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纳米气泡水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成丽华杜航杨永浩闫国光...
    437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纳米气泡水(MNBW)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以及水分子活性高等特点,将其用于拌和喷射混凝土可提高喷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选用MNBW作为拌合水,研究了 MNBW气泡气体类型、MNBW剪切时间、MNBW含量和无碱液体速凝剂掺量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数字图像采集技术探究了水泥砂浆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界面裂缝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MNBW(特别是含CO2气泡的MNBW)可以明显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缩短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MNBW含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随MNBW剪切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不同拌合水试件初始裂缝萌生所需载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O2气泡MNBW组、空气气泡MNBW组、自来水组。

    喷射混凝土微纳米气泡水无碱液体速凝剂凝结时间力学性能裂缝

    咸淡水交汇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李毅唐博文李卫丁平祥...
    4389-4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咸淡水交汇区域腐蚀介质的变化规律不明确且浓度较低,混凝土结构遭受的侵蚀方式变化较大,使用普通海洋环境下所建立的氯离子扩散模型来预测咸淡水交汇区域的混凝土结构寿命偏差较大。此外,咸淡水交汇区域混凝土结构的劣化规律也不同于海洋环境,照搬海洋环境下的防护措施对其进行耐久性维护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针对此问题,本文依托南沙大桥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咸淡水交汇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开展了研究。首先,对南沙大桥不同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碳化以及氯离子侵蚀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压汞法(M1P)、热重(TG)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表征手段对混凝土结构的孔隙分布、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本文可为咸淡水交汇区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和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混凝土咸淡水交汇区海洋环境腐蚀环境耐久性微观性能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

    刘平许艳平刘飞潘剑...
    4398-4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生混凝土是一种能将工程防护和生态修复很好结合起来的新型护坡材料,可实现长期持续性生态护坡。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取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开展了边坡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比较了混凝土水胶比、集料粒径以及富余浆量比对抗压强度、孔隙率及pH值的影响,得到最优配合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平陆运河边坡植生混凝土铺设和植物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28、集料粒径为9。5~19 mm、富余浆量比为7。75时植生混凝土各项植生性能达到最优;优选狗尾巴草、狗牙根草和宽叶草等,单独种植或混合种植时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植生混凝土强度碱度孔隙率植生性能

    天然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刘毓彬黄勇鱼瑞孙健...
    4406-4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自然资源,达到"就地取材""以灾制灾"的目的,采用天然沙漠砂替代混凝土骨料并在胶凝材料中加入粉煤灰、硅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灰砂比和减水剂掺量四个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天然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极差、因素指标和方差分析。随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硅灰掺量对天然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沙漠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粉煤灰掺量20%(质量分数,下同)、水灰比0。33、灰砂比1∶2、减水剂掺量0。8%。硅灰的加入能显著提升沙漠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会降低沙漠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加入10%硅灰时,沙漠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最佳。

    沙漠砂混凝土粉煤灰硅灰正交试验力学性能配合比固废利用

    沙漠砂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邱成江赵勇何智海
    4417-4423,4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沙漠砂混凝土的应用,采用预应力加载方式研究了沙漠砂取代不同掺量(25%、50%和75%,质量分数)河砂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结合孔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沙漠砂取代25%河砂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28 d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 7。5%和3。6%,混凝土徐变降低,180 d徐变应变降低了 31。7%,180 d徐变度降低了 35。7%,180 d徐变系数降低了 32。1%,继续增加沙漠砂取代率,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徐变增加。沙漠砂取代河砂时,与徐变相关的孔径小于50 nm的孔隙率增加;沙漠砂取代25%河砂时,与强度相关的大于50 nm的孔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得密实,进一步增加沙漠砂取代率,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得疏松。

    沙漠砂混凝土徐变力学性能孔结构微观结构

    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混合砂浆的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

    邱继生牛高辉李蕾蕾冯泽平...
    4424-4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砂浆是利用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按照不同比例(等质量)混合为混合砂并全部替代河砂配制出的一种新型砂浆。为探讨混合砂浆基本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微观机理,采用毛乌素沙漠风积砂与大柳塔煤矿产煤矸石机制砂配制混合砂浆试件,探究了混合砂浆抗压强度随两种砂复掺比例、混合砂浆养护龄期、混合砂细度模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强度变化规律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风积砂掺量的提高,混合砂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最优掺和比例为6∶4(质量比);混合砂浆抗压强度与混合砂细度模数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混合砂细度模数为2。20时,混合砂浆力学性能最优;混合砂不同粒径颗粒间相互填隙,减小了砂浆内部孔隙,适量风积砂的掺入可使砂浆内滞留的大气泡分散成小气泡,改善砂浆结构;提出有益孔及有害孔的概念,从孔结构参数出发,解释了砂浆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表明砂浆抗压强度变化是其内部孔隙率及孔径分布范围共同作用的结果;适量的风积砂与煤矸石机制砂混合有利于水化反应的进行,对结构有"补偿作用",但随着风积砂掺量进一步提高,由于风积砂本身材料的缺陷,这种"补偿作用"无法弥补材料自身的缺陷。

