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病原鉴定与高效药剂筛选

    李海源李娟胡妍月孙杨...
    2067-2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猕猴桃褐斑病在赣西和赣北发生严重,11个调查点位中5个点位发病等级中值在5级及以上;猕猴桃褐斑病在赣东和赣南发生较轻,10个调查点位的发病等级中值均为0.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对猕猴桃褐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7.36,6.97,5.30和2.50 μg·mL-1.[结论]猕猴桃褐斑病在赣北和赣西发生严重,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可作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的潜在高效药剂.

    猕猴桃褐斑病病情调查病原菌鉴定多主棒孢药剂筛选

    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及核桃腐烂病生防菌株筛选

    玛丽艳姑丽·吐尔迪石凌旭康启航亚库提汗·米尔扎...
    2079-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弄清南疆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同时筛选出既对核桃腐烂病具有防治作用,又对核桃幼苗有促生作用的生防菌.[方法]运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核桃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核桃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生防菌株的促生作用,运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菌株对核桃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不同组织共计分离出129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 门 18属,其中镰刀菌属和链格孢菌属为优势种群.茎内生真菌的香农指数H'、均匀度指数E、丰富度指数M均最高,而枝条内生真菌各项指数均最低.茎与根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而茎与枝相似性系数最低.筛选出3株生防菌SF01、SF05、SF08,分别鉴定为Dactylonectria torresensis、Chaetomium globosum、Penicillium rubens.3 个菌株中 SF01 对核桃腐烂病预防效果最好,而SF08治疗效果最好.相比对照,3个菌株对核桃幼苗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茎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结论]南疆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其分布特征具有组织特异性.筛选出了3株对核桃腐烂病具有很好防治效果且对核桃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生防菌,为核桃腐烂病生物防治以及培育壮苗提供了新的菌株材料.

    核桃腐烂病内生真菌多样性生防菌

    胡桃科植物花发育研究进展

    李文文陈金艳蔡虎潘学军...
    2091-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桃科植物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和坚果,具有雌雄同株异花特性.其中核桃属和山核桃属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实际生产中树体雌、雄花比例失衡,雄花过多,雌花太少,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影响其经济效益.总结了胡桃科植物雌、雄花发育的形态特征,对内源激素、营养物质、矿质元素和位置效应对花芽分化的影响及成花诱导、花发育模型相关基因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胡桃科植物雌、雄花分化机制和果实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核桃山核桃花芽分化成花基因花器官发育

    柑橘黑点病研究进展

    卢松茂林秀香
    2106-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橘黑点病是由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citri)引起的一种重要柑橘病害,在全球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严重影响柑橘的品质和鲜销商品价值.柑橘间座壳菌可以侵染所有当前栽培的柑橘品种,其中以葡萄柚和柠檬最易感病.喷施代森锰锌和铜制剂等杀菌剂是防控柑橘黑点病的重要方法,但柑橘间座壳菌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频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需加强监测柑橘间座壳菌种群对代森锰锌等药剂的敏感性变化.近年来,关于柑橘间座壳菌的基因组信息、快速检测技术、遗传分化、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就国内外近年来柑橘黑点病的危害症状与分布、病原种类、遗传多样性、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致病机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柑橘黑点病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柑橘黑点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柑橘黑点病柑橘间座壳菌遗传多样性致病机制发生规律病害防治

    林芝市引进梨品种果实品质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

    叶彦辉王秀柳羽韩艳英...
    2117-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西藏引入不同优良梨品种,以调整区内梨果树种植结构,为推动西藏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市引入的9个梨品种作为试验材料,成熟后测定其12项果实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相似性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筛选出适宜林芝市种植的优良梨品种.[结果]9个梨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有所不同,其中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石细胞含量的变异系数均中等,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心横径、果心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对9个梨品种的12项果实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得知前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9.120%,其中,第1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7.240%,主要反映果实大小和酸甜口感品质,第2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0.658%,主要反映了梨果实的软硬程度,第3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7.760%,主要反映了果实形状和维生素C含量,第4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3.642%,主要反映了果实可食部分大小和果实糖含量.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R=0.768,p=0.001),新梨七号与晚秋黄品种显示出最大的差异性.品种间在多维性状上的分布特点表明质量和横径被识别为分类的关键因素.经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9个梨品种在林芝种植后的果实综合品质得分高低排序为圆黄、华山、翠冠、中梨1号、初夏绿、新梨七号、翠玉、红太阳和晚秋黄.[结论]研究结果对指导西藏自治区内特色梨品种的选育和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芝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似性分析

