料的设计、功能开发以及器件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共价有机框架钠金属电池钠负极钠枝晶修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