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中间砧对富士苹果贮藏期表皮蜡质和角质的影响

    李芳红杨瑞瑞白露王雪雪...
    1604-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果实表皮的蜡质和角质层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探究果实表皮蜡质和角质对果实采后贮藏的影响,以提高果实贮藏品质.[方法]比较SH6和M26作中间砧的富士苹果在常温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和呼吸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蜡质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蜡质和角质的单体含量.[结果]常温贮藏期间,SH6果实的失重率和呼吸强度显著低于M26果实,表皮蜡质层厚度、蜡质和角质总量显著高于M26果实.两种砧木果实的果皮中鉴定出28种角质共有成分,34种蜡质共有成分,其中角质共有成分包括14种脂肪酸、7种羟基脂肪酸、2种二羧酸和5种醇.此外,SH6果实还有5种特有角质成分,包括花生四烯酸、顺式-8,11,14-二十烷三烯酸、18-羟基-9,12-十八碳二烯酸、22-羟基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醇.M26果实也有4种特有角质成分,包括十八烷酸、(3β)-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和7,10,13-二十碳三烯酸.两种砧木果实的果皮中蜡质共有成分包括5种烷烃、6种醇、4种脂肪酸、12种酯类、2种醛类和4种其他物质.SH6果实还有3种特有蜡质成分,包括熊果醛、二十烷酸丁酯和熊果酸甲酯.M26果实也有3种特有蜡质成分,包括二十烷酸、棕榈酸-3-甲基丁酯和山嵛酸乙酯.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和呼吸强度与蜡质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85,r=-0.77),失重率与羟基脂肪酸和酯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r=0.87),呼吸强度与羟基脂肪酸和二羧酸含量呈正相关(r=0.59,r=0.50).[结论]与M26作中间砧相比,SH6作中间砧的富士苹果果实具有较厚的表皮蜡质层和更丰富的角质和蜡质含量,使其在贮藏期间具有更低的失重率和呼吸速率.

    苹果果实中间砧贮藏性角质蜡质

    冬枣光响应模型及不同物候期光合变化动态研究

    解冰芊郭天然李玉婷任利慧...
    1617-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施栽培极大改变了冬枣生长环境,也对其光合作用进行调控,但是冬枣最佳光合模型以及不同设施栽培模式下不同物候期光合特性变化动态尚不明确.[方法]针对温棚、避雨棚和露地3种冬枣栽培模式,测定光响应参数并用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同时对冬枣植株不同物候期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的冬枣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发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冬枣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效果最好,能较好地对3种栽培模式下测定的冬枣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此外,通过对比盛花期环剥和未环剥的冬枣,发现环剥显著改变了冬枣植株的生长势,抑制了光合速率,直至脆熟期才恢复至与未环剥植株相近状态.3种栽培模式下冬枣不同物候期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AQE)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脆熟期较高,而幼果期和采后较低.[结论]通过拟合冬枣最佳光响应模型,阐明了不同设施栽培模式对冬枣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为设施栽培合理调控光合环境、促进枣树生长和坐果提供了理论指导.

    设施栽培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

    瓜类不同类型砧木响应镉胁迫的生理机制探究

    李停停邢乃林严蕾艳王迎儿...
    1627-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砧木应对重金属镉的机制,为砧木育种及在镉污染土壤中瓜类嫁接栽培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野生西瓜类型砧木YZ1、中国南瓜类型砧木SZ111、印度与中国南瓜杂交类型砧木SZ7、葫芦类型砧木LZS为材料,利用0.6mg L-1 CdCl2溶液进行水培处理,以不加镉培养的实生苗为对照,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地上部鲜质量、主根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YZ1、SZ111和SZ7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程度差异极显著;YZ1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YZ1叶片和LZS整体的SOD活性显著降低,YZ1根部SOD活性显著升高;SZ111和LZS根部及SZ7整体POD活性均显著降低,YZ1叶片POD活性极显著升高;SZ111和SZ7的Y(Ⅱ)和ETR值极显著降低,YZ1和SZ7的Fv/Fm和Fv/Fo值显著降低.[结论]SZ111和LZS这两种类型砧木抗镉能力较强,可以作为镉污染地区的瓜类砧木使用.