    酿酒葡萄新品种云酿3号的选育

    罗仁斌张武李永平白明第...
    2130-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酿3号是由华佳8号×东30-1杂交选育出的早熟酿酒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穗质量130 g,最大穗质量295 g,穗长16.9 cm,穗宽10.6 cm,果粒椭圆形,平均粒质量1.5 g,纵径2.25 cm,横径1.68 cm,充分成熟时紫黑色,无香味,果皮厚度中等,果皮涩味中等,果肉软,果粒与果柄易分离,种子充分发育,种子1~2粒.出汁率6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0.0%,总酸含量0.63%,维生素C含量4.36 mg·100 g-1.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该品种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花,始熟期5月中旬,7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90 d左右,属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花芽分化好,两性花,二倍体.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中抗灰霉病和白腐病.适宜在云南、西藏等年降雨量≤700 mm的葡萄酒产区推广种植.

    酿酒葡萄新品种云酿3号早熟

    大果龙眼新品种良圆龙眼的选育

    黄石连韩冬梅郭栋梁王静...
    2134-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圆龙眼是以大乌圆为母本、储良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大果龙眼新品种.果实大小均匀,单果质量13~18 g;果皮黄褐色,果实外观较好;果肉乳白色,稍透明,果肉表面纵纹明显,表面不流汁,汁液中多,肉离核、韧脆化渣,味甜;可食率64%~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21%.树势强,树姿直立,树冠圆形,1年生枝条较粗,优于两亲本.在广州地区成熟期7月底至8月上中旬;丰产性中等,高接后第5年平均株产为22.5 kg,每666.7 m2产量可达724.5 kg;适宜广东省各产区栽培.

    龙眼新品种良圆龙眼杂交大果

    优质大果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中白的选育

    蒋际谋邓朝军许奇志陈秀萍...
    2139-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白是从早钟6号×贵妃杂交群体中选育的优质大果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树势中庸偏强,树冠圆头形,中心干较明显,枝梢较强壮.平均单果质量60.1 g,大小整齐;果实倒卵圆形,果基钝圆少数尖峭,果顶钝圆微凹;果皮橙黄色,厚度中等偏薄,锈斑少,果点密度中等,果点中等大;萼片平展,萼孔闭合;果肉黄白色,平均厚度10.9 mm,肉质细嫩、化渣、汁多;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4%,味鲜、风味浓郁,品质优;平均可食率71.2%,平均种子4.6粒·果-1;在福建福州地区,果实4月中下旬成熟.高接换种后第2年可少量开花,第3年枝梢抽穗率50%左右,第4年株产22.8 kg,折合666.7 m2产709.7 kg,早结、丰产、稳产.中白是一个优质、大果、丰产稳产、抗性较强的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适宜在福建、四川、重庆、云南等枇杷产区应用.

    枇杷新品种中白中熟优质大果

    抗寒西番莲新品种贵寒1号的选育

    滕尧李安定彭熙王叶...
    214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寒1号是从贵州省平塘县发现的野生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经9 a(年)无性繁育与人工驯化而来的西番莲抗寒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扁圆形,果面光滑、基本无白色斑点,果皮深紫色、较薄,胎座紫红色,果肉橙黄色、较酸,平均单果质量42.5 g,单一果实平均含120粒种子.可食率4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5%,总酸含量2.0%,总糖含量71 mg·g-1,维生素C含量17.6 mg·100 g-1,含有17种氨基酸.果实生长期60~70 d,自交亲和,在贵州种植区全年可开花结果.植株有较强抗寒性,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59 ℃,非极端气候下能正常越冬.常温下货架期7~14 d,之后果皮出现褶皱(后熟),冷藏时(4 ℃)1个月后果皮出现褶皱.适宜在年均温≥17 ℃、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栽培,当年定植便能开花结果,每666.7 m2产量600~700 kg.

    西番莲新品种贵寒1号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