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葡萄新材料

    王栋岳妙琦包敏王琦俐...
    1705-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无核葡萄为母本进行无核葡萄新材料创制,探明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等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胚培养的幼果最佳采样时间,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杂种植株的无核性状进行早期鉴定,筛选杂交F1代无核材料,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方法]通过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葡萄新材料,并利用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等对杂种植株无核性状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杂种植株1059株,其中以红宝石无核为母本进行胚挽救的成苗率在12.4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母本的组合;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为杂交母本时,分别在第一次授粉后38、48、55 d采集幼果的胚挽救效率最高;利用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对杂种植株无核性状进行鉴定,所有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无核率均在58%以上.[结论]红宝石无核更适合作为胚挽救育种的母本材料,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为杂交母本时,分别在第一次授粉后38、48、55d进行幼果采集效果较好,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可以准确对杂种植株的无核性状进行鉴定,缩短无核葡萄育种时间.

    无核葡萄胚挽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种质

    宁海白和大房枇杷F1代叶、花和果抗氧化活性分析与评价

    朱启轩李晓颖葛航武军凯...
    1716-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枇杷F1代的叶、花和果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多样性,以期为枇杷新品种选育与功能性物质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法、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法、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法、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法测定亲本宁海白(Ning-haibai)和大房(Oobusa)及其29个杂交F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结果]F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异系数为9.51%~49.48%,除花的总酚含量外,其余各性状分离广泛并且叶中性状的遗传变异相较花、果更为丰富.此外,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杂交后代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花>叶>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叶、果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相关,花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性状在叶、花、果等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可通过APC(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指数与聚类分析在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株系.[结论]枇杷杂交F1代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总酚和类黄酮是枇杷叶、花、果中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总酚、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高抗氧化活性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枇杷抗氧化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枇杷总酚类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番石榴杂交F1代基于SRAP标记的鉴定及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

    黄婉莉张冬敏符喜喜陈心怡...
    1731-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鉴定番石榴杂交F1代真实性以及探究其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丰富番石榴遗传规律研究,以期为番石榴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母本红香1号番石榴、父本帝王番石榴及其104个杂交F1代单株为研究材料,应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并对亲本与F,代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关系和果实品质的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利用SRAP标记对杂交F1代群体进行鉴定,真杂种率为98.08%.聚类分析图谱显示,在0.90阈值处可将父母本及杂交F1代群体分为6类;杂交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心直径、果肉厚度、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等8个性状都表现为较典型的正态分布,属于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TSS含量呈增大变异的遗传趋势,果实TA含量呈现趋小变异的遗传趋势;杂交F,代果实6个质量性状果实形状、果面质地、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肉质地以及果实香气离散幅度较大,多样性指数较高.6种质量性状受不同的基因控制,其中果实形状、果面质地、果皮颜色、果肉颜色受父本影响较大,果肉质地和果实香气主要受母本影响.[结论]番石榴8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超亲优势明显,表明番石榴果实大小的遗传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番石榴6个质量性状中,果实形状、果面质地、果皮颜色、果肉颜色受父本影响较大,果肉质地和果实香气主要受母本影响.

    番石榴杂交后代SRAP分子标记果实品质遗传规律

    水杨酸信号参与山荆子MbCCR4基因对腐烂病抗性的正调控过程

    蔡敏蕊蒋达吉孙娥郑艳...
    1746-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山荆子抗腐烂病类受体激酶基因,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MbCCR4的结构域组成、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cis-elements)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合苹果和梨果实瞬时表达和杜梨悬浮细胞稳定表达,分析MfbCCR4过表达前后各组织腐烂病抗性的差异.利用qRT-PCR分析该基因过表达对免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系统发育关系和结构域组成分析表明,MbCCR4为典型的CRINKLY4(CR4)家族成员,与苹果MD08G1217500的同源率最高,其在山荆子悬浮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受腐烂病信号诱导,最高上调至对照的456倍.与对照相比,MbCCR4的过表达显著降低了烟富3号苹果和黄冠梨接种腐烂病病菌(Vm和Vp)84h后病斑的扩散率,病斑大小分别减少了 25%和16.9%,即该基因瞬时表达可显著提高烟富3号苹果和黄冠梨果实的腐烂病抗性.将其转入杜梨-G03中并获得3个过表达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系相比,过表达MbCCR4可显著增强悬浮细胞对腐烂病菌和腐烂病病菌代谢物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MfbCCR4可显著诱导杜梨-G03细胞响应腐烂病信号过程中水杨酸、茉莉酸等免疫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CR4基因家族成员MbCCR4在腐烂病菌诱导下显著表达且过表达能够增强苹果和梨果实及杜梨悬浮细胞对腐烂病的抗性,水杨酸等多种免疫信号参与了其调控的免疫反应.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腐烂病抗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黑腐皮壳属类受体激酶腐烂病抗性水杨酸免疫反应

