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阳光玫瑰不同砧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肖慧琳王建萍杨业凯郑秋玲...
    1639-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阳光玫瑰不同砧木和自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以期为筛选适宜砧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3年生阳光玫瑰嫁接和自根苗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1103P、5BB、Beta和自根苗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1103P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Beta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了细菌群落的多样性.4个样品细菌OTU归类到44门133纲345目536科1056属,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4.15%~33.5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14.83%~~22.8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7.24%~10.99%),但优势细菌属组成有较大差异,细菌属水平主坐标分析表明,1103P和5BB明显改变了阳光玫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Beta和自根苗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高.4个样品真菌OTU归类到8门33纲82目188科412属,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55.57%~64.86%)、毛霉菌门(Mucoromycota,5.84%~22.24%)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2.72%~19.22%),但优势真菌属组成有较大差异,真菌属水平主坐标分析表明,4个样品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对细菌群落(门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OM)、交换性镁(Mg2+)含量和pH值对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组成影响较大.[结论]砧木能够改变阳光玫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为筛选适宜砧木和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提供理论依据.

    葡萄砧木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易琼李国良黄旭向旭...
    1649-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氮磷钾营养供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连续多年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土壤与树体各部位营养积累与平衡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荔枝生产中中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中微肥配施与不配施处理,连续开展4a(年)田间试验,通过破坏性取样方式获取不同施肥措施下荔枝农艺性状、产量、营养积累、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氮磷钾优化用量(OPT)处理相比,配施中微肥(OPT+MN)处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枝梢的快速生长,提高了荔枝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而且有效提高了荔枝产量,4a平均产量增加16.7%,差异达显著水平.中微肥的添加还促进了树体对氮和锌营养的吸收积累,使钙、镁、锌、硼等营养元素主要积累在枝干中,并促使更多的镁、锌转移累积至叶片中.[结论]鉴于荔枝年际间树体中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养分失衡症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提倡各荔枝园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中缺乏的中微肥(尤其是钙、镁、锌、硼营养元素)进行相应的补充.同时,针对荔枝园土壤酸化现象,施用适量的土壤改良剂或石灰以期改良土壤产地条件,进而使土壤-荔枝树体营养平衡,实现荔枝提质增产增效.

    荔枝产量中微肥营养积累营养平衡

    不同砧木对果桑品种紫晶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莫荣利张娜周青龙于翠...
    1659-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砧木对果桑品种紫晶(Morus multicaulis'Zijing')树体长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果桑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测定植株砧木粗度、接穗粗度、枝条长度和粗度、枝条数量、果实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花青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研究了8种桑树砧木(桑特优2号、8632实生苗、桂桑优62、鲁杂1号、浙杂1号、浙杂3号、丰驰桑和秦桑1号)对紫晶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砧穗组合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砧木的紫晶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紫晶/浙杂3号的砧木粗度最大,紫晶/秦桑1号的接穗粗度、枝条长度及枝条粗度均最大,紫晶/桑特优2号的砧木粗度、接穗粗度、枝条长度和枝条粗度则最小,紫晶/桂桑优62的穗砧粗度比值为最接近于1,表明其嫁接亲和性较好,而每棵树的枝条总数无显著性差异.以8632实生苗为砧木的植株长势较强,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均较高,且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以桂桑优62为砧木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以桑特优2号为砧木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以8632实生苗为砧木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对8种砧穗组合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286%.综合性状得分最高的是8632实生苗,其次是浙杂3号,得分最低的是桑特优2号.[结论]以8632实生苗为砧木的紫晶综合性状最好,是紫晶较为理想的砧木.

    果桑紫晶砧木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新疆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敏感性及抗药性分析

    热孜亚·麦麦提盛强白雪莹吕天宇...
    1669-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敏感性,建立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敏感基线,监测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抗药性水平,为噻霉酮的合理使用和梨火疫病的高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0年从新疆10个地州(区/市)的香梨、苹果、山楂、榅桲和杜梨病样中分离获得的50个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菌株,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供试梨火疫病菌菌株对噻霉酮的室内毒力.[结果]来自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年份的梨火疫病菌分离菌株对噻霉酮敏感性、抗性水平都存在一定差异.噻霉酮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2.40~813.13µg·mL-1,其中Y112(乌鲁木齐市的山楂分离物)为最敏感的菌株,EC50为12.40µg·mL-1,Y125菌株(轮台县的苹果分离物)的敏感性最低,EC50813.31µg·mL-1是最敏感菌株的65.59倍.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EC50值符合正态分布,确定EC50平均值(304.61±133.45µg·mL-1)作为新疆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敏感基线值.噻霉酮对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ρ)(MIC)在0.5~3.75µg·mL-1之间(均值为2.15µg·mL-1),抗性水平为0.04~2.67倍之间(均值为1.0倍),未发现抗药性菌株.苹果和香梨寄主上分离菌株的敏感性低于山楂、榲桲和杜梨寄主上的分离菌株;菌株的EC50和抗性倍数有随药剂使用年份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了新疆梨火疫病菌分离菌株对噻霉酮药剂的敏感基线,未发现抗药性菌株,梨火疫病菌对噻霉酮的抗性风险低.

