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弱碱激发条件下磷渣-水泥复合填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殷源林康曾卫新程树范...
    2602-2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磷渣固化后作为路基或路面基层填料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从强度和水稳性的角度分析了磷渣-水泥复合填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论证了本文固化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弱碱激发(pH=8.0)条件下磷渣混合料在压实、固化后可作为路基填料使用,但固化体强度形成较为缓慢,7 d抗压强度约为28 d的50%.经固化后的磷渣-水泥复合填料具备了一定的耐水性,水泥熟料掺量大于7%(质量分数)时,浸泡60 d后未出现影响完整性的破坏,固化体试样的软化系数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固化剂(Na2SiO3)的使用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提高磷渣固化方案的经济性;而过度碱激发(pH=10.0)虽然可以提高磷渣固化体的早期强度,但对28 d强度影响并不显著.现场的工程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弱碱激发磷渣固化方法可以有效实现磷渣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公路路基和路面基层填筑工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磷渣(磷石膏)固体废弃物碱激发水泥固化水稳性路基填料路面基层材料

    可溶性磷对纸面石膏板板芯强度及纸芯粘结性能的影响

    李翊王宏霞武发德于剑...
    2612-2619,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磷石膏在纸面石膏板中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微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可溶性磷、萘系减水剂(FDN)及改性淀粉(MS)等三者交互作用对纸面石膏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DN存在下,可溶性磷会加剧对半水石膏的缓凝作用,小幅降低对石膏试样强度的不利影响.MS明显缩短石膏的水化进程,降低石膏试样的强度.在MS和FDN共存下,随着可溶性磷掺量的增加,石膏达到最高放热峰值的时间延长,水化放热峰值和2 h水化放热总量下降.0.50%(质量分数,下同)的可溶性磷可抵消部分MS对石膏的促凝作用,同时大幅降低石膏试样强度.在FDN存在下,可溶性磷使水化产物的长径比明显降低,晶体形貌呈不规则短柱状或块状,结晶接触点较少.在FDN和可溶性磷共存时,MS使水化产物出现细小块状和粗化板状.在0.4%FDN和0.2%MS掺量下,高于0.50%的可溶性磷会对纸面石膏板的纸芯粘结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本研究中,为保障纸芯粘结性能为Ⅰ级,可溶性磷掺量不宜超过0.25%.

    可溶性磷萘系减水剂改性淀粉纸面石膏板粘结性能

    建筑陶瓷固废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低碳制备陶瓷砖

    吴文新周正元夏光华宁高朋...
    2620-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通常需要在1 000℃以上烧结,导致陶瓷工业约有60%的能耗用于烧成工序,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对于陶瓷行业的节能减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陶瓷固废为原料提出了一种在200℃下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低碳制备陶瓷的方法.本研究先对废陶瓷进行球磨预处理,得到亚微米级粉体,再通过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以陶瓷固废粉体为原料制备出陶瓷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陶瓷固废球磨6 h,粉体含水率25%,以硅酸钾水溶液作为蚀变溶液,在200 ℃温度下反应36 h,得到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2.1±4)MPa,满足陶瓷砖的应用要求.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反应前后样品的物相组成、官能团结构和微观形貌,给出了可能的反应过程.确认在热液蚀变反应中产生了正长石和α-石英晶体,这两种晶体的生长有效地提高陶瓷砖的抗折强度.

    热液蚀变陶瓷固废正长石α-石英球磨陶瓷砖

    干湿循环下稻草秸秆-聚乙烯醇增强粉质黏土强度特性与微观机理

    汪锦东罗梦婷鹿庆蕊王秋哲...
    2630-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建设中遇到黏土场地时往往需要用固化剂增强土体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干湿循环下稻草秸秆-聚乙烯醇(浓度分别为0%、0.5%、2.0%、3.0%、4.5%,质量分数)增强粉质黏土的力学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和IPP软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当聚乙烯醇浓度为2%时,聚乙烯醇(PVA)溶液填充孔隙,包裹土颗粒,土体力学性能最佳.

