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金融
甘肃金融

李文瑞

月刊

1009-4512

gsjrbjb@163.net;gsjrbjb@163.com

0931-880086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98号

甘肃金融/Journal Gansu Finance
查看更多>>《甘肃金融》是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管,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金融》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金融学术交流的区域性权威平台,在经济金融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金融》坚持宣传金融方针政策,研究金融工作实务的办刊理念,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大量登载具有政策性、学术性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及时报道金融机构重大活动,为读者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前沿和改革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较高权威性的渠道和平台,易纲、夏斌、巴曙松、王松奇等经济学家独家为本刊多次撰文。《甘肃金融》发行量不断扩大,年发行量超过10万册。从“中国知网”反馈的2009年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数据看,当年《甘肃金融》的电子版机构用户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对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端用户,个人读者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甘肃金融》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甘肃金融编辑部 2011年5月18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打造数字平台服务新模式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张新华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乡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提出构建"数字平台+管理模式+产品货架"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运用"两网"(互联网、物联网)、贯通"两链"(产业链、供应链)、撮合"四端"(政府、企业、农户、银行),打造共融共赢"产业+科技+金融"数字生态体系的探索实践,并就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提出意见建议:一是政府牵头强化产业规划引导;二是龙头企业不断激发自身发展动能;三是商业银行融入其中,不断下沉服务重心.

    乡村振兴数字平台农业产业链金融科技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

    ESG表现、投资者关注与企业融资约束

    王文蔚张广逍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ESG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逐渐被纳入公司管理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决策中.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为探讨企业ESG表现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企业与投资者的信号博弈模型,模拟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并基于2009—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在ESG表现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可持续发展信号时,ESG表现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的ESG表现显著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投资者关注在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对运作机制的研究发现,相比于ESG信息披露质量,披露数量的作用更加明显,说明ESG信息披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ESG表现融资约束信号博弈模型信息披露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效率的实证研究

    刘志雄卫昱亨
    19-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符合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文章基于2007—2022年国内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绿色金融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率,采用Malmquist指数与Tobit模型进一步研究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能够赋能乡村振兴;(2)我国绿色金融全要素效率值呈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存在着区域异质性;(3)农业发展水平、政府支持与生态环境会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率.影响因素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同,也存在区域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文献,提出建议以期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三阶段DEA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

    熊林波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5—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低、中、高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和高人力资本显著促进GTFP,中人力资本则不显著.低和中人力资本对GTFP表现出正的空间效应,而高人力资本则表现出负的空间影响.低中及中高人力资本交互项对GTFP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低高人力资本交互项则相反.中、高人力资本水平和中高人力资本协同水平分别是东、西和中部GTFP增长的推动力.东部地区的GTFP表现为空间合作的"以邻为伴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空间竞争的"马太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大对中级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实施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战略、人力资本发展与结构优化并举等建议措施.

    人力资本异质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交互项

    ESG信息披露"漂绿"的不正当竞争规制逻辑与完善路径

    邱天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漂绿"现象,不仅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推进.文章认为在反不正当竞争视域下,将"漂绿"纳入虚假宣传规制范畴,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限制该行为,有必要将其与第三方鉴证机制纳入不正当竞争的虚假宣传规制范畴.同在法律责任方面,需要明确界定惩罚的范围,将法律责任惩戒与定量化的ESG信息披露相结合,并建立相应的不正当竞争失信惩戒制度,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应提供对ESG信息披露"漂绿"处罚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建设诚信、透明和可持续的ESG信息披露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反不正当竞争"漂绿"ESG绿色金融

    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

    罗荷花姚璇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理论剖析并实证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助推共同富裕,显著提高富裕度与发展性,但对共享性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金融数字化与电子商务发展来助推共同富裕.地区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在南北方、东部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南方的影响大于北方地区.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虹吸效应".最后,文章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数字技能培训、促进金融数字化与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富裕金融数字化电子商务

    承销商声誉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基于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实证分析

    高宏霞魏巍樊学瑞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承销商声誉对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承销商声誉对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显著.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要降低科创融资成本,一方面,需要鼓励地方券商注重与高声誉债券承销商开展业务合作,加大对科创资本市场的参与力度,积累声誉资本;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地方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贯彻公平竞争原则、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优化区域科创投融资生态环境.

    承销商声誉信用利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区域市场化水平

    中国老龄化、少子化与居民储蓄率

    许朝阳张欢姜涓涓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而储蓄是投资和消费的重要来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快速转型与居民高储蓄率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这一新形势下研究老龄化、少子化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文章基于1990—2022年的全国统计数据,从社会抚养负担和性别失衡两方面研究了老龄化、少子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老年性别比均与居民储蓄率正相关,少儿抚养比和少儿性别比均与居民储蓄率负相关.最后,文章分别从老龄化、少子化和性别失衡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老龄化少子化性别失衡居民储蓄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效率分析

    覃凤婷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在2006—2021年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欧盟国家直接投资效率.研究表明: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自由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度、政治稳定性和政府效率等因素对中国对其东道国直接投资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东道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清廉指数等因素则起阻碍作用;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呈现不均衡性.基于此提出加强与东道国基础设施联通的建设、推动投资便利化、优化外商投资规则等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欧盟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直接投资效率

    粮农安全视角下金融支持甘肃国家育种产业核心区稳健持续发展的思考、实践与路径选择

    陆茸
    78-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无粮不稳,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种业是农业赖以存续的根本,在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刻不容缓.本文选取金融支持甘肃种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甘肃在国家种业战略布局中的特殊地位和关键作用入手,交代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近年来学界关于金融支持种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金融支持甘肃种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以及金融支持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并从探索建立互助性金融组织、加快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加大种业国际贸易金融支持力度、谋求种业发展政策合力、加快优化涉农主体不良处置方式六个方面就金融支持种子制造核心产区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粮农安全育种产业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