    梨火疫病菌噻霉酮敏感基线抗性风险

    生物有机肥对菠萝根际真菌群落及心腐病发生率的影响

    胡英宏赵艳任泽广杨姝钰...
    1678-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连续种植的、高发心腐病的菠萝园土壤为对象,研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菠萝心腐病的关系,为利用生物有机肥防控菠萝心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手段,研究盆栽条件下三元复合肥(HF,3种载体菜籽饼、泥炭土、椰糠)和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HL2、链霉菌株HL3)与普通有机肥(YJ)、二次堆制而成的生物有机肥(KC、KN、KY、LC、LN、LY)对菠萝心腐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三元复合肥(HF)处理相比,普通有机肥(YJ)处理和生物有机肥(KC、KN、KY、LC、LN、LY)处理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物有机肥(KC、KN、KY、LC、LN、LY)处理中,粪壳菌纲相对丰度显著低于HF和YJ,而座囊菌纲和散囊菌纲得到明显富集.网络分析表明,相比HF和YJ,生物有机肥处理形成了复杂连接的稳定真菌群落,但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KC、KN、KY)处理的真菌网络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接种链霉菌的生物有机肥(LC、LN、LY)次之.HF和YJ处理中,与发病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真菌属青霉菌属、镰孢菌属、未定义毛壳科菌、木霉属和单胞瓶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物有机肥(KC、KN、KY、LC、LN、LY)处理.相反,与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的真菌中,黑团球壳腔菌属在生物有机肥(KC、KN、KY;LC、LN、LY)处理中具有更高的相对丰度,真菌踝节菌属和未定义刺盾炱目菌属分别在KC处理、LY处理相对丰度达到最大.[结论]生物有机肥施用后,菠萝心腐病发病率下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其中,KC处理有效减少了连作土壤菠萝心腐病发生,发病率为0,且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达到最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的真菌属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菠萝心腐病生物有机肥根际土壤真菌群落

    威海地区3个苹果品种果实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王学坤胡丽诗王浩张冬阳...
    1691-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威海地区栽种的金冠、威海金和烟富3号苹果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及其采收参考标准.[方法]对3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横切面进行淀粉染色,构建碘-淀粉染色图谱,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等相关指标,同时利用电子鼻分析发育过程中的发挥性物质,以进一步确立适宜采收期.[结果]金冠、威海金和烟富3号苹果果实纵横经分别在9月30日、10月30日和10月20日达最大值;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94%、14.61%和12.94%;挥发性物质可以被电子鼻很好地区分;呼吸速率均处于较低值;乙烯释放速率处于缓慢上升期;且此时淀粉染色结果显示淀粉的水解部位已向外扩散,其中威海金和烟富3号淀粉染色已扩散至果皮区域.[结论]通过碘-淀粉染色图谱和相关的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分析,将金冠、威海金和烟富3号苹果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分别定为9月30日、10月30日和10月20日,此时期对应的淀粉染色等级分别均为7级,其可以作为采收的参考标准.

    苹果成熟度采收期淀粉染色图谱电子鼻

    薄壳山核桃采后种皮褐变生理机制的研究

    杨旭风贾晓东许梦洋莫正海...
    1701-1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薄壳山核桃采后贮藏中易发生的褐变现象,明确其生理机制.[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为研究材料,采取提高贮藏温度和增加湿度的方法加速贮藏,分析加速贮藏条件下薄壳山核桃种皮颜色的变化情况,测定贮藏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过程中,种皮颜色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丙二醛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褐变程度有极显著相关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而过氧化氢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再升,总酚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与褐变程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参与酶促褐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褐变程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造成种皮褐变的主要原因是膜质过氧化和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酶促褐变;薄壳山核桃在采后贮藏的前45 d种皮的褐变速率最快;在采后贮藏的整个时期,薄壳山核桃种皮依旧保持有抗氧化的能力.

    薄壳山核桃种皮褐变生理机制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果树学报》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张红萍徐伟
    1710-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果树学报》,为期刊的国际化和影响力提升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SCI引用《果树学报》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20年,《果树学报》发表的论文共有487篇被SCI的683篇论文引用,累计被引用次数为816次.有239种期刊引用了《果树学报》的论文.来自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是期刊的主要受众,但也有其他4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关注《果树学报》.国内优秀作者引用《果树学报》产出的论文很多贡献给了国外的期刊.引用《果树学报》论文的文献分别归属74个学科类别,集中在农学、园艺学、遗传学等学科.[结论]《果树学报》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国际影响力尚待提高.建议期刊开辟交叉学科研究专栏,追踪高水平论文作者及其团队研究动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学术论文,同时在改进官网英文界面、加大海外宣传力度以及突破传统出版模式等几方面采取进一步的举措.

    《果树学报》SCI被引分析

    梨新品种冀锦的选育

    王亚茹王永博王晋王红宝...
    1718-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锦是以日本优良品种金二十世纪为母本,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优系80-2-2(小冬果×锦丰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梨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0 g,果面绿黄色、阳面着红晕,果皮较薄,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石细胞少,风味酸甜适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0%.于河北省8月上中旬成熟,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树姿开张,树冠圆锥形,主干褐色,1年生枝黄褐色,一般每花序9~12朵花,萌芽率56.9%,成枝力中等.适应性、抗黑星病能力强,始果早,正常管理条件下,定植2~3a(年)即可结果.

    新品种冀锦

    早熟葡萄新品种红艳香的选育

    林洪郭印山刘镇东郭秋余...
    1721-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艳香葡萄为二倍体欧亚种,是从87-1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浓玫瑰香味、早熟葡萄新品种.平均果穗质量491.6 g,圆锥形,无歧肩,长17.5~23.5 cm,宽12~16 cm;果粒椭圆形,果皮粉红色并覆盖果粉,肉质中等,平均单粒质量7.1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5%,可滴定酸含量0.45%.在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果实8月下旬至9月初成熟,从萌芽至成熟需115~120 d.红艳香对白粉病抗性较强,生长势中等,适宜在壤土栽植.

    葡萄新品种红艳香玫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