    聚乙烯醇稻草秸秆粉质黏土干湿循环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氧化石墨烯对天然水硬性石灰水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彪刘泓宇齐南王芬...
    2640-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质文物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裂隙会导致其产生失稳、渗水、风化等病害,因此,开发一种合适的灌浆材料用于石质文物裂隙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天然水硬性石灰(NHL2)制备灌浆材料,采用SEM、TG、XRD和FT-IR等测试研究了 GO掺量对NHL2水化进程及水化产物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模拟灌浆试验评价了该材料用于石质文物灌浆加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GO可加速NHL2的水化进程,促进规整致密的花状聚集态水化产物的形成;当GO掺量为0.05%(质量分数)时,试样的水化产物含量最多,力学性能最好,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2.83和1.63 MPa,相比空白试样分别提高了 19.91%和23.40%.此外,灌浆材料与砂岩之间具有优异的黏结强度,两者界面结合紧密,兼容性良好.本研究为石质文物的裂隙灌浆加固提供了参考.

    天然水硬性石灰氧化石墨烯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兼容性灌浆加固

    高导热氮化硅陶瓷基板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朱允瑞贺云鹏杨鑑周国相...
    2649-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电力技术的高度集成化对承载电子元器件的脆性陶瓷基板提出了更高的散热和强度要求.氮化硅陶瓷兼备优异的本征热导率和力学性能,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商业及实验中可实现的氮化硅热导率远低于其本征热导率,如何在保证氮化硅优异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热导率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概述了高热导氮化硅的发展近况,着重论述氮化硅实际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同时对比了几种氮化硅烧结工艺的优劣情况,并简要介绍目前主流商业化的氮化硅陶瓷基板成型工艺,最后对氮化硅陶瓷基板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氮化硅高导热陶瓷基板晶格氧致密度晶粒生长驱动力晶粒生长形貌烧结工艺

    增材制造SiC陶瓷反射镜的研究进展

    李伟张舸崔聪聪包建勋...
    2661-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化硅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热学性能,是制备空间光学反射镜的理想材料之一.传统成型技术制备的SiC陶瓷反射镜普遍存在轻量化程度低、制备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需求.当前,增材制造技术展现了其在低成本、短周期制备超轻型反射镜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首先对常见的反射镜材料特性进行了对比;然后,综述了 SiC陶瓷反射镜增材制造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论述了 SiC陶瓷反射镜制备过程的组分设计、制备工艺、致密化方法等,总结了增材制造技术制备SiC陶瓷反射镜的技术路线;最后,对SiC陶瓷反射镜增材制造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碳化硅反射镜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轻量化结构

    原料组成对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陈茜琳鄢文王晓李亚伟...
    2672-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原位分解合成法,以轻烧MgO、Fe2O3和A1(OH)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并研究原料组成对其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时,试样中颈部连接形成较少,耐压强度较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4%~16%时,试样中生成的液相量增多,物质运输速率加大,形成的颈部连接较多,耐压强度较高;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24%时,试样中镁铁铝复合尖晶石生成带来的体积膨胀增多,增大颗粒间距,颈部连接的形成减少,试样的耐压强度减小.同时,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12%~16%时,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具有较高的显气孔率(22.3%~24.6%)、较低的体积密度(2.75~2.80 g/cm3)和较高的耐压强度(100.6~123.1 MPa).

    多微孔陶瓷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原料组成原位分解合成法显微结构耐压强度

    碳热还原氮化硅藻土制备Si2N2O/SiC复合粉体

    万赣匡猛黄思源张琎珺...
    2680-2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氮化硅(Si2N2O)是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本工作利用硅藻土作为硅源,乙炔炭黑作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合成Si2N2O/SiC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m(硅藻土)∶m(乙炔炭黑)=1∶1条件下,1 450 ℃煅烧4 h后,SiO2完全转变成Si2N2O和β-SiC物相,样品整体呈球状形貌,大颗粒周围分布大量片层状小颗粒,并存在介孔结构.Si2N2O/SiC复合粉体作为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材料,有望在结构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Si2N2O/SiC硅藻土碳热还原氮化法多孔结构高温结构材料复合粉体

    新型水泥基电池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夏冬林王亚杰蒋洋
    2685-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水泥基电池作为一种建筑储能装置,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充电性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不同导电填料与正、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研磨,然后经真空干燥处理制成新型水泥基可充电电池的电极,研究了不同导电填料和用量对可充电水泥基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活性物质中掺入质量分数为25%的炭黑导电填料的水泥基电池的容量达到12.5 mAh,能量密度为1.575 Wh/m2,放电寿命超过了3.3 h,其电化学性能优于相同质量分数的石墨和石墨烯导电填料水泥基电池.

    水泥基电池可充电性建筑储能导电填料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