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速铁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

秦小林

双月刊

1674-8247

gstl2010@creegc.com

028-86445544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高速铁路技术/Journal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平原地区大直径盾构选型研究

    齐春喻渝王闯胖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成都平原地区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需求,本文基于已建紫瑞隧道和锦绣隧道盾构选型经验,依托在建成渝中线铁路蜀安隧道工程,研究了大直径盾构选型问题,给出了盾构机适应性配置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均可适用于成都平原地区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2)当穿越地层以泥岩为主时建议优先选择土压平衡盾构;对于局部存在高水压或强透水地层地段,可辅以地表降水+注浆加固后采用土舱上部注浓泥浆保压掘进土压平衡模式;当泥岩和砂卵石地层长度相当时,建议优先选择泥水平衡盾构或土压-泥水双模盾构;当穿越地层以砂卵石为主时,建议优先选择泥水平衡盾构;(3)城区大直径盾构隧道对地层变形控制要求高,建议盾构机预留同步注双液浆和盾体外注克泥效等惰性浆液功能.

    成都平原地区大直径盾构泥岩地层盾构选型盾构适应性

    32m T型梁梁端变形对无砟轨道扣件受力规律研究

    付琪璋安震李佳静万廷聪...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砟轨道扣件实现了钢轨与混凝土道床、下部基础的连接.扣件受力除轮轨作用下的正常服役工作状态外,还包括桥梁地段梁端变形诱发扣件受力状态变化.为保障桥梁地段无砟轨道扣件正常服役状态,本文以 32 m T型梁为载体,通过分析梁端转角、垂向位移、预留梁缝及扣件安装位置等变量,研究了T型梁梁端变形及接口构造对无砟轨道扣件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梁端变形引起的扣件上拔力与梁端转角、垂向位移及转角位移组合变形线性相关,提出了不同构造变量与扣件上拔力的线性表达式.研究成果可为客货共线桥梁铺设无砟轨道梁端变形控制及构造设计提供参考.

    无砟轨道T型梁梁端变形扣件上拔力

    邻近既有高速铁路深基坑降水问题探讨

    唐鸥玲陈明浩袁明丁文富...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高速铁路附近深基坑降水问题,以某高速铁路盾构井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水文试验以分层获取岩土层渗透系数,探讨渗透系数对基坑降水浸润线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方法预测基坑涌水量.首先介绍了深基坑降水设计所需水文地质资料来源,然后绘制既有高速铁路桥墩的水文地质断面图,以检算基坑降水对既有高速铁路的影响是否符合规定限值,为设计合理的降排水措施提供依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高速铁路桩基深基坑降水水文试验

    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控制策略研究

    李亚楠谷禹涵
    22-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关乎铁路运营效益.本文以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秦铁路再生能量现状及变电所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由能量融通装置和混合储能装置组成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方案;对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分部控制策略以及对既有供电设备的保护方案进行阐述,并提出基于SOC反馈的模糊控制策略,对储能系统功率进行二次修正,使其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物理特性.通过结合实测数据的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能量融通装置混合储能系统SOC反馈

    川西北某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及易发性评价

    周航杜宇本宋章徐向飞...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西北某泥石流沟位于汶川"5.12"8 级地震中心影响区域岷江河谷,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强震频发,加之受岷江河谷深切,地形陡峻,出露地层以软质岩为主,沟道及两侧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泥石流灾害.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遥感解译、现场地质勘察和力学计算等方法相结合,从地形、物源和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研究了该区域某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并开展易发性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北某泥石流沟为暴雨崩滑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沟流域面积20.8 km2,固体物质总储量约 258.9×104 m3,可能的动储量约 64.5×104 m3;(2)100 年一遇的泥石流重度为1.74 t/m3,平均流速为 5.12 m/s,最大峰值流量为 535.4 m3/s,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为 1.34 m,预测 100 年一遇的泥石流淤积厚度为 4.8 m,具有中度易发性风险;(3)针对工程区的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易发性程度,建议以桥梁工程形式并留足净空通过泥石流沟,提出了泥石流防治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对川西北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川西北泥石流沟发育特征易发性评价桥梁工程防治对策

    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技术研究

    赵英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衬砌结构拱脚;(2)与无抗减震措施相比,注浆加固与施作减震层均能减少隧道二次衬砌位移差,施作减震层后隧道竖向位移差减少最多,减震效果达到 74.83%;(3)工况 1(无措施)最小主应力峰值最大,为-28.64 MPa,施作减震层后为-20.05 MPa,减震效果达到 29.99%;(4)随着隧道纵向长度的增加,最小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中间过渡段监测面S3 处;工况 1安全系数为 1.95,工况 2 为 2.24,但仍低于安全阀值,工况 3 为 2.56,符合安全要求.综合位移、应力和安全系数,采用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优于注浆加固.研究成果可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隧道工程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措施

    隧道突出气体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强新刚袁东何平岳志勤...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原隧道不明突出气体特征及形成机理,本文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测试与监测、室内岩石学、地球化学试验等方法与手段,研究突出气体赋存地质环境,揭示突出气体成分、演化过程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演化过程,建立突出气体形成、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横洞及周边地区不具备发育大规模油气资源的岩性条件,该突出气体应属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混合气范畴;(2)突出气体含量随时间呈逐渐减小趋势,气体储量有限,不具有易燃性,具有微~中等腐蚀性;(3)该横洞突出气体是一类成分多样、形成演化过程复杂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混合气,其形成先后经历有机成因阶段与无机成因阶段,区域地质历史时期活跃的岩浆活动和出气孔处发育的碳酸盐岩为突出气体的无机成因提供了证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原隧道突出气体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

    隧道突出气体气体检测成因机制

    盐渍土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检测

    胡超张健陈伟志龙军...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压实标准主要通过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等指标进行控制.对于既有路基,在不破坏路基的条件下,路基内部的控制指标难以有效测试.为评价某海外项目既有路基内部填料压实情况,最大程度减少对既有路基工程的扰动破坏,通过试验段建立了动力触探试验(DPT)锤击数与实测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的拟合关系式,并将其应用于该项目全线路基内部压实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应用该拟合关系式能够避免对既有路基的破坏,节约工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盐渍土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压实质量无损检测

    基于Mask R-CNN的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识别研究

    伊小娟罗威李伟王志军...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隧道开挖可能遭遇岩溶涌水、突泥等岩溶地质灾害,地质雷达能够有效预报岩溶等地质灾害.然而,传统地质雷达图像解译存在专家经验依赖性强、解译效率慢且易误判漏判等情况.本文采用可实现端到端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开展地质雷达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的研究,将基于Mask R-CNN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异常的智能识别.在TensorFlow和Keras框架下,利用地质雷达设备采集获得的数据构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对Mask R-CNN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权重参数较好的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的双曲异常检测模型.试验结果及应用案例表明,Mask R-CNN目标检测方法在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地质雷达图像的智能化识别效率.

    地质雷达MaskR-CNN岩溶空洞智能识别

    跨海湾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苏光德
    56-6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海湾区域的海洋性气候明显,接触网在跨海湾长大桥梁上沿线架设,裸露在外且无备用,时刻承受强台风、强腐蚀盐雾以及大跨度桥梁伸缩、位移等恶劣环境及工程条件的考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东南沿海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经验,基于接触网服役特性,分别从强台风、强腐蚀及大跨度桥梁等服役环境方面,研究接触网防风、防腐蚀以及与大跨度桥梁伸缩、位移相适配的系列关键技术,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及解决方案,为沿海电气化铁路的建造和运营维护提供指导.

    跨海湾接触网防风防腐蚀桥梁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