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叶果比对设施红美人杂柑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鹏金龙飞黄贝曹明奡...
    1857-1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叶果比对柑橘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柑橘树势调控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红美人杂柑为试材,设置3个叶果比处理,测定枝叶的生长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参数、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叶果比100(LFR 100)的发梢数、节间长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FR80的叶面积、厚度和品质较高,LFR60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较高,LFR8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总酸较低,固酸比最高。【结论】LFR80的枝叶生长量大、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适中、果实品质最佳。因此,设施栽培红美人杂柑的叶果比控制在80左右比较适宜。

    柑橘叶果比枝叶生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郭琳琳庞荣丽王瑞萍乔成奎...
    1864-1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级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猕猴桃3大主产区6个品种155份猕猴桃果实样品为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总酸、维生素C、蔗糖、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总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3个营养品质指标,利用SPSS软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确定猕猴桃营养品质评价代表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并确定代表性指标权重,结合概率分级法和合理全距等分法建立指标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结果】猕猴桃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幅度整体较大,变异系数为14.68%~112.94%,其中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112.94%;总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14.68%和15.85%。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分析,从13项指标中筛选出4项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代表性指标,分别为可溶性固形物(甜味指标)、总酸(酸味指标)、维生素C(营养功能指标)、类胡萝卜素含量(色泽功能指标),4项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其权重系数分别为56%、20%、20%、8%,每项指标通过概率分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采用全距等分法建立4项代表性指标综合评分标准,将155份猕猴桃样品划分为3个等级,即特级、一级和二级。【结论】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代表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建立的4项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可用于猕猴桃营养品质的科学评价与分级。

    猕猴桃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综合评价

    皖南香榧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性

    田原郑兆东刘璇汪春霞...
    1873-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干果树种香榧(Torreya grandis)的树体水分与适生环境水热条件的关系,为香榧经济林生态定位监测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进行为期2a(年)的香榧树干液流密度、水热因子的生态定位监测,研究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定量关系。【结果】不同观测周期的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较为一致,不同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具有不同变化特征。第1观测周期、第2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6.9%和34.2%。不同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对环境因子响应特性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树干液流变化的响应最强,其可以解释42.6%~51.9%的树干液流变化。连续高温日的树干液流密度响应环境因子与以年为观测时间窗口的树干液流密度响应环境因子有所不同,连续高温日的树干液流密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未显示出以年为观测时间窗口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对树干液流密度的主导作用。【结论】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香榧树干液流解释性最强,对其进行定位监测可以定量分析香榧树体水分状态。香榧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需考虑不同观测时长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香榧液流密度热扩散法水热因子观测时长树体水分

    不同施肥模式对平欧杂种榛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于冬梅王克瀚张悦张雪梅...
    1882-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为平欧杂种榛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9—2021年,以平欧杂种榛品种达维为试材,在以叶片营养诊断确定年度施肥量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传统土壤施肥(对照,CK)、水肥一体化全量施肥(处理1,T1)、水肥一体化半量施肥(处理2,T2)和传统土壤施肥结合滴灌(处理3,T3)对达维树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T1、T2、T3施肥模式下,树体光合特性指标、营养指标、产量指标和生长量指标都高于CK。其中,T1、T2施肥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达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平均单株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及果实纵横经(p<0.01)。与T3相比,T1、T2施肥模式下,达维叶片的Pn、Gs、Tr、平均单株果实产量显著高于T3(p<0.05),但T1、T2之间无显著差异。施肥结合滴灌模式下榛树的优良结果枝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K。【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试验的施肥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T2是平欧杂种榛达维最优施肥模式。

    平欧杂种榛施肥模式水肥一体化光合特性主成分分析

    不同供钙水平对刺梨苗生长、矿质元素吸收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杨婳若樊卫国
    1891-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供钙水平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苗生长、养分吸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刺梨的需钙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0、50、100、150、200、250 mg · L-1 6个处理,研究不同供钙水平对刺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矿质元素吸收,叶和根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酸性磷酸酶(A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供钙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计算上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果】在50 mg · L-1供钙水平下,刺梨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及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及总根尖数最大,N、P、K、Fe、Cu、Zn、B的含量最高,所有的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排名也最高。供钙水平与刺梨苗中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供钙和供钙水平过高会抑制刺梨苗的生长,明显减少除Ca以外的矿质元素吸收,抑制叶和根中NR、GS、SOD、CAT、POD的活性及根系活力,但APase活性有所增强,MDA含量明显提高。供钙水平高于100 mg · L-1以上的处理,刺梨苗生物量比不供钙的还少。【结论】刺梨对钙具有奢侈吸收的特性,但对钙的需求量并不高,对低钙或者高钙胁迫都具有一定的适应和忍耐能力。缺钙或供钙水平过高会减弱刺梨苗中养分酶和细胞保护酶的活性,降低根系活力,改变根系的正常形态,抑制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利于刺梨苗的生长。

