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IAA对核桃内果皮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义霞鱼尚奇郭众仲付嘉智...
    94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生长素(IAA)对核桃内果皮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处理核桃,通过Wiesner法观察核桃内果皮木质素的沉积变化,并测定内果皮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IAA含量,同时对IAA处理后第12天的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相比,低质量浓度IAA处理和高质量浓度IAA处理后内果皮木质素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在处理后期,核桃内果皮部分硬化,仍存在内果皮缺失或不完整现象.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分别可达30.55%、16.49%和17.23%,IA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RNA-seq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中,且随着IAA质量浓度的升高,部分与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逐渐下调表达或不表达.[结论]IAA参与调控核桃内果皮的发育,影响内果皮木质素的积累,为后期研究核桃内果皮对外源生长素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核桃内果皮IAA木质素高通量测序

    不同油梨品种果面蜡质超微结构和组分分析

    薛唯佳张佳丽李艳霞马蔚红...
    956-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油梨品种果面蜡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为深入研究蜡质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5个不同油梨品种(Peterson、RKYYL6-2、Pollock、Walter Hole和RKYYL8-13)为研究材料,利用阿拉伯树胶分离果实外蜡,通过三氯甲烷提取果实内蜡,利用扫描电镜、GC-MS和GC-F1D对油梨果面蜡质的超微结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主要为相互堆叠的片状和颗粒状.油梨外蜡的化学成分由六大类物质组成,分别为烷烃、醛类、酸类、醇类、甾醇和单酰甘油;除以上物质外,油梨内蜡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生育酚.5个油梨品种的外蜡含量为0.17~0.87 µg·cm 2,内蜡含量为2.00~8.22 µg·cm-2;其中,RKYYL6-2的外蜡、内蜡含量最低,而Walter Hole的外蜡、内蜡含量最高.进一步对外蜡、内蜡各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Walter Hole外蜡、内蜡中的烷烃(C27除外)、醛类、酸类和醇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alter Hole内蜡中的生育酚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内蜡中的甾醇含量在所有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Walter Hole内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结论]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通常为片状和颗粒状,不同油梨品种的果实在外蜡、内蜡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上差异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油梨蜡质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油梨果实表皮蜡质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核桃园土壤养分空间特征研究

    徐雅雯吴文丰王其竹王代全...
    968-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核桃园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核桃园管理单位划分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精准施肥.[方法]以湖北保康核桃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内梅罗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 110块样地的土壤pH值、养分空间特征及肥力水平.[结果](1)保康县核桃园土壤pH均值为6.68,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为主,具有弱变异性;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w,后同)均值分别为27.63 g kg-1、109.41 mg kg-1、125.43 mg·kg-1和23.74 mg kg1,具中等变异.(2)中等肥力核桃园占78.3%,肥沃核桃园占20.7%,水解性氮是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肥力指数与核桃干果每666.7 m2产量呈显著正相关.(3)水解性氮、有效钾含量主要受自然结构的影响,呈现显著空间正向聚集性;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受自然结构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效应不显著.(4)海拔与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土壤肥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土壤pH值适宜核桃生长,现存核桃园整体肥力中等偏上,提高土壤肥力能够增加核桃干果产量.土壤空间变异主要受自然结构的影响,其中海拔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可以作为核桃园管理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在土壤管理中,需要增施氮肥以提高林地土壤综合肥力.

    核桃地统计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桃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种质)室内抗病性评价

    王丽涂洪涛侯珲周贝贝...
    980-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验证.选取优势病原菌种类,采用离体有伤接种枝条的方法测定37个桃品种(种质)对其的抗性,并根据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54株分离物,经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有3个种,其中:35株为桃拟茎点霉(Diaporthe amygdali),5 株为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14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 dothidea).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对接种后发病的病斑再分离鉴定,均能得到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根据病斑长度利用聚类分析将37个桃品种(种质)分为4类,类型Ⅰ有5个、类型Ⅱ有11个、类型Ⅲ有15个、类型Ⅳ有6个.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质)中,免疫3个(光核桃、红花山桃和帚形山桃),占8.10%;抗病2个(白根甘肃桃和红根甘肃桃),占5.40%;中抗11个,占29.73%;感病15个,占40.54%;高感6个,占16.22%.[结论]无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D.amygdali、D.eres和B.dothidea,其中D.amygdali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81%,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桃拟茎点霉菌的抗性不同,筛选到2个免疫品种(种质)、3个抗性品种(种质).

    桃枝枯病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聚类分析

    苹果苦痘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靖吉越郭新送朱福军杨志峰...
    990-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钙是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缺钙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引发苹果苦痘病等生理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苹果主要通过根系在土壤中吸收钙,根系吸收的钙在蒸腾拉力的带动下运往地上部,而蒸腾作用弱,导致苹果果实易发生生理缺钙.果实中的钙含量与树种、砧木类型等树体因子和施肥、修剪等农技措施密切相关.综述了苹果苦痘病与钙之间的关系、苹果钙吸收转运、苹果缺钙机制和苹果苦痘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果树钙吸收能力,增加果实钙含量预防苹果苦痘病,促进果实生长及改善采后贮藏品质,减轻果农负担,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

