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0种蔷薇科果树AAT基因家族鉴定、特性与表达分析

    温思为张黄伟岳超李梦...
    102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10种蔷薇科果树的AAT基因家族进行分析,为果实香气调控的候选基因鉴定提供前期基础.[方法]基于10种蔷薇科果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应用保守结构域鉴定不同果树的AAT基因家族,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域结构、亚组分类、进化关系、内含子与外显子结构、染色体定位等信息.[结果]10种蔷薇科果树中共鉴定出46个AAT基因序列,分别为中国白梨4个、梅4个、桃8个、苹果7个、西洋梨4个、杜梨6个、甜樱桃2个、森林草莓1个、凤梨草莓7个以及黑树莓3个,各物种AAT基因随机分布在染色体上.通过聚类分析,将这46条基因序列分为4个区组;亚细胞定位与理化性质分析显示,AAT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上,整体在弱酸性至弱碱性的范围内,为亲水性蛋白,同时大部分蛋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通过共线性与表达分析,发现蔷薇科果树AAT基因家族在其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的影响.[结论]在10种蔷薇科果树中,共鉴定出46个AAT基因家族序列,最少的为森林草莓(1个),最多的为桃(8个).AAT基因家族的各序列结构相对保守,受纯化作用的影响明显.

    蔷薇科醇酰基转移酶AAT基因家族香气物质

    利用SCoT分子标记分析85个猕猴桃品种(系)及野生近缘种的遗传结构

    王悦星周婉莹张文慧吴婉婉...
    1044-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资源的原生地,秦巴地区是中华猕猴桃原变种和美味猕猴桃变种复合体的主要分布地区,对其主要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猕猴桃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筛选的20个多态性丰富的SCoT分子标记,采用Beiyes算法、UPGMA法和PC方法对秦巴地区85份主要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群体遗传基础分析.[结果]20个多态性SCoT标记共扩增产生108个等位位点,9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SCoT标记检测出5.4个位点和4.6个多态性位点,每个SCo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46~0.96,平均值为0.70.从6个猕猴桃材料中筛选到了特异SCoT引物.Beiyes和UPGMA聚类结果不同,三元主成分分析不能将85个材料明确分组.85份猕猴桃品种(系)及野生近缘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0.94,平均为0.74.生产中栽培的36份猕猴桃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90,平均为0.74.46份雌性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0,平均为0.74.36份雄性资源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4,平均为0.77.20份野生近缘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1,平均为0.73.[结论]Beiyes算法分析的群体遗传结构比UPGMA和PC分析与实际更接近.秦巴地区中华猕猴桃复合体内遗传资源较丰富.野生近缘种间遗传差异较大,雌性资源的遗传差异较雄性资源大.

    猕猴桃SCoT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宁海白×大房枇杷F1杂交群体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分析

    赵崇斌郭乙含李舒庆徐红霞...
    1055-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枇杷果实重要性状的遗传倾向以及果实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枇杷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产生的130株F1杂种后代的7个果实重要性状进行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调查的7个果实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其中果肉厚度、果实横径、果实质量、果实纵径等4个性状表现出趋低遗传倾向;种子数、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个性状表现出趋高遗传倾向.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质量与其他6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而通径分析显示,果实横径、种子质量、果肉厚度、果实纵径、种子数是影响果实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果实横径和种子质量对果实质量的影响最大,而种子数的影响最小.[结论]7个果实重要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其中果肉厚度、果实横径、果实质量、果实纵径遗传倾向趋于趋低遗传,种子数、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趋高遗传;果实横径和种子质量是影响果实质量的关键性状.

