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社会科学

胡政平

双月刊

1003-3637

gssk143@126.com

0931-7763141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143号

甘肃社会科学/Journal Gansu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注重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应用研究,注重学术信息含量。刊登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刊登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全国意义的文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鲁斯特记忆理论中的社会形象——以德勒兹的《普鲁斯特与符号》为起点

    刘亚秋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德勒兹的理解,普鲁斯特的记忆世界主要呈现四种社会类型:社交界、爱的世界、感觉的世界、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高于其他三个社会现实的类型,在于它探究到了社会的本质和较高的现实普遍性,显然艺术的世界专注的是一种精神现实.普鲁斯特的理论是以批评客观主义作为出发点的,在方法上拒斥统计规律,强调以直觉方法把握内在精神现实的必要性.尽管普鲁斯特的社会概念强调精神现实和主观方法,但其理论中呈现的个体并不是心理学的纯粹个体,而是认识外在世界的个体:外在世界内在于个体,个体反映着外在世界.普鲁斯特的社会本体,包括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社会概念是二者的混融.普鲁斯特展示了一个丰满的社会形象.

    普鲁斯特德勒兹记忆社会《普鲁斯特与符号》

    社区治理场景下的志愿服务参与机制研究

    文军敖淑凤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层治理规模和治理复杂性的上升,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渐显.社区是一个由多重场景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社区治理同社区场景息息相关,场景理论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社区治理的场景要素,"物质-主体-价值"三重维度构成了志愿服务的参与框架.这一框架不仅揭示了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还阐述了其通过平台驱动、多元参与和情感互动三个方面,多层次、多维度促进社区治理的具体参与机制.其中,内含"人力与物力相结合""情感与理性双重驱动"的创新实践机制.这启示实践者,在社区治理场景中应注重发挥志愿服务的多维作用,既要加强物质基础的建设,又要促进多元主体的联动;既要关注理性制度的完善,又要重视情感纽带的构建,以此建立起一个既适宜又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场景理论社区治理场景治理志愿服务参与机制

    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梯度嵌入

    丁波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转型的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重构乡村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形成具有数字嵌入性特征的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数字乡村治理的数字嵌入性表现为数字嵌入情境、数字嵌入形式、数字嵌入路径三个方面.数字嵌入情境反映了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分别是"技术治理"的治理转向、"规范治理"的治理方式和"生活治理"的治理场域.数字嵌入形式具有梯度嵌入的层次与类型,具体呈现出技术嵌入、组织嵌入、关系嵌入和理念嵌入的递进过程.数字嵌入路径主要是通过主体性塑造、能动性发挥和技术性适配,一是塑造农民主体性,激发农民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积极性;二是发挥村级组织能动性,增强数字乡村治理能力;三是调适乡村治理技术性,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数字乡村治理,以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模式.

    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治理数字嵌入性数字赋能梯度嵌入

    数字平台相关市场界定本质论

    张世明
    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垄断法无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颠覆式创新环境而需要重构的主张流行一时.但数字平台建构的双边市场的特点如何影响了相关市场界定的自身逻辑需要具体分析.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对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构成的挑战,如果不能洞察其中的本质,如同行路而不明于其道而无所适从.双边市场理论中的"市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市场概念,与反垄断法意义上的"相关市场"不容混淆.双边性对不同案件的相关市场界定和竞争分析的重要性并不完全一样,在特定情境中甚至可能并不具有相关性.数字平台跨界竞争现象突出,各种互联网应用不期而遇在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功能上具有共通性.但主张在面对复杂的业务时跳出具体的产品而深入数字平台均以数据或者注意力为标的这一更加本质的竞争,恰恰在本质上背离了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的自身内在逻辑.通过替代性分析界定相关市场的本质就在于呈现经营者之间存在实质性竞争关系及其所面临竞争约束的范围.竞争损害的核心关切理性地构成相关市场界定的终极依据和始源出发点.虽然数字平台跨界经营和破坏性创新的方兴未艾对反垄断法基本制度框架并不构成颠覆性的现实挑战,但依然需要在相关市场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相关市场界定工具进行一定的方法改进,使数字平台相关市场界定基于本质而符合逻辑.

