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金融
甘肃金融

李文瑞

月刊

1009-4512

gsjrbjb@163.net;gsjrbjb@163.com

0931-880086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98号

甘肃金融/Journal Gansu Finance
查看更多>>《甘肃金融》是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管,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金融》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金融学术交流的区域性权威平台,在经济金融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金融》坚持宣传金融方针政策,研究金融工作实务的办刊理念,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大量登载具有政策性、学术性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及时报道金融机构重大活动,为读者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前沿和改革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较高权威性的渠道和平台,易纲、夏斌、巴曙松、王松奇等经济学家独家为本刊多次撰文。《甘肃金融》发行量不断扩大,年发行量超过10万册。从“中国知网”反馈的2009年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数据看,当年《甘肃金融》的电子版机构用户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对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端用户,个人读者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甘肃金融》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甘肃金融编辑部 2011年5月18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黄富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及甘肃省委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立足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履职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甘肃"四强"行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金融工作政治性;二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根本宗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围绕防控风险的永恒主题,坚决守好金融安全底线;四是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发展新实践.

    金融高质量发展五篇大文章金融赋能风险防控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和空间不平衡性研究

    胡超凡陈柳钦
    5-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基尼系数和QAP分析等工具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空间不平衡程度及形成成因.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发展、传统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水平提升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老年抚养比则是阻碍因素;在地区发展平衡性方面,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总体发展差异缩小,但2016年后差异程度并未进一步下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政府干预力度的差异是造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主要因素,金融开放程度、三级数字鸿沟以及市场与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则是次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实现金融机构"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聚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针对性化解多重数字鸿沟等对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因素空间不平衡性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翔宇李季刚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作用上更为显著.最后,文章从加强数字普惠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创业活力、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流动性与风险承担

    徐蕾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银行的流动性进而对风险承担水平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大型银行以及非国有、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政府部门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指引等发展建议.

    数字化转型风险承担商业银行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赋能生态振兴的实证研究

    刘志雄卫昱亨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振兴旨在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2007-2022年国内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能否以及如何赋能生态振兴,结果显示:(1)绿色金融发展会对生态振兴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振兴具有区域异质性;(2)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金融发展赋能生态振兴中具有中介效应;(3)能源结构转型会推动生态振兴发展,绿色金融与其结合后,会对生态振兴产生更强劲的推动力.能源结构转型程度会影响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振兴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程度越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振兴的推动力越强.基于此提出,政府应该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助力生态振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更大限度地发挥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金融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推动生态振兴水平的整体提高等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生态振兴赋能中介效应调节效应门槛效应

    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基于黄河流域的异质性检验

    李永海关梦萧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保护流域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流域范围都意味着保护黄河流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全国分为黄河流域与非黄河流域,分别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在我国是存在的;(2)"绿色红利"效应在非黄河流域的作用更加显著;(3)"蓝色红利"效应在黄河流域的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肯定了开征环境保护税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指出环保税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为了更好发挥环保税的"双重红利"效应,从税率、征收范围、财税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环境保护税黄河流域双重红利效应固定效应模型

    ESG信息披露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

    李中坚叶鸿雁
    4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紧迫挑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发展ESG、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信息披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大又现实的课题.尽管目前国内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尚未形成针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系统化制度安排.基于此,文章系统梳理了ESG信息披露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和实践情况,对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ESG信息强制披露上市公司

    数字科创金融发展:实现新时期金融强国的突破路径

    陆岷峰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发展作为新时期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创金融作为科技金融的一个细分产品线被专项提出列为政策支持重点,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发展科创金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科创金融尚不能完全满足科创企业的发展需求.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指出科创金融的发展呈现出高风险、高创新、高成长、高技术等特点,提出应必须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科创金融的发展.需要大力推动数字科创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为科创金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有效控制科创金融风险,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企业的金融资源协调,推动投贷联动,并试点科创专营银行.提升科创金融监管的精度,以实现科创金融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数字科创金融的成长,推动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科创金融将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创新金融产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数字科创金融还将提升科创企业的融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其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新时期的金融发展中,数字科创金融的发展将成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科技金融科创金融数字技术科创企业

    不同房价水平下各因素对其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

    肖强常小燕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从需求类因素、供给类因素、宏观环境类因素与政策类因素四个方面,利用2003-2022年的数据,对影响房价的各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房价水平下各因素对其影响具有差异性,国内生产总值除对极高房价有正向影响外,对其余房价均为负向影响;购房者房价预期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各个房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竣工面积对房价均有负向影响,且除极低房价外,其余房价均显著;股票价格和政策调控均对中等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文章从房地产调控要保证股市的稳定,做好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灵活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房地产价格政策调控差异性分位数回归模型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

    郭玉洁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地方税收收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与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增长;(2)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地区间税收收入差距;(3)数字经济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存在消费水平的门槛变量.基于此提出,优化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手段、加强数字经济的区域协同发展和提高区域消费水平等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地方税收消费水平门槛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