    不同果锈程度的阳光玫瑰葡萄果皮的代谢组学分析

    娄玉穗尚泓泉李政崔小月...
    1756-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形成的机制,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方法]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在果实进入软化期后,采集有果锈和无果锈的果粒样品,按照果锈发生程度分成无果锈、轻度果锈和重度果锈3个等级,研究不同果锈等级的果皮相关物质含量、酶活性及代谢组的变化.[结果]随着果锈程度的增加,阳光玫瑰葡萄果皮的叶绿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果胶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逐渐升高;果皮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肉桂酸-4-羟基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果锈程度的果皮中共鉴定到1372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有485种,3组果锈等级的果皮之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110种,其中,有105种差异代谢物在3组中均上调表达,占所有差异代谢物的95.45%,包括37种酚酸类、31种黄酮、17种芪类和5种醌类等;2种差异代谢物在3组中均下调表达,包括1种脂质和1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上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布在17条代谢途径中,包括山柰酚苷元Ⅱ的生物合成、山柰酚苷元Ⅰ的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结论]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锈的发生影响最大,且山柰酚苷元Ⅱ的生物合成途径可能在果锈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阳光玫瑰葡萄果锈果皮代谢组黄酮酚酸

    刺葡萄VdERD6L15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刘洁杨盛迪曾雅婷白描...
    1770-1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VdERD6L15在刺葡萄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功能,从湘刺1号中克隆VdERD6L15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启动子活性分析.[方法]克隆VdERD6L15基因CDS序列,并对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VdERD6L15表达载体,并通过瞬时转化烟草确定VdERD6L15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同时,通过在己糖缺陷型酵母菌株EBY.VW4000中异源表达VdERD6L15探究其功能;此外,通过启动子截短试验确定VdERD6L15启动子的核心区域.[结果]成功克隆刺葡萄VdERD6L15基因编码序列,该编码序列长1461 bp,可编码486个氨基酸,具有膜蛋白特征,属于单糖转运蛋白家族.亚细胞定位试验确认VdERD6L15蛋白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通过在酵母菌株EBY.VW4000中进行异源表达,验证了 VdERD6L15具有转运葡萄糖的能力.利用PlantCARE数据库对VdERD6L15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包含光响应元件、干旱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通过GUS染色分析,进一步确定候选基因VdERD6L15启动子的关键调控区域位于-500 bp到-1000 bp之间.[结论]VdERD6L15是一个定位在液泡膜上的糖转运蛋白,具有转运葡萄糖的功能;VdERD6L15启动子的核心元件位于ATG上游500~1000 bp之间.