    相关市场界定本质特征应然逻辑双边市场

    反垄断法视域下数字平台监管者身份批判

    武春旭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平台本是被监管的对象,如何成了"监管者"?一些国外竞争法司法辖区为了更有效地规制数字平台的反竞争行为,提出了数字平台作为"监管者"这一概念,认为数字平台企业能够利用其制定平台规则的权力来实施限制或排除竞争的行为,从而使其在自身商业生态系统中充当了"监管者"的角色.尽管这一概念在我国尚未被正式提出,但已有相关规定体现了类似的思路.实际上,这一概念是"新瓶装旧酒".首先,数字平台的"监管权力"确实不同于"市场力量"或"市场支配地位",但由此产生的反竞争行为与"市场力量"引发的常规滥用行为存在竞合.现有的反垄断理论框架和损害理论已经能够充分涵盖数字平台"监管权力"所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无需另设新的概念来处理这些问题.其次,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处理具有"(类)监管权力"的经营者所实施的滥用行为方面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在传统行业还是在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我国的反垄断执法者和司法者都已经积累了大量案例和裁决.因此,数字平台作为"监管者"这一概念,虽然看似新颖,但其实并不具备引入的必要性.在当前的法律适用和政策环境下,创造一个新的概念反而可能导致混淆和不必要的复杂化.

    数字平台监管权力市场力量滥用行为反垄断法

    论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在法治进程中的多维互补

    喻中
    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之间,并非彼此孤立的关系,而是具有紧密的多维互补关系.首先,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保障法治的有效性,人民至上保障法治的正当性,在党的领导为法治提供的有效性保障与人民至上为法治提供的正当性保障之间,具有功能互补关系.其次,从角色上看,党的领导展示了党作为法治先锋队的角色,人民至上展示了人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角色,在党的领导所展示的党作为法治先锋队的角色与人民至上所展示的人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角色之间,具有角色互补关系.最后,从能力上看,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法治领导能力,人民至上主要体现为人民的法治创造能力,在党的法治领导能力与人民的法治创造能力之间,具有能力互补关系.着眼于多个维度,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之间的功能互补、角色互补、能力互补,有助于在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之间形成更大合力,进而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法治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功能互补角色互补能力互补

    《民法典》保理合同的委托属性及其适用价值

    马俊驹沈育彤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理上对于保理合同性质的学说,居主导地位的"应收账款转让说"无法解释《民法典》中保理人提供服务义务的由来、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变动基础关系之依据、以及有追索保理中保理人超额收益返还之规则;"契约地位保留说""让与担保说"及"应收账款质押说"对《民法典》保理规则的解释亦存不足.保理的性质应当为委托,是保理人基于债权人的委托而为其应收账款债权提供催收、管理、担保、融资等服务,并收取报酬的合同.其中以融资服务为内容的保理合同,本质是在"应收账款催收"的基础上添加了"融资借款"的交易内容.在委托视角下,《民法典》第 761 条"应收账款转让"之表述,应解释为第920 条所称的"概括委托".委托规则与债权转让一般规则于《民法典》"保理合同章"所涉条文中的适用在结果上别无二致,故不能依第769 条之规定,将保理定性为债权转让.在债权转让之外的诸多法律关系中,将保理性质界定为委托,其结果更符合《民法典》中保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及保理实践中的需要.

    民法典保理委托债权转让应收账款

    技术法规的规范性及其实现路径

    许林波柳经纬
    17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法规是一种包含技术要求与规范属性的特殊法律规范.当前对技术法规中的技术要求的关注远超于对其规范属性的探讨,限制了技术法规在特殊领域规范功能的发挥.技术法规何以有效且成为全球普适的立法实践,更离不开对其规范性构成及实现路径的思考.技术法规是一种以标准为技术内核、以法律文件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法律规范,其规范属性同样具备独特性.技术法规虽然依托于标准、依存于法律,但其规范性既不同于标准的技术规范性,亦区别于一般法律规范单纯的强制约束性,而应界定为一种技术性与强制性兼具的独立属性.技术法规规范性的实现路径应从标准化与法治化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兼顾标准化原理和法治化思维,以标准化原理为支撑,在标准化活动中强化,明确《标准化法》的法源地位,更加侧重义务性偏向,同时兼顾公、私法领域的综合考察.通过合标与合法的统筹规划与双向输出,进一步推动技术法规的发展成熟与"法规引用标准"制度的建立健全.

    技术标准法律规范技术法规规范性标准化法治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辉煌成就和重要经验

    张富泉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领导人民凝心聚力的奋斗目标和追求.回顾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积累了鲜明时代特征的宝贵经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这个伟大而光荣的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不失时机地加以概括和分析,这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具有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辉煌成就重要经验

    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逻辑、困境及突破

    辛冲冲周全林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深刻影响了"三农"工作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数字经济赋能"三农"工作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其理论逻辑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数字经济惠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其现实逻辑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为赋能"三农"工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其立场逻辑是新时代农民群众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数字化发展需求.在数字经济赋能"三农"工作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现实困境,包括农村群众对数字经济的适应程度参差不齐、数字经济嵌入"三农"工作的条件待完善、高质量治理赋能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待优化等,对此应从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数字经济内涵式赋能和差异式赋能、构筑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法治防线等方面实现赋能新突破.

    数字经济赋能"三农"工作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