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供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供水技术
供水技术

何文杰

双月刊

1673-9353

gsjs126@126.com

022-23392157

300040

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54号

供水技术/Journal Water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给水污泥有机组分表征与碳排放核算探讨

    韩小蒙马艳叶辉武珉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给水污泥中的有机组分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效果.选取4 座给水厂的污泥,对比了其有机组分的不同表征方法并探讨了碳排放核算参数.当以干基计量时,烧失量、总有机碳(TOC)、总化学需氧量(T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以湿基计量时,烧失量、TOC和TCOD两两之间显著相关,且含水率与SCOD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计算给水污泥直接碳排放量时,不仅可以使用COD及其修正系数计算可降解有机碳(DOC),还可以通过TOC直接表征DOC.

    给水污泥有机物碳排放烧失量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

    异养硝化细菌筛分及菌群修复黑臭水体的机制研究

    陈凯魏巍周瑶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某农村黑臭水体底泥中筛分、纯化出28 株异养硝化菌,选择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的5 株优势菌种开展菌株复配效果研究.经16S rDNA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异养硝化细菌X-1 和X-25 均为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sp.),运行期间异养硝化菌群 2(X-1 和X-25)对COD、溶解性有机质(DOM)和氨氮具有更稳定的去除效能,COD的最大去除率达到41.23%,氨氮去除率最大可以达到83.26%,类蛋白荧光峰peak A和peak B的增加幅度较大,异养硝化菌群最佳接种量为0.001%.异养硝化菌群具有协同效应和微生物"群体生理特征",在黑臭水体修复中将具有更大的应用潜能.

    黑臭水体修复异养硝化菌COD氨氮溶解性有机质

    臭氧-活性炭技术应用中的次生风险问题研究综述

    潘博伦刘岳峰李土雄刘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实际应用中陆续发现了臭氧-活性炭技术一些出水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系统介绍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在应用时出现的微型动物泄漏、溴酸盐副产物等次生风险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目前臭氧-活性炭技术应用中的出水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工程措施进行综述.

    臭氧-活性炭技术水质安全性次生风险微型动物泄漏溴酸盐控制

    高藻水处理过程中的加氯方式优化及藻源嗅味物质控制

    韩正双闫慧敏刘禧文方华...
    16-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藻期水库水,研究了不同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过程中污染物去除及藻源嗅味物质转化和去除的影响,以及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控制藻源嗅味物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藻水预氯化会使水中以非溶解态存在的 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等藻源嗅味物质快速转化为溶解态.常规工艺能有效去除高藻水中的非溶解态嗅味物质,但对溶解态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预氯化对常规工艺去除高藻水中2-MIB和GSM存在较大不利影响.粉末活性炭吸附能有效提升对 2-MIB和GSM的去除效果,但预氯化会显著降低粉末活性炭吸附+常规工艺对2-MIB和GSM的总体去除效果.因此,对存在藻源嗅味物质的高藻水,不建议进行预氯化处理.

    高藻水嗅味物质预氯化消毒粉末活性炭

    两性离子聚合物接枝改性有机膜亲水性的研究进展

    齐琬羽唐玉兰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分离过程被普遍存在的膜污染问题所困扰.两性离子聚合物是在同一分子中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单元的代表性材料,由于其超亲水性、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防污能力,在生物医学和分离材料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将两性离子分类,综述了将两性离子材料结合到膜表面以提高膜抗污染性能的常见方法,包括引发剂引发、等离子体引发、紫外诱导引发等.最后对两性离子改性高分子膜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和展望.

    两性离子聚合物抗污染性能接枝法

    关于水箱(池)补水、泄流、溢流的相关探讨

    马宁李大伟张凌东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GB 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与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中的空白,对水箱(水池)的进水管补水能力、泄水管及溢水管的排水能力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进行了计算比较.对比国外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依据及建议.

    水箱水池补水能力泄水能力溢流能力

    版权声明

    《供水技术》编辑部
    32页

    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

    孙祥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盐城亭湖区朝阳河治理工程为案例,通过前期对河道整体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有针对性地选择截污纳管、内源清淤、驳岸建设、河滨带建设、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等技术多元化组合的治理方法,最终实现水体黑臭现象消除,水质稳定达标,水生态系统恢复,实现了河道应有的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黑臭水体水质达标水生态系统恢复

    季节性高浑浊度原水的处理研究

    花昱王旭晨苏宇亮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江流域在每年 5 月—8 月间,上游的强降水导致下游原水浑浊度上升,对下游水司的生产造成影响.通过静态混凝搅拌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聚合硫酸铁(PFS)2种絮凝剂和高锰酸钾复合盐(PPC)助凝剂对高浊度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FC对中高浊度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原水浑浊度200 NTU以下,建议投加量为10~20 mg/L;PFS对中高浊度原水的处理效果同PAFC相当,对更高浊度原水的处理更有优势,原水浑浊度达到 500 NTU,单独投加PFS 80 mg/L或复合投加PFS 40 mg/L、PPC 0.5 mg/L,处理后的剩余浊度可以满足滤前水的要求.

    高浊度原水净水剂助凝剂高锰酸钾复合盐

    混凝预处理农村灰水中LAS的试验研究

    邢佳宇张吉库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以农村灰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预处理的方式降解农村灰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选择无机混凝剂降解LAS,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S)两者中筛选出PAC作为试验混凝剂.采用单因素影响试验,讨论混凝剂P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灰水pH和静沉时间对灰水中LAS去除率的影响.当PAC投加量为 40~55 mg/L、PAM投加量为 2.5 mg/L、灰水pH为7~8、静沉时间为15 min时,出水LAS浓度最低可达4.86 mg/L,满足回用要求.

    混凝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村灰水聚合氯化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