    混合砂浆抗压强度微观机理孔隙结构有害孔补偿作用

    煤矸石可燃组分对铅锌尾矿陶粒性能的影响

    万欣娣张茂亮苏根华罗忠涛...
    4434-4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研究了煤矸石中碳和硫可燃组分对陶粒物理性能和重金属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分析了陶粒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煤矸石中的碳和硫可燃组分会增加陶粒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显著降低吸水率,并减弱陶粒的重金属固化能力,但所制得的陶粒满足环境安全性要求。碳和硫组分的加入可以改善陶粒的高温反应,促进莫来石和石英转化为钙长石。碳和硫组分低温时具有燃烧造孔作用和高温时具有增加液相作用,可以降低陶粒的开气孔含量。

    陶粒煤矸石可燃组分铅锌尾矿重金属固化

    预湿重金属污泥烧结陶砂对超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王胜马红瑞纪璐鑫马哲洋...
    4442-4451,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超高强混凝土体积稳定性问题和实现重金属污泥高值化利用,本文采用重金属污泥烧结陶砂取代部分河砂制备超高强混凝土,研究不同掺量和颗粒级配陶砂对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收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G-DTG、FTIR和SEM微观测试方法深入分析陶砂对超高强混凝土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重金属污泥烧结陶砂对超高强混凝土早期有显著的内养护效果,养护龄期为14 d时,与基准组相比,陶砂颗粒级配为中砂的超高强混凝土自收缩降低了 11。0%~27。6%,陶砂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抗折强度增加了 13。5%;掺入陶砂可以加快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水化反应,生成较多的水化产物,增加结构的致密性,但预湿重金属污泥烧结陶砂会对超高强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应对其掺量和颗粒级配加以控制。

    超高强混凝土重金属污泥陶砂内养护自收缩微观特征

    橡胶类型与替代率对机制砂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

    延永东谭磊陆春华袁思奇...
    4452-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废弃橡胶填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粉碎后的橡胶作为细骨料掺入砂浆,并进行了不同替代率的橡胶颗粒(NR20)与橡胶纤维(NRS)对机制砂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替代率增加,橡胶颗粒砂浆的稠度逐渐增加,分层度逐渐减小,而橡胶纤维砂浆的稠度减小后基本保持不变,分层度逐渐增大;另外,两种类型橡胶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均随橡胶替代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橡胶纤维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较高。掺入橡胶后,砂浆的冲击破坏形态由单条裂缝贯穿破坏转变为多条裂缝发散破坏。砂浆内掺入橡胶越多,发生冲击破坏所需的冲击能耗越高,且橡胶纤维砂浆的冲击能耗提升幅度更大。

    机制砂砂浆橡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破坏形态冲击能耗

    磷石膏常压制备二水硫酸钙晶须机理研究

    吴开振李瑞李育彪吴晓勇...
    4461-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石膏是湿法磷酸工艺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亟需对磷石膏进行除杂提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本文以盐酸为溶剂对磷石膏进行热析提纯,得到了高品质、高长径比二水硫酸钙晶须,基于分子动力学对晶须生长机理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 h、盐酸浓度4 mol/L条件下,热析提纯后磷石膏中二水硫酸钙质量分数由82。50%提升至99。80%,P205含量由1。78%(质量分数,下同)降低至0。03%,SiO2含量由7。37%降低至0。02%,氟几乎完全去除,最终得到二水硫酸钙晶须制品。模拟计算表明:298 K条件下,二水硫酸钙在盐酸中比在纯水中更易溶解,且随温度升高,二水硫酸钙溶解度降低。此外,二水硫酸钙(020)面间距最小,该面硫酸钙离子排列更加紧密,有利于形成完整有序的晶体。晶须生长机制为二水硫酸钙在盐酸环境下先逐渐溶解,随着温度升高,溶液开始过饱和,析出硫酸钙晶体并形成晶核,晶体沿二水硫酸钙(020)面螺旋位错生长,形成二水硫酸钙晶须。

    磷石膏二水硫酸钙晶须热析提纯分子动力学生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