    瓜类砧木酶活光合作用生理

    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葛青许寰铎王家乐余楚维...
    1636-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及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集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瘤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PCR检测及16srDNA测序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极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生长特性分析及致病性检测.利用皿内抑菌圈法初步研究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葡萄苗接种试验明确药剂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由葡萄根瘤组织中分离得到9株菌株,经鉴定为生物Ⅲ型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进化分析表明,9株菌株聚类在同一分支.虽然9株菌株生长特性略有差异,但均能使胡萝卜及葡萄形成瘿瘤,有致病性.进一步研究11种商品化药剂对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发现中生菌素、福美双、多菌灵、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氢氧化铜对分离菌株抑制效果微弱或无效果,对分离菌株抑制效果较好的依次为四霉素、百菌清、喹啉铜、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及乙蒜素.进一步验证这5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对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效果,其中乙蒜素对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仅为6%,防治效果高达48.05%;其次,喹啉铜及四霉素对葡萄根癌病有防治效果;在所试药剂中,百菌清及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为葡萄土壤杆菌,对酿酒葡萄根癌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乙蒜素,然后依次为喹啉铜、四霉素、百菌清及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其中乙蒜素在根癌病田间防治可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生防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对早期葡萄根癌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葡萄根癌病葡萄土壤杆菌杀菌剂病害防治

    贮藏温度和采收期对W.默科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

    刘萍刘晓凤林子桢付慧敏...
    1649-1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W.默科特柑橘的适宜采收期及贮藏温度,为广西地区W.默科特果实的采收和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采收期和3个贮藏温度下的W.默科特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及模拟货架期期间果实品质变化.[结果]不同温度相比,6~8℃贮藏的L*、a*、b*最高,常温次之,2~4℃最低;低温贮藏可以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速率,且贮藏温度越低效果越显著;乙醇和乙醛含量波动上升,2~4 ℃最高,6~8 ℃次之,常温最低;2~4 ℃货架期果实乙醇和乙醛含量整体高于6~8 ℃贮藏,6~8 ℃是更为适宜的贮藏温度.在6~8 ℃贮藏环境中,不同采收期相比,L*、a*和b*值三期、四期>二期>一期;失重率四期最快,三期最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三期、四期显著高于一期;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一期最高,四期最低;还原糖含量二期和三期显著高于一期和四期;乙醇和乙醛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断上升,一期果实乙醇和乙醛含量上升速率最慢,二期、三期次之,四期上升速率最快.在贮藏第60天,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果实的乙醇含量(ρ,后同)分别为285.61、894.79、654.68和1 311.58 mg·L-1;货架期乙醇、乙醛和甲醇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期,且采收越晚贮藏时间越长,上升越显著.[结论]当果实绿色基本褪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达到11%,可滴定酸含量大于0.8%时(花后270 d至300 d,桂林地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为贮藏W.默科特的适宜采收期;6~8 ℃是适宜的低温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不宜超过90 d,低温贮藏60 d后不宜常温出库.

    柑橘W.默科特采收期贮藏温度货架期品质异味

    冰温贮藏对玉露香梨果心褐变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分析

    赵迎丽张微杨志国王亮...
    1665-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冰温(-1 ℃)贮藏下玉露香梨果心差异代谢物及其对褐变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Y-I-C(-1 ℃,贮藏240 d)和Y-S-C(0℃,贮藏240 d)处理组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EGG富集等多元统计,筛选组间果心差异代谢物,结合贮藏期间生理变化探讨冰温对果心褐变的影响.[结果]玉露香梨采后果心共鉴定出331种代谢产物,包括黄酮、苯丙烷类、萜类、糖及糖醇、生物碱、有机酸、脂质、氨基酸、醌类、单宁、核苷酸等类物质.相对于Y-C(采后0d)处理,Y-S-C处理组果心共有27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4种物质上调.与0 ℃贮藏相比,-1 ℃贮藏延缓了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及总酚、总黄酮的氧化,抑制了果心褐变.Y-I-C与Y-S-C处理组筛选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Y-I-C处理组上调的26种物质主要为苯丙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物质,差异代谢物富集在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结论]-1 ℃冰温贮藏下邻苯二酚、熊果苷、柠檬酸等物质的上调增强了果实的抗氧化性,并通过相关途径协同影响果心氧化代谢.

