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高师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高师学报
甘肃高师学报

莫超

双月刊

1008-9020

gsgsxb28@sohu.com

0931-7601128

730070

甘肃兰州安宁区街坊路11号

甘肃高师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促进、发展甘肃基础教育为宗旨,以展示国内基础教育前沿水平为目标,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己任,追求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力求以独特的风貌为西北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探析

    魏陈诺范梦宇徐俊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党中央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体系逻辑严密,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赓续于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孕育于习近平总书记个人丰富的实践经历.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现代文明

    甘肃历代《论语》类古籍考述

    丁桃源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历代《论语》类古籍有39种,目前版本可考者有五种:唐韩愈、李翱《论语笔解》,清安维峻《四书讲义》,清刘尔炘《果斋一隙记》,清慕寿祺《四书讲义》,清朱秉衡《论语类纂》.文章考述五种古籍版本、成书、内容及价值,以了解甘肃论语学成就.

    甘肃《论语》古籍

    "双碳"目标视角下陇南特色农产品包装绿色发展问题研究

    魏颖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新发展格局战略目标下,大力推广碳标签是提高农产品包装绿色发展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陇南农产品绿色包装与市场销售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陇南特色农产品绿色包装发展问题.通过开拓碳标签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包装为载体,传播地域文化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关注碳减排的必要性,推动商户减碳,并提出陇南特色农产品绿色包装的实践重点、路径和发展思路,使农产品价值进一步扩大,对促进区域经济开放及地域文化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陇南特色农产品绿色包装发展

    甘肃环县甜水话古清、次浊入声字的今读调类及其成因

    谭治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其形成跟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接触影响有关;少数读上声、去声,可能由普通话、近代汉语声调及词调的影响造成.

    甘宁交界方言甜水话古清、次浊入声字今读调类

    秦陇方言中连-介词"连"的语法意义

    王殿明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陇方言中"连"的名词、动词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作介词、连词时在语音和功能方面,与其他方言片区有同有异.在秦陇方言中,"连"的语音和连-介词功能体现在不同的功能之间的历时性发展的延续和共时性存在的相互联系,是秦陇地区悠久的先周文化和秦文化的历史文化独特性和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文化融合性所产生的语言现象.秦陇方言中连-介词"连"的来源首先是由伴随义动词虚化而来,也就是由"伴随"义动词转化为"连带"义动词,再转化为"伴随"义介词到并列连词;或由"伴随"动词直接虚化为伴随介词或并列连词.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秦陇方言中的连-介词"连"的多功能模式和语法化路径作了描述.

    连-介词"连"空间方位构词特征空间范畴空间图式

    丝路民歌"花儿"译介中的丰厚翻译现象

    赵紫渊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译本《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世界非遗民歌"花儿".书中对"花儿"的译介主要采用了丰厚翻译的策略.其中,该书丰厚翻译的形式包括译前概论式介绍、译后段落式评析、脚注、插图、注音原文附录等;丰厚翻译的对象包括"花儿"的概论性背景信息,如"花儿"的起源、发展、流派、主题、方言特色、比兴修辞、形式特点、民族特色等,"花儿"英译中难以保留的特征,如其方言"土味"、音韵、形式特征等,还有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化意象;其丰厚翻译的程度多为"厚"译、"较厚"翻译,偶尔也出现"超厚"翻译.该书的丰厚翻译打造了"花儿"的多维认知空间,方便译文读者充分、深入地了解"花儿"及"花儿"之美.

    "花儿"丰厚翻译形式对象程度效果

    改革创新的生产偶像、社会图景与时代精神展现——以《风吹半夏》为考察对象

    贾永平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著名作家阿耐的《不得往生》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风吹半夏》,讲述了主人公许半夏等民营企业家群像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围绕钢铁贸易展开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运用文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对该剧进行考察,可以发掘出与时下的女子图鉴剧相异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具体可以概括为改革创新的生产偶像、社会图景与时代精神.《风吹半夏》中显现出来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助于激发人民大众奋斗创业的热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风吹半夏》改革创新生产偶像社会图景时代精神

    1920年代王海帆思想境况述论

    贾伟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清末民国时期陇中文人王海帆在192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状况作了溯源式考察.作为受传统儒家理学思想和经世观念浸润的王海帆,在1920年代的著述中鲜明表现出对传统逝去的哀叹、无法"用世"的伤怀及对新学(西学)的激烈反对;其原因在于王海帆是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的思想状况与所处的晚近社会意识形态的剧变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其深层原因则是时代境遇与身份认同之间产生的错位导致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困境.

    王海帆思想困境理学经世思想西学历史记忆

    论《多仁班智达传》的成书背景与史料价值

    娘毛吉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仁班智达传》是清代西藏地方噶伦多仁·丹增班觉根据自己家族四代最有影响力的成员经历所撰写的贵族世家纪实.作为清代少有的世家纪实类文本,该书以"阿尔布巴事件"后颇罗鼐郡王执政为时代背景,记述了整整一个甲子内贵族家庭的大事小情,同时也对十八世纪西藏社会历史作了详尽的记载.基于此,文章对该书作了较为详尽的探析:在介绍传记作者的基础上,分析撰写缘起与目的,探究撰写的历史背景从而复原清代撰写世俗人物传记风气兴盛的原因,进而着重分析这本家族史独特的史料价值,以此指明该书对后世研究西藏历史、宗教、家庭生育机制、流行病的预防以及民俗学等方面具有的极高史料参考价值.

    《多仁班智达传》多仁家族成书背景文献价值

    《基督山伯爵》的空间叙事研究

    牛慧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仲马创作的一部以复仇为主题,探讨人性与命运的宏大叙事杰作.文章以空间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动态的空间叙事构建情节发展、空间流转承载主题表达以及叙事结构凸显故事浪漫主义传奇色彩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空间在《基督山伯爵》中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更是情节推进、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作品中空间叙事的系统分析,揭示了空间叙事如何服务于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涵,增进了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同时提供了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心灵的深刻洞察.

    空间叙事《基督山伯爵》主题表达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