    苹果苦痘病钙吸收能力防治技术

    平邑甜茶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构建与优化

    周雪婷武凯凯崔蓝芳张坤玺...
    999-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简单、高效、快速的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方法]以不同苗龄的平邑甜茶幼苗为材料,使用携带GFP及GUS过表达质粒的发根农杆菌K599,通过注射法、活化菌液浸染及菌株涂抹方法侵染平邑甜茶根颈部诱导毛状根,利用GFP荧光检测、GFP蛋白印迹检测、DNA检测和GUS染色方法进行转基因株系验证,同时对成功转化株系根、茎、叶组织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检测发根农杆菌在转化平邑甜茶株系中的迁移性.[结果]不同苗龄平邑甜茶幼苗诱导毛状根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三叶龄幼苗诱导毛状根率最高,为96%,五叶龄幼苗最高的毛状根诱导率为65%,以使用菌株涂抹方式转化植株的毛状根分布为最佳、毛状根诱导率为最高.发根农杆菌在成功转化株系中存在随机向地上部迁移的现象,并能够整合目的基因至叶片叶柄及部分主叶脉基因组中,但在培养30 d时无法通过蛋白印迹方式在蛋白水平上检测到蛋白信号.[结论]建立并优化了简单、高效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平邑甜茶转化体系,鉴定了发根农杆菌在转化株系中随机向地上部迁移规律,为发根农杆菌技术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平邑甜茶发根农杆菌转化效率迁移性

    晚熟优质黄肉桃新品种美阳的选育

    王越辉白瑞霞马之胜贾云云...
    1009-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阳是以中晚熟白肉桃优株99-1-44(丰白×金童5号)为亲本,通过自交育成的晚熟黄肉桃新品种,2020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形,果顶凹,缝合线中,两半部对称,平均单果质量377 g,大果质量602 g.果皮底色黄,果面着红色,着色率20%~50%,茸毛少.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3%~16.2%.离核,鲜食品质佳.去皮硬度为13.7 kg·cm-2,采收持续期10 d以上,室温下可贮藏10~15 d.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叶片椭圆披针形;花蔷薇型,有花粉,自花结实率和自然坐果率高.石家庄地区3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盛花,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73d左右,11月上旬完全落叶.美阳桃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及相似气候地区栽培.

    新品种美阳晚熟黄肉

    酿酒葡萄新品种豫酿紫玉的选育

    王鹏贺亮亮曹阳刘三军...
    1013-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酿紫玉葡萄是以梅鹿辄(Vitis vinifera'Merlot'♀)和LN-33(Vitis vinifera'LN-33'♂)为亲本经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中早熟酿酒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偶有副穗,果粒紧凑,平均单穗质量252.70 g;果粒中等,大小均衡,平均单粒质量1.53 g;果粒近圆形,紫黑色,着色均匀,果粉中等厚,果皮中等厚,有肉囊,汁多,每果种子1~2粒;果汁无色,压榨葡萄汁呈宝石红色.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1.6%,可溶性糖含量为17.46%,总酸含量为0.78%,维生素C含量为9.63 mg·100 g-1,单宁含量为4680 mg kg-1;果实酸甜适口,果肉具有李子果香味.在郑州地区栽培,浆果于7月上旬开始着色,7月下旬始熟,8月上旬充分成熟,果实发育期为82 d;萌芽率高,生长健壮.酿酒样品酒精度、干浸出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值、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在酿造干型红葡萄酒的国标范围内;酿造的干型红葡萄酒风味正,颜色佳.该品种耐寒性强,耐干旱,抗病害,丰产性好.适合在河南葡萄生态适生区和与其相似的其他葡萄生态适宜区栽培.

    酿酒葡萄新品种豫酿紫玉

    中晚熟甜樱桃新品种春佳的选育

    刘聪利宋露露齐希梁李明...
    1019-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佳是以先锋为母本、龙冠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的大果丰产型中晚熟甜樱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8 g,果皮紫红色,果肉红色,果汁颜色粉红,果顶平,果柄长度中等,粗度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0.8%,可溶性糖含量14.52%,可滴定酸含量1.06%,维生素C含量12.6 mg·100 g 1,果肉脆硬,酸甜适口,品质极佳.树势健壮,树姿半直立,分枝力强,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春佳耐花期高温,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畸形果极少,商品果率高.在郑州地区,春佳盛花期在3月30-31日,成熟期在5月28日左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58 d.春佳自花不实,S基因型是S1S9.

    甜樱桃新品种春佳中晚熟

    高油核桃新品种陇薄丰1号的选育

    辛国徐丽朱建朝任志勇...
    1023-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陇薄丰1号是从陇南穗状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的早熟、丰产、高油核桃新品种.坚果圆形,单果质量10.6~12.7 g,单个核仁质量5.8~8.1 g,壳厚0.94~1.15 mm,出仁率55.0%~63.6%.果壳光滑,纵径33.8~35.3 mm,横径30.1~33.6 mm,侧径31.0~35.2 mm.缝合线平,结合紧密.核仁饱满,浅黄色,脂肪含量68.6%,蛋白质含量17.3%,风味油香,无涩味.在甘肃武都,9月上旬果实成熟;雌雄异花、同株,雄先型.陇薄丰1号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褐色顶端坏死病表现为抗病,耐干旱、耐瘠薄能力较强.适宜在秦巴山区及立地条件相近地区发展,在甘肃省陇南地区可进行生产性栽植.栽植第2年挂果,高接大树第4年和第5年平均666.7 m2产量各为188.32 kg、230.12 kg.

    高油核桃新品种陇薄丰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