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金融
甘肃金融

李文瑞

月刊

1009-4512

gsjrbjb@163.net;gsjrbjb@163.com

0931-880086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98号

甘肃金融/Journal Gansu Finance
查看更多>>《甘肃金融》是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管,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金融》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金融学术交流的区域性权威平台,在经济金融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金融》坚持宣传金融方针政策,研究金融工作实务的办刊理念,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大量登载具有政策性、学术性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及时报道金融机构重大活动,为读者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前沿和改革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较高权威性的渠道和平台,易纲、夏斌、巴曙松、王松奇等经济学家独家为本刊多次撰文。《甘肃金融》发行量不断扩大,年发行量超过10万册。从“中国知网”反馈的2009年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数据看,当年《甘肃金融》的电子版机构用户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对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端用户,个人读者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甘肃金融》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甘肃金融编辑部 2011年5月18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农信"党建+金融助理":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品牌

    王文永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甘肃省农信联社以"金融助理"为核心的"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党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质效,即"金融助理"制度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做好"三农"服务的"金钥匙",展示甘肃农信形象的"金名片",提出应坚持守正创新、赋能增效、探路破题、扎根基层,进一步找准"金融助理"制度走深走实、示范引领的坐标方位,通过打造更富内涵的党建品牌、当好更有温度的联农载体、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创造更为丰硕的发展成果、构建更趋完善的工作机制等方式,深化拓展"金融助理"制度,有力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农业强省建设矢志贡献力量.

    "党建+金融助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甘肃农信

    国有金融企业构建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价值与探索

    郭骁
    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金融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金融业中的国有金融企业,作为金融业的支柱和压舱石,其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对实体经济和整个经济社会意义重大,因此亟需探讨如何提升国有金融企业的服务质量,构建并持续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一个新的探索.在国有金融企业中构建首席质量官制度,一方面可以为面向服务质量的内涵式增长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防范金融风险并构筑金融安全创造价值.具体的创建过程,需要从体系构建和功能构建两个方面展开,前者除了创设首席质量官这一高管职位以外,同时各分支机构和网点也都需要创设质量经理,由此构建以首席质量官为首的一支从上到下的质量管理队伍,并进行垂直管理;后者一方面是面向服务质量提升的功能构建,即通过自下而上地收集分析客户满意度信息并开展投诉管理,从而精细化地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面向强化金融安全管理的功能构建,即通过培训使质量经理成为所在机构的"质量安全员",并创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各级质量经理发现的安全问题或隐患能够及时、无障碍地向上级传递、识别和消除.

    国有金融企业首席质量官服务质量金融安全价值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效果研究

    李冉冉崔蕊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在当今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D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效应与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当地经济韧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作用为负,这种作用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创新和居民收入水平更高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将会加强.

    数字普惠金融经济韧性空间效应面板门槛模型

    非公开发行信用债券流动性实证研究

    谢黎朦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非公开发行信用债券流动性对于债券投资者组合配置与风险管理以及建设高质量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非公开发行债券及其可比债券类别,基于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开展流动性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根据初步度量结果,非公开债券流动性并未表现出预期的显著差别.进一步对其流动性受制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1)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宏观流动性是影响个券市场流动性表现的主导因素,非公开发行作为一种机制性差异对流动性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2)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债券,债券投资者会给予信用风险更高权重,信用风险与宏观流动性均为主导因素,投资行为出现明显分化.基于此提出丰富投资者层次、提高信用债的流动性和市场价格的透明度、完善信用债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等相关政策建议.

    非公开发行信用债券流动性换手率宏观流动性

    农业保险、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

    杜婷
    25-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农业保险、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纳入同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数据,利用熵权法构建各子系统的指标及其权重,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这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时空差异特征事实.研究表明:(1)各省份的农业保险、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水平都显著提升;(2)整体的耦合协调性逐年提升,2016年后转向中度协调关系的省份数量较多,目前已有约10个省份已稳定达高度协调等级;(3)大部分省份仍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未达到良好协调的水平,难以实现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提出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农业保险、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提升全国的协调发展水平.

    农业保险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

    新时代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量化研究分析

    弓益荃
    32-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TOPSIS熵权法建立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量化评估模型,研究得出E型和F型两种企业的信誉评分,并计算出企业的风险阈值,发现没有信贷记录的F型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基于此,本文还探讨了突发事件变量对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的影响,发现在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下,企业资金缺口较大的同时,信贷风险也会增大,此时中小微企业需要更为宽松的信贷政策.最后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信贷评估的新趋势,即评估方式数字化、评估内容多样化,这对原有评估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也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了借鉴.

    信贷风险量化TOPSIS模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水平测度——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

    祁云飞张少楠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惠金融以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其覆盖面广,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甘南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普惠金融助力改变发展现状.文章首先回顾了关于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然后从金融服务渗透情况、金融服务使用情况、金融服务可得情况三个维度出发,选取相应指标采用熵值法分析测度2018-2022年甘南州七县一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发现甘南州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较好.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平衡区域普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普惠金融参与程度、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等建议,以期能促进甘南州普惠金融的发展.

    普惠金融水平测度甘南州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创新与挑战——美国经验借鉴

    刘晨钰
    40-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其经验能够为我国相关险种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要启发.本文从美国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阻碍美国商业长护险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各发展阶段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对美国商业长护险的市场现状及主要产品类型,特别是混合长护险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我国应着力探寻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平衡,构建相对稳定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监管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完善现有商业长护险产品,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等建议.

    人口老龄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混合长护险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时空演化与影响路径

    张宇飞雷洪博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能够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运用莫兰指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最后使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等变量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地区间差异是造成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但差距趋向于缩小;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状态大部分位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且各类型的耦合协调度均存在向上转移的趋势.数字经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均能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升.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影响路径

    产业结构视角下金融科技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提升路径分析

    何文彬马金花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升级成为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推动消费升级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金融科技对消费升级的影响,识别其异质性特征,并探讨这种关系的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此外,我国金融科技整体上表现出很强的地区收敛特征,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由东到西递减发展的整体趋势.金融科技的运用使得消费金融服务对象不断下沉,原始消费金融较少触及的中西部区域金融获得性明显增强,促进了消费升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在金融科技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金融科技消费升级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