    刺葡萄VdERD6L15单糖转运蛋白亚细胞定位启动子活性

    苹果砧木新品种鲁砧1号离体叶片高效不定植株再生

    王海波王森郑文燕王平...
    1781-1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苹果半矮化砧木新品种鲁砧1号离体叶片高效不定梢再生技术体系,为该砧木快繁和遗传改良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鲁砧1号无菌苗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碳源、细胞分裂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以不定梢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对不定梢生根的影响.[结果]MS添加较低质量浓度(0.6 mg·L-1)细胞分裂素(TDZ)时,碳源物质为D-山梨醇的叶片不定梢再生率显著高于蔗糖;其他激素处理下,D-山梨醇和蔗糖之间叶片不定梢再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种碳源上的平均每叶不定芽(梢)数,都表现较高细胞分裂素质量浓度处理高于或显著高于较低细胞分裂素质量浓度处理,以TDZ质量浓度为1 mg·L-1时产生的不定芽数最多,平均每叶不定芽数为3.8~4个.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6-苄基氨基嘌呤(BA)比TDZ更容易诱导产生直接伸长生长的不定梢.不定梢生根率和平均每株生根条数,两种基本培养基及两个蔗糖质量浓度之间都表现差异不显著,但以1/4MS基本培养基和20g·L-1蔗糖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上获得的生根率和单株生根条数最高,分别超过93%和5.8.[结论]鲁砧1号离体叶片容易诱导再生不定芽和不定梢生根,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添加1 mg·L-1 TDZ、0.3 mg·L-1 IBA和30 g·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添加0.3~0.5 mg·L-1 IBA和20 g·L-1蔗糖.

    苹果矮化砧木离体叶片叶片不定梢再生不定梢生根

    4个葡萄品种改接的阳光玫瑰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分析

    翟文婷张宗翊陈红梅刘子恒...
    1789-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4个葡萄品种改接的阳光玫瑰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新疆石河子地区改接阳光玫瑰的老品种葡萄.[方法]以维多利亚、巨峰、无核紫、克瑞森无核作砧木改接的阳光玫瑰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4个砧穗组合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等生理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砧穗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以克瑞森无核作砧木改接阳光玫瑰后,单穗质量达919.1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达21.63%,固酸比达62.08,果实品质较优;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指标、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较高,光合能力较强.以无核紫作砧木改接的阳光玫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产量(Fm)较高,光能利用效率较弱,但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由克瑞森无核改接的阳光玫瑰综合得分最高.[结论]以克瑞森无核作砧木改接的阳光玫瑰光合作用较强,果实品质更优,综合表现较好,克瑞森无核是4个葡萄品种中改接阳光玫瑰的最适品种.

    阳光玫瑰改接砧穗组合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基于因子分析的6个大果沙枣新品种果实性状综合评价

    盛玮刘巧玲刘丽燕
    1800-1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一套适合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品质的评价方法,为大果沙枣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大果沙枣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对30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新疆大果沙枣新品种30项果实品质性状各指标变异系数在2.656%~97.16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原花青素含量(97.165%),其次为钙含量(67.785%),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可食率(2.656%).经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93.396%.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0.728%,主要代表单果质量及水分、总糖、粗纤维、单宁、总酚含量6项指标的信息;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8.214%,主要代表还原糖、多糖、总氨基酸、蛋白质、总黄酮、全P和铜含量;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454%,主要代表总酸和脂肪含量.[结论]综合评价得出红玉得分最高,白沙甜次之;雅丰第3.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品质及推广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大果沙枣品质指标因子分析

    灰枣和冬枣果实质地差异的解剖学观察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屈丝雨任甜樊丁宇郝庆...
    1811-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果实质地差异明显的两个枣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的显微结构,测定果实的含水量、硬度及细胞壁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两种质地形成的关键因素.[方法]分别以灰枣(制干枣)和冬枣(鲜食枣)花后31(S1)、63(S2)、78(S3)、98(S4)和108 d(S5)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含水率、硬度,果肉细胞形态、细胞壁组分及代谢酶活性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随着果实发育,灰枣和冬枣的含水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硬度均呈下降趋势,且灰枣硬度持续高于冬枣.(2)两个品种果肉细胞的变化均呈现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趋势,但冬枣果肉薄壁细胞面积大于灰枣.(3)果肉细胞超显微结构观测显示,在S5时期,两个品种果肉细胞壁、中胶层已经明显降解,但冬枣相较灰枣其中胶层、内含物降解较慢.(4)两个品种总果胶以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冬枣一直低于灰枣.(5)果实硬度与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β-半乳糖苷酶(β-Gal)、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果胶裂解酶(PL)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与冬枣果实硬度、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但与灰枣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灰枣和冬枣质地品质的差异与细胞壁组分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果肉细胞显微结构的差异相关,还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β-Gal、α-Af、PL有关,此外,PG在冬枣质地变化中也发挥关键作用.

    枣果实质地细胞解剖细胞壁组分细胞壁代谢相关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