    枇杷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遗传倾向通径分析数量性状

    漆酶基因Cglac10的缺失对杜果炭疽病菌无性繁殖和侵染能力的影响

    肖春丽钟昌开张梦婷余姿蓉...
    1066-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漆酶基因Cglac10在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长及侵染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qPCR技术对Cglac10在该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同源重组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Cglac10H和回复菌株C-⊿Cglac10H.[结果]Cglac10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量是侵染前的8.02~13.66倍.回复菌株C-△Cglac10H的表型与野生型菌株的无显著差异;突变体△Cglac10H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明显外,菌落颜色变为白色,培养10d时菌丝中黑色素含量下降了67.33%,产孢量显著下降;在水膜中培养至24 h时,△Cglac10H才偶见形成附着胞,36h时的形成率仅为野生型菌株的44.85%;在PDB中培养6d后,△Cglac10H的胞内漆酶活性较野生型菌株下降了57.61%;不刺伤时,⊿Cglac10H几乎不致病,刺伤接种6d后,观察到△Cglac10H的致病力比野生型菌株下降了52.94%.[结论]Cglac10在C.gloeosporioides无性繁殖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敲除致病力

    岳阳红苹果矮化栽培与负载量关系研究

    张秀美王宏刘志于年文...
    1077-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负载量的树体结构、叶绿素、光合指标、果实品质,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0年生岳阳红/77-34/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高中低产3种负载量作为处理,研究了负载量对树体结构、叶绿素、光合指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树体结构以处理Ⅱ枝芽量1046×103个·hm-2、长中短枝比1∶2.7∶8.4,较合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比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越高比叶质量相对越大,以处理Ⅱ叶绿素含量最高;处理Ⅱ能明显改善岳阳红的光合性能,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处理Ⅱ的果实品质最好,果实硬度、糖、酸适宜,果面光洁度好,易着红色,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负载量中等(193个·株-1)的处理Ⅱ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好,有助于树体的营养积累和丰产稳产.

    苹果负载量枝类组成叶绿素光合速率产量品质

    调环酸钙对富士苹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丽高登涛魏志峰石彩云...
    1084-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处理对富士苹果新梢旺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士苹果合理控旺提供依据.[方法]以生产上常用的控旺剂PBO和清水分别作为对照设置7个试验处理:CK(清水)、T1(100倍PBO)、T2(200倍PBO)、T3(300倍PBO)、T4(100mg·L-1调环酸钙)、T5(300 mg· L-1调环酸钙)、T6(500mg·L-1调环酸钙),在新梢旺盛生长期进行喷施,测量不同处理对富士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300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新梢生长直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面亮度值L*测试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蓝色差值b*、色泽饱和度C、色调角h等指标与其他处理相比均差异不显著.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主要测量指标进行了综合排序,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T5(300mg·L-1调环酸钙)>T3(300倍PBO)>T4(100 mg·L-1调环酸钙)>T6(500 mg·L-1调环酸钙)>T2(200倍PBO)>T1(100倍PBO)>CK(清水).[结论]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控旺处理的树体和果实综合指标都优于对照,300 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综合指标最好,能促进新梢增粗,抑制新梢旺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并能提高果实的光泽度.

    富士苹果调环酸钙PBO控旺

    柑橘果皮的发育特征及GA3的防裂效果

    李永杰金国强淳长品朱潇婷...
    1092-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杂柑甘平为试材,研究其果皮的发育特征及其与裂果的相关性,探索赤霉酸(GA3)对果实裂果的影响,为柑橘裂果的机制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果皮的解剖结构,应用机械喷雾GA3于果实表面,并对裂果率和果实品质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果实发育的果形指数由盛花后30d的0.92趋向扁圆形发展,到转色前为0.76.谢花后,果皮厚度随着果实的发育快速增长,在盛花后45 d左右达到最高值0.50 cm,之后逐渐变薄,直至转色前维持在0.19 cm左右.解剖结构显示中果皮细胞间在盛花后45 d即开始出现明显的裂隙,随着发育的进行持续扩大,成为果皮开裂的敏感部位.GA3喷施有利于表皮细胞和中果皮细胞维持相对稳定的层次和胞间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裂果的发生,与对照相比,3次10 mg.kg-1处理可降低果实裂果率54.53%,并且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柑橘果实裂果与果形趋扁圆形发展、果皮持续变薄及中果皮胞间隙扩大有关,外源GA3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裂隙的发展,进而显著降低裂果的发生.

