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对蛇纹石屏蔽混凝土力学性能与中子屏蔽性能的影响

    甘学彧陈帅耿海宁李宗刚...
    2047-2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蛇纹石屏蔽混凝土是一种长期应用于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结晶水含量的中子屏蔽材料,但其密实度低,缺乏有效吸收热中子的硼元素.作为硼元素的来源,硼酸是生产屏蔽混凝土的有效材料,但在以水泥为主的水化体系中,硼酸的掺入会抑制水泥水化过程,导致材料强度及耐久性劣化.本研究通过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诱导水泥浆体中游离硼酸盐生成高硼含量与结晶水含量的戈硼钙石,增加体系中硼元素含量的同时解除硼酸对水泥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对蛇纹石屏蔽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高温残余抗压强度、微观结构与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对蛇纹石屏蔽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常温力学性能、高温残余抗压强度均无不良影响.掺加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后,蛇纹石屏蔽混凝土在400 ℃高温残余抗压强度提高了 43.5%,常温下半值层降低了 31.7%,350℃保温至恒重后半值层降低了 21.4%,对中子射线的屏蔽能力增强.

    蛇纹石屏蔽混凝土中子屏蔽性能高温残余抗压强度改性高浓度硼酸溶液戈硼钙石凝结时间

    植筋UHPC-NC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

    鲜雪蕾林梦凯陈天明王大宁...
    2056-2063,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被广泛用于组合构件和普通混凝土(NC)结构的加固.在加固后,由于界面法向拉应力和界面切向剪应力的共同作用,UHPC与NC之间的界面成为最脆弱的部分.植筋处理是连接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界面的常见方法.本研究通过直剪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综合分析了有无植筋的UHPC-NC试件的抗剪强度以及植筋率对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筋试件的抗剪强度仅为整体浇筑试件的20%,而植筋试件的抗剪强度为整体浇筑试件的40%~80%.在未植筋试件中,破坏形式呈脆性破坏,而在植筋试件中,界面裂缝得到发展,界面抗剪强度提高,界面滑移量增大,界面呈延性破坏.

    UHPC新老混凝土植筋加固粘结面剪切性能植筋率

    严寒环境下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侯铁军李想张晨琛贾兴文...
    2064-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严寒环境下实施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复,要求修复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且与混凝土粘结强度好的特点.磷酸镁水泥(MPC)早期强度高,采用MPC制备快速修复材料时有利于在无养护条件下实现冬季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复.本文研究了在严寒环境下,镁磷质量比(M/P)、硼镁质量比(B/M)和水胶比(W/C)对MPC砂浆与普通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的影响,分析了 MPC砂浆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强度发展规律与粘结机制.结果表明,在严寒环境下,当M/P为4~5、B/M为0.02~0.03、W/C为0.12~0.14时更有利于提高MPC砂浆与普通混凝土的粘结强度,3 h粘结强度可达2.5 MPa,能满足严寒环境下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复要求.

    磷酸镁水泥粘结强度严寒环境抗弯强度界面特征快速修复

    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强度预测及超声检测研究

    李罗胤董水博刘海峰雍雯洁...
    2073-2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沙漠砂混凝土(DSC)高温后抗压性能,以替代率为0%、20%、40%、60%、80%和100%的沙漠砂等质量替代中砂配制DSC,通过试验研究受火温度和沙漠砂替代率(DSRR)对DSC回弹值、超声波速、抗压强度的影响;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高温后DSC强度模型,给出DSC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和受火温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温度升高,DSC烧失率逐渐增加,表观颜色由深变浅,DSC抗压强度、回弹值、超声波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DSRR增加,DSC回弹值及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DSRR为40%时,DSC抗压强度及回弹值达到最大.NSGM(1,3)模型预测性能优异,平均相对误差为8.6%,可应用于中长期DSC高温后抗压强度预测,给出的DSC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预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沙漠砂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NSGM(1,3)模型超声回弹综合法

    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王发静王新杰朱平华刘啸林...
    2084-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时,在低于600 ℃的高温试验下RCM表现良好.当温度在2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不大,质量损失率较小,抗压强度略微上升;当温度在400 ℃时,各组试块表面开始出现裂缝,质量损失率为4.35%~6.47%,抗压强度开始下降,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影响不大;当温度达到600℃时,表面形貌变化明显,质量损失率上升到6.42%~8.70%,抗压强度最终降低到基准强度的80%左右,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的试块表现良好;当温度达到800 ℃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进一步加剧,粗骨料取代率大于60%的试块受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各类性能参数表明混凝土已完全丧失工作性能.