    刺梨钙水平生长矿质元素吸收生理生化特性

    重庆柑橘产区柑橘褪绿矮缩病毒的发生、分布和分子特性研究

    王甲军乔兴华秦阳阳陈力...
    1903-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柑橘褪绿矮缩病(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 CCDaV)在重庆柑橘产区的发生、分布和分子特性,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重庆的361份疑似感染褪绿矮缩病的柚类和柠檬样品进行CCDaV检测鉴定,通过背靠背引物扩增获得CCDaV的全序列,进而分别使用RDP4和SDTv.1.2进行重组和相似性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3份红宝石柚(Citrus paradisi)样品中检测出了CCDaV,其全长分别为3642、3640和3641 bp。全基因组分析未发现重组事件,且上述3个CCDaV毒株与已知41个CCD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1%~99.7%和97.3%~99.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研究中CCDaV毒株被分为了4个不同的类群,其中巫溪样品WX-4-6和WX-4-9,与广东沙田柚上的CCDaV毒株聚在一簇;而巫溪样品WX-2-5与中国柚类上获得的CCDaV毒株聚于另一个分支。【结论】在重庆首次发现了CCDaV,可能是随带病苗木进入。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检测序列分析进化树

    葡萄病毒B内蒙古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刘晓萌张磊李小燕付崇毅...
    1911-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内蒙古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并且分析该病毒基因组结构及与已报道的GVB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为样品,提取RNA,根据NCBI中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2条GVB全基因组序列的保守区分别设计3对GVB基因片段扩增所用引物,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GVB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的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2个GVB内蒙古分离物全长基因组(GVB Hohhot-1、GVB Hohhot-2),大小均为7609 nt,均编码5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GVB Hohhot-1、GVB Hohhot-2分离物与22个已报道的GVB分离物全基因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74.9%~96.5%和74.8%~96.4%。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4个GVB分离物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分为2个大组,基于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分为4组。本研究中2个GVB内蒙古分离物与加拿大分离物(登录号:MZ440726)的亲缘关系最近,一致性分别为96.5%、96.4%。在24个GVB全长基因组序列间无重组事件。【结论】首次获得GVB内蒙古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并且阐明了该病毒与已报道的GVB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和系统进化关系,为我国GVB分类地位、病毒进化规律研究,以及后续开展侵染性克隆奠定了一定基础。

    葡萄病毒B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重组

    采后跃变型果实软化与果胶降解的研究进展

    高华奇王立芹孙翠黄凌霞...
    1922-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会在出现呼吸高峰后迅速成熟衰老软化,影响其营养价值与商品价值,而造成其软化的现象与细胞壁果胶的降解相关。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水果细胞壁中果胶的组成及其分子结构,综述了水果软化过程中水溶性果胶(WSP)、离子可溶性果胶(ISP)和共价可溶性果胶(CSP)等成分的含量变化,归纳了软化时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裂解酶(PL)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及相应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调控,为采后呼吸跃变型果实保鲜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采后水果呼吸跃变软化果胶降解果胶酶

    苹果花期抗寒能力判定指标解析

    李晓龙褚燕南张磊陈仁伟...
    1935-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析衡量苹果花期抗寒能力的客观判定指标。【方法】以海棠类八棱海棠、达尔文以及苹果类长富2号、岩富10号、丹霞、嘎拉、金冠和OPAL为试材,利用模拟霜箱系统检测并明确各品种花朵子房过冷点、结冰点温度及差异性。设置不同降温梯度与制冷时长双因素试验,明确不同生境下各品种花朵子房受冻率及差异性,解析过冷点、结冰点温度与子房受冻率的相关性,结合不同品种花朵的生长发育指标调查,综合判断造成苹果花期抗寒能力差异的影响因子。【结果】海棠类八棱海棠、达尔文过冷点温度显著低于苹果品种,丹霞、长富2号过冷点温度低于其他品种,且与岩富10号、OPA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花朵子房过冷点与受冻率(-3℃降温1 h)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3),结冰点与受冻率间无显著相关性。八棱海棠与达尔文在开花持续时长、花量等指标方面较苹果品种具有明显优势,金冠、OPAL单位长度花量较富士多,盛花期完全开放花比率较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过冷点(X1)、开花持续时间(X2)、花量(X3)及盛花期完全开放花比率(X4)与子房受冻率(Y)存在多元线性相关性(R2=0.89),其中过冷点温度(X1)标准化系数达0.87,对子房受冻率影响最大。【结论】过冷点温度是衡量果树花朵子房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但还需要结合花量、开花持续时间和盛花期完全开放花比率等花朵生长发育指标来综合判定不同品种花期抗寒能力。

    苹果过冷点结冰点花朵子房受冻率花期综合抗寒能力判定指标

    欧洲李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郎郎张洁吕虹霖谭彬...
    1945-1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李再生体系。【方法】以欧洲李叶片为外植体,探究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生根的最适条件。【结果】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WPM+噻苯隆(TDZ)2.0 mg · 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 0.2 mg · L-1 ,茎中部成熟叶是最佳外植体,暗培养14 d时再生率最高为33.4%;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A)2.0 mg · L-1+3-吲哚丁酸(IBA)0.1 mg · L-1 ,增殖倍数为7.03;最佳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2 mg · L-1+IBA 0.1 mg · L-1;以MS+IBA 0.5 mg · L-1进行生根培养,可获得74%的生根率;驯化移栽后幼苗成活率达83.3%。【结论】以欧洲李女神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完整的再生体系:再生率最高为33.4%,增殖倍数为7.03,生根率为74%,移栽成活率为83.3%,为进一步利用欧洲李叶片开展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欧洲李叶片再生不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