    杂交柑橘裂果中果皮赤霉酸

    外源GA3通过影响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抑制葡萄叶片的向光性

    张宁杨始锦马宗桓李艳梅...
    1102-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GA3对葡萄叶片向光性的调控机制.[方法]以6年生意斯林(Italian Riesling)葡萄为试材,选择晴朗的天气,选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于8:00前将长度超过80 cm的新蔓去除副梢后拉平,用塑料胶带固定在立架的第三道铁丝上,使叶片正面向下、背面向上,叶片呈水平状态,然后对固定后的叶片进行喷施药剂处理,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75 mg·L-1的赤霉素(GA3)、200 mg·L-1的烯效唑(S3307)和清水(CK).处理后测定叶片水势、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日变化.[结果]GA3处理后,10:00-18:00时叶片水势显著低于对照,光合参数Pn、Gs、Tr在12:00-18:00较对照显著降低,Ci的变化则与Pn、Gs和Tr相反,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ETR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NPQ较对照显著升高.$3307处理后,叶片水势在14:00-16:00显著高于对照,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GA3处理相反.同时,内源激素含量也发生了变化,GA3处理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和叶柄中GA3、IAA和ZT含量,降低了内源ABA含量,$3307处理后则相反.[结论]外源GA3通过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叶片与叶柄中GA3/IAA的比值对叶片的向光性产生了抑制作用.

    葡萄向光性外源GA3外源S3307内源激素

    草酸对刺梨立地石灰性土壤及叶片养分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樊卫国潘学军陈红杨婳若...
    1113-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草酸对喀斯特地区刺梨栽培的石灰性黄壤及树体营养状况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应对石灰性土壤对刺梨的养分胁迫和提高其果实产量、品质寻找新的技术路径.[方法]以石灰性黄壤上种植的3年生贵农5号刺梨为材料,连续3 a(年)进行每株0(对照)、5、10、159的草酸施入量处理.[结果]施用草酸能够明显降低刺梨立地石灰性黄壤的pH值和交换性Ca的含量,增加其他营养元素的有效含量,增强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碱性磷酸酶、铁还原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加三大微生物种群及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的数量,提高叶片中除Ca以外的营养元素的含量,能够明显提高刺梨果实的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以每株施用10g草酸处理的效果最好.[结论]施用草酸能够增强喀斯特地区刺梨立地石灰性黄壤的养分酶活性和有效氮、磷、钾、铁、锌、硼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增加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对提高刺梨的产量、品质有明显作用.

    刺梨草酸石灰性土壤果实产量品质

    土壤环境调控对板栗细根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王芳芳郭素娟廖逸宁马雅莉...
    112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河北迁西地区板栗园干旱缺水和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优化的土壤管理模式,并进行效果验证,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行间覆草(GC)和清耕(CT),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即无机肥(F)、有机肥(M)、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F+M)、不施肥(CK),于2019和2020年连续2a(年)研究覆草-施肥模式对板栗园土壤状况和细根形态以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行间覆草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处理,覆草区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分别比清耕区相应土层高18.76%、17.62%;而且行间覆草还具有高温时节降温、低温时节保温的作用;各施肥处理均能降低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覆草和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板栗园根际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对板栗细根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且各指标均表现为GC>CT,其中GC(F+M)和CT(F+M)处理的增量最为显著;GC(F+M)处理的单株产量最高,不同覆草-施肥模式增产幅度为4.95%~45.21%.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理化指标对板栗单株产量的贡献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N>AK>AP>SWC>TEM>OM>pH>TP> SBD,土壤速效养分和含水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2.21%、13.91%.[结论]在迁西地区板栗栽培中,行间覆草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是该地区板栗增产的较适宜的土壤管理方式,建议广泛推广.

    板栗覆草施肥土壤理化性质细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