    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取代率高温性能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

    维生素在含氯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对钢筋的缓蚀作用

    马欣眉温勇田沛丰林海孟...
    2093-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筋混凝土体系中维生素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硫胺素(VitB1)、烟酸(VitB3)、吡哆醇(VitB6)和抗坏血酸(VitC)在含氯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对钢筋的缓蚀作用,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维生素对钢筋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在含0.05 mol/L NaCl的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VitB6的缓蚀效果最好,因为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Fe 3d轨道间的键合稳定性最强.每种维生素都存在一个达到最佳缓蚀率IE的特定浓度添加值,此时VitB1和VitB3表现为阳极型缓蚀剂,VitB6和VitC为混合型缓蚀剂.随着维生素浓度的增加,IE出现反向波动的趋势,这是由于缓蚀剂的极性基团吸附于钢筋表面,抑制了阴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阴、阳极间的不平衡.

    有机缓蚀剂氯离子电化学混凝土模拟孔隙液密度泛函理论

    冻融循环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机制细观模拟

    梁秋群陈宣东胡祥
    2102-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经典应力水平-疲劳寿命方程,本文提出了以冻融循环次数为自变量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数学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冻融循环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的三维细观数值模型,研究了冻融循环、混凝土细观结构特征、结合效应等因素对氯离子传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可以促进氯离子的扩散,当冻融循环的次数接近极限冻融循环次数时,这种促进作用十分显著.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中氯离子的扩散轨迹,揭示了界面过渡区促进氯离子扩散的机理.最后,通过对氯离子长期扩散性能模拟发现,在靠近侵蚀面区域出现了结合氯离子饱和区域,混凝土失去了对自由氯离子的固化能力,促进了氯离子扩散.

    氯离子扩散冻融循环氯盐侵蚀混凝土细观结构界面过渡区

    盐-冻侵蚀环境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寿命预测

    徐存东汪志航陈家豪李准...
    2111-2120,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结构在盐-冻侵蚀下耐久性降低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0、0.6、0.9、1.2、1.5 kg·m-3)的混凝土试件,将其分别放入清水、3%NaCl、5%Na2SO4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试件质量损失率、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基于Weibull理论和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建立标准模型,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最大服役年限进行预测,同时结合SEM分析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清水冻融工况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要低于盐冻侵蚀,其中氯盐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侵蚀破坏最为严重;聚丙烯纤维的渗入可以有效减缓冻融侵蚀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衰减速率,削弱因外界侵蚀对抗压强度等带来的影响.当纤维掺量达到1.2 kg·m-3时效果最优,灰色预测模型和Weibull两种模型的寿命预测结果大致相似,其中灰色预测模型只能根据现阶段所含有的数据进行大范围的推断,而Weibull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精确.该结果可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和选择较佳的模型预测混凝土服役寿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混凝土聚丙烯纤维Weibull模型灰色预测模型耐久性寿命预测

    机制砂与特细砂抗氯盐侵蚀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汪伟赖增成谭鹏鞠志成...
    2121-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机制砂、特细砂等制备抗氯盐侵蚀混凝土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桥梁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优化骨料设计与水泥浆体组成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了骨料级配、特细砂用量、砂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种类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16 mm碎石质量分数由50%增加至80%时,氯离子扩散系数由4.0 ×10-12 m2/s降低至2.9×10-12 m2/s;特细砂替代50%(质量分数)机制砂时,氯离子扩散系数为3.6 × 10-12 m2/s,仍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砂率增大,氯离子扩散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水胶比在0.36~0.38时,氯离子扩散系数低于3.5×10-12m2/s;矿渣组分水化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并形成了更多的AFm、C-S-H产物,提升了混凝土对氯离子的固化能力,矿渣水泥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较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降低了 40%.

    机制砂特细砂矿渣水泥抗氯盐侵蚀氯离子扩散系数力学性能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许成祥张家琪
    2130-2136,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钢纤维掺量、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和矿粉掺量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本文开展了钢-PVA HFHPC抗渗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钢纤维、矿粉和PVA纤维.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得出混凝土试件抗渗性能最佳水平组合:钢纤维体积掺量1.0%、PVA纤维体积掺量0.7%、矿粉质量取代率20%.当钢纤维掺量超1.0%时,HFHPC抗渗性能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基准素混凝土.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 HFHPC渗透系数与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的预测模型.

    钢纤维PVA矿粉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