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熊进

季刊

2097-1532

jjs@gsrtvu.edu.cn

0931-8823542 872172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71号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明清国家礼制中的伏羲祭祀

    刘全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历史化的结果就是伏羲氏已经不再是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而是历代王朝认可的圣王.元明清时期,朝廷除了继承历代王朝的伏羲祭祀传统之外,更从国家和王朝的视角对伏羲祭祀做了相应的规范与调整,这是伏羲祭祀在国家礼制中的适应与改变,是伏羲祭祀国家化的表现.元朝命全国郡县通祀三皇,是三皇祭祀在全国发展的极致,朱元璋则取消了全国郡县通祀三皇,只准在陵寝地祭祀伏羲,唐代以来的春秋祭祀三皇传统被终结,清代除历代帝王祭祀之外,伏羲还被作为皇师与先医被祭祀,可见伏羲身份的多元与伏羲祭祀的多样.元明清文献中记载的分布在全国范围之内的伏羲庙,就是历代伏羲祭祀与伏羲信仰的结果,他们大量存在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山西、甘肃诸地并流传至今.

    伏羲祭祀国家礼制

    后现象学视域下汉代丝路天马意象的创生及其艺术呈现

    张毅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内涵复杂的"天马"所进行的再度审视,认为天马是中国古代文化创意生产的成果.一方面,天马艺术的创意生成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在作为重要生产力工具之马的"多稳定性"和丝路文化交流影响下促生的"宝马"与"神马";其次是在五重语境作用下创生的丝路天马意象;再次是在丝路审美文化视阈下汉人通过多种物质媒介所传达出的丝路天马艺象;最后,熔铸生成的艺象与融通生产的器物、技术融合生成了丝路天马艺术.一方面,借助当代西方前沿理论的后现象学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丝路天马艺术的内部创制机理及其对于汉代社会的物质建构与调解意义.这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参酌的创意思路.

    天马丝路审美文化意象艺象后现象学幻想

    "能指"与"所指":符号学视域下敦煌舞的动作语汇阐析

    刘丽莎包睿君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壁画中的元素具有极为突出的符号特质,肇始于敦煌壁画的敦煌舞可以看作是众多艺术符号的界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以来,敦煌舞的发展业已受到国内外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将其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结合进行具象逻辑分析可以发现,敦煌舞中的动作语汇与符号学理论"能指""所指"二者内在适切性强,其动作语汇在"能指"与"所指"的管窥之下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非语言符号表意过程.二者的融合阐释为敦煌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观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舞蹈学理论内容,启悟了敦煌舞的创作嬗变.

    敦煌舞符号"能指""所指"动作语汇

    条块协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张舒琪汪来杰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至关重要.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下,重塑基层条块关系、实现基层条块协同,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然而,条块分割体制下,基层条块关系存在权力结构失衡、职责划分失衡、资源配置失衡、运行失衡的问题,其生成逻辑在于,国家权力上移与治理重心下移的矛盾、上级职能部门项目制与基层整体性治理的矛盾、压力传导与基层长效化治理的矛盾、上级职能部门数字化治理与基层务实治理的矛盾,可从增强条块权力协同、职责协同、资源协同、运作协同四方面,理顺基层条块关系,实现基层条块协同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治理治理现代化条块协同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许中华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进展沿着发文量趋势、科研合作与热点预测三个维度展开.本文应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2013-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866篇篇名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期刊文献为分析样本,全面梳理了其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受政策发布的影响,整体呈"冷热交替"的发展态势;从研究力量来看,内部合作机制初现,但合作次数较少、合作主题特定,尚未建立学术共同体;目前仍有治理效能、制度优势、制度与共同富裕四个关键词未停止突变.展望未来,既要避免围绕政策出台蹭热点式的研究发生,也要聚焦科研合作,形成作者集群模式,更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客观认识和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国家治理现代化CiteSap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与多元文化乡村社区:个案管理方法在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中的应用经验初探

    张庆宁安佳敏彭贤清李运梅...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呈现、反思"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多学科联合行动项目"团队社会康复服务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下的个案管理方法在多元文化乡村社区地震伤员、社区残障人士中的社会康复应用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乡村社区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灾后社会康复实践行动需要打破专业壁垒,扩充社会康复知识以实现跨专业合作;多主体在联动的过程中要以"全人康复""社区为本的康复"这两个通约价值观为合作基础,科学、灵活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在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上最大化整合资源;同时,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中,社区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注重积累文化敏感性这一必备能力.

    个案管理社会康复多学科合作灾害社会工作应用人类学

    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大一统"理念

    王雄刚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原生性的、自成体系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既绵延不绝,又不断开拓创新,其历史演进展现出鲜明的"大一统"理念,呈现为多元一体文明的源起、华夏共同体演进中"大一统"理念的孕育、东周秦汉"大一统"理念的形成、"大一统"制度实践及发展、"大一统"的近代转型、"大一统"视域下中华现代文明的开创几个大的形态.基于"大一统"理念及其制度实践的贯通,中华文明在保持其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底蕴,在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保持基本特质.依据这一演进逻辑,探析中华文明的走向,尽管在晚清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特定年代还呈现出一些"西化"的样态,但并未消沉,反而在冲击下重拾机遇,彰显出"大一统"的内在特性,在革故鼎新中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历史演进"大一统"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

    论汉魏晋辞赋对两晋书体文之隐性融衍

    欧阳一锋
    52-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晋书体文多为叙述性,与赋之铺陈颇为接近,因而易受赋之影响,常主动借鉴赋的写作方法,引入辞赋题材,改变原有体制.而汉魏晋辞赋常见的招隐、劝讽、叹逝等主题情志对两晋书体文的隐性融衍,更是促进了书体文的发展与演变.这种隐性融衍,不仅扩大了书体文的表现范围,使之承载了原先所未有的情感内容,亦使其能够关涉义理,服务于现实需要,充满时代活力,语言张力亦随之扩大,更具感染人心的力量.

    赋心书体文隐性主题表现效果

    据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补正原本《玉篇》释例

    李昕皓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作为日藏汉文古字书的重要代表,因其在日本辞书发展史中特殊的释字体例,保存了大量原本《玉篇》佚文材料.通过对其补正原本《玉篇》释例的考证,一可助恢复《玉篇》原貌,以利汉语史文献补充;二可校其之误,以正日本汉文辞书;三可证所引文献,如《篆隶万象名义》,以明辞义之源:有重要的文字学和文献学价值.熟知寮本对原本《玉篇》进行辑佚和校勘例证的共性特征可为利用日本古辞书补正原本《玉篇》提供示范价值.

    类聚名义抄原本《玉篇》日本古写本中国典籍

    互动式电子绘本与纸质绘本影响中班儿童绘本内容理解的比较研究

    宋婷婷高菁张燕杰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本作为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对象,内容上贴近儿童观、知识广泛,形式上图画符号和文字符号有效结合,根据儿童的视点表达前后连贯的故事,为儿童提供了抒发情绪的"管道"、学习经验的"通道".纸质绘本凭借其独特的触感和可亲近性,长久以来被视为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想象力的重要资源,互动式电子绘本以其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和互动性,为儿童阅读体验增添了新的维度,两种形式的绘本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能力提升以及情感共鸣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研究通过比较60名中班儿童在阅读纸质绘本与互动式电子绘本后的内容理解情况,探讨两种绘本对中班儿童理解绘本内容的影响,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开发者提出设计和利用互动式电子绘本、纸质绘本促进儿童阅读和学习的对策建议.

    互动式电子绘本纸质绘本内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