    玉露香梨冰温代谢组学果心褐变

    小果甜柿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其抗冻性遗传改良的初步研究

    邱梅逸陈文兴徐莉清郭大勇...
    1678-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小果甜柿(Diospyros kaki Thunb.'Xiaoguo Tianshi')叶片再生和优化其遗传转化体系,以期通过分子育种技术获得抗冻性强的砧木新种质.[方法]以小果甜柿叶盘为外植体,首先通过不同生长素(IAA)质量浓度和细胞分裂素(ZT,TDZ)配比探讨对其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叶片对不同抗生素质量浓度组合的敏感性;此外,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进一步探讨超表达君迁子(D.lotusL.)抗寒基因DlCBF1对小果甜柿叶盘再生植株抗冻性的影响.[结果]叶圆片在MS(1/2N)+ZT 2.0 mg·L-1+TDZ 2.0 mg·L-1培养基中愈伤形成率最高(64.71%);将愈伤组织接种到MS(1/2N)+ZT 2.0 mg·L-1+IAA 0.1mg·L-1生芽培养基中,不定芽再生率和不定芽数分别为31.11%和2.37个.头孢霉素质量浓度为400 mg·L-1时可抑制农杆菌生长,且叶片愈伤形成率低(9.84%);卡那霉素对叶片再生影响大,在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其愈伤诱导率为11.57%.小果甜柿叶片稳定超表达君迁子DlCBF1基因,获得再生植株73株,其中阳性植株5株,荧光定量结果分析,阳性植株#1和#47中DlCBF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野生型的13倍和11倍.经过-4 ℃低温处理8 h后,超表达株系与野生型株系相比,叶片受伤害程度更小,光合作用效率变化不明显,电导率低,H2O2和O2-在组织中的积累少,阳性株系表现出比野生型株系更强的抗冻性.[结论]在优化小果甜柿叶片外植体再生和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在小果甜柿叶片中超表达君迁子DlCBF1基因,获得6.85%转基因阳性再生植株,稳定超表达DlCBF1基因可显著增强小果甜柿再生植株的抗冻性.研究结果为培育抗冻性强的柿砧木新种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果甜柿稳定遗传转化CBF抗冻性

    观赏桃新品种玲珑红的选育

    焦雪辉史喜兵岳长平申潇潇...
    1688-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玲珑红是以嫣红早花桃为母本、红寿星桃为父本进行杂交,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观赏桃新品种.树姿矮型,2年生平均株高50.7 cm,平均冠幅34.6 cmx34.9 cm,枝条短;节间短,平均长0.9 cm;以短枝着花为主,成花容易,花芽数多;花为梅花形,重瓣,平均花径3.8 cm;花蕾深红色,花瓣红色,4轮,平均22枚;花丝平均33条,少量花丝瓣化;花药黄色,有花粉;雌蕊1枚;花萼2轮,10枚,红褐色.在河南省许昌地区,始花期3月14日,盛花期3月18-27日,末花期3月29日,花期15 d左右.果面绿色,茸毛中等.耐旱,耐寒,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需冷量较低,在满足需冷量400~550 h的地区均可栽植.

    观赏桃新品种玲珑红矮型

    大果甜仁杏新品种中杏7号的选育

    夏乐晗刘静民黄振宇陈龙...
    1691-1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杏7号是以蜜香为母本、凯特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大果甜仁优质杏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08.5 g,最大单果质量140.0 g;果实较对称,缝合线浅,梗洼中深,果顶微凹,无果顶尖,果皮有茸毛,中厚;成熟时果实底色黄色,阳面红色.果肉橙黄色,肉厚质细,多汁,纤维少,香甜浓郁.果核圆形,褐色,离核.仁甜,种仁较饱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4.5%,维生素C含量9.3 mg·100g-1,可溶性糖含量7.9%,总酸含量1.1%,可食率96.3%.新乡地区3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落叶.树体生长势强,易成花,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自花结实能力差,需配置授粉树.中杏7号外观美,品质优,果个大,核仁甜,丰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合在河南及周边平原、丘陵、山地等杏栽培区栽培.

    新品种中杏7号大果甜仁

    青皮红心柚新品种云青1号的选育

    赵东兴杨永智陈林杨李春...
    1696-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青1号是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从云南省河口县集市上购买柚果后通过种子繁育选育出的柚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强旺,树姿开张,萌芽力中等,成枝能力强;果实呈饱满长水滴形,平均单果质量1.56 kg,果实可食率6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3%,总酸含量0.47 g·100 g-1,固酸比24.04,维生素C含量56.7 mg·100 g-1,维生素E含量0.407 mg·100 g-1.在云南省河口县2月初现蕾,3月盛花,9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90 d左右.果实成熟后,果面主色绿色,果肉红色,汁胞呈水晶切面晶莹剔透,无苦麻味,汁胞不粒化,单一品种种植表现为无籽或少籽.该品种植株较耐贫瘠,耐高温高湿,适宜热区栽培,云南南部热区和全省低热河谷区域均可种植.

    青皮红心柚新品种云青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