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溶性磷对大掺量磷石膏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影响

    康雪儿黄赟刘刚何明皓...
    3303-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石膏中的杂质如残余酸、可溶性磷会对磷石膏胶凝材料的配比和强度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用两种不同品质的磷石膏,与矿渣和水泥复合制备磷石膏掺量为60%、70%和80%(质量分数)的胶凝材料,并对磷石膏进行湿磨改性.通过测试胶凝材料孔溶液pH值、矿渣水化程度和抗压强度,并结合XRD、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可溶性磷杂质对大掺量磷石膏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掺量磷石膏胶凝材料中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与磷石膏中所含的可溶性磷杂质有关,杂质含量越高水泥最佳掺量越高;磷石膏通过湿磨中和预处理后,可改善胶凝材料的7 d强度,但并不能提高28 d强度;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取决于矿渣水化程度,水化过程中磷石膏中可溶性磷与水泥水化的Ca(OH)2形成磷酸钙沉淀覆盖在矿渣表面上,阻碍了矿渣水化,是影响其强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磷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可溶性磷水化程度抗压强度湿磨改性

    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孙开强刘琳郑蕻陈
    3313-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单个控制因素对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性问题,本文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碱掺量和碳酸钠掺量对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单变量方差分析、极差分析评价上述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NaOH/Na2SiO3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体系中,粉煤灰掺量对抗压强度起主要影响作用;此外,建立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碱掺量、碳酸钠掺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预测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

    碱激发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影响程度分析多元非线性回归

    硅灰-聚丙烯纤维双掺混凝土的动静态力学性能

    李艳艳杜晓丽王浩伟徐锴...
    3320-3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硅灰取代率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WAW-100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进行试验,分析混凝土试件的动静态抗压强度、材料韧性、能量变化和破碎块度,得到不同配合比下的硅灰-聚丙烯纤维双掺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硅灰取代率(0%~9%,质量分数)的增加,双掺混凝土的动静态抗压强度和韧性先上升后下降;随聚丙烯纤维掺量(0~4 kg·m-3)的增加,动静态抗压强度和韧性缓慢增长.掺入硅灰和聚丙烯纤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耗能效果和破碎块度质量比,透射能和破碎块度质量比随硅灰取代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硅灰加强了砂浆-粗骨料的界面结合,杂乱分布的聚丙烯纤维约束了裂纹的发展,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动静态抗压强度、韧性、抗冲击能力和抵抗破坏的能力.

    硅灰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静态力学性能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

    基于CART模型的高铁灰渣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王伟方广陈祎张乾生...
    3330-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化技术是极具前景的危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而高铁类危废灰渣铁含量高,易诱发玻璃体产物析晶或分相,这成为固化过程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高铁类危废灰渣组成,采用极端顶点设计方法,设计了 385个SiO2-Al2O3-CaO-Na2O-TiO2-Fe2O3体系玻璃配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酸溶试验,确定其中136个配伍可形成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玻璃态样品.结合决策树(CART)模型分析,确定了具有优化玻璃形成能力的高铁类危废灰渣玻璃化配伍范围(按质量分数w计):40.0%≤ w(SiO2)≤55.0%、10.0%≤w(CaO)<14.0%、14.0%w(Na2O)≤18.0%、5.0%≤ w(Other)<9.5%或 35.0%≤w(SiO2)<40.0%、9.0%≤ w(TiO2)≤ 10.0%、5.0%≤w(Other)<9.5%,为高铁类危废灰渣的玻璃化配伍提供了设计与计算依据.

    危险废物固化玻璃形成能力玻璃化配伍CART模型

    玻璃粉和生物炭对砂浆塑性收缩及开裂行为的影响

    罗浩然刘惠周一一Amardeep Singh...
    3337-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可再生材料对砂浆塑性收缩及开裂的影响,本文选取玻璃粉和生物炭两种可再生材料,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定量评估不同掺量(2%、4%、6%,占水泥质量分数)玻璃粉和生物炭对砂浆塑性收缩和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玻璃粉和生物炭组砂浆最大裂缝宽度均小于未添加玻璃粉和生物炭的对照组,因此添加2%~6%玻璃粉或生物炭对砂浆的塑性收缩及开裂均起到积极作用.玻璃粉表面光滑疏水,提高了砂浆的流动性,其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减缓了塑性收缩.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和吸水性,降低了砂浆的流动性,有效减缓了塑性收缩.

    玻璃粉生物炭DIC塑性收缩开裂裂缝宽度

    可完全循环水泥砂浆配料制备贝利特水泥熟料的性能研究

    崔莹莹何健辉吕民望杨露...
    3348-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完全循环混凝土是指废弃后可直接作为水泥生料煅烧制备熟料的混凝土,现有研究中目标熟料均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本文制备了以高贝利特水泥熟料(HBC)与高铁相高贝利特水泥熟料(HFBC)为目标再生熟料的可完全循环水泥砂浆(CRM).对比研究了以CRM与化学分析纯试剂(对照组)为生料时,相同率值、煅烧温度对水泥生料易烧性、熟料组成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CRM配料的生料具有更好的易烧性与更低的碳排放,但熟料强度对温度更加敏感,烧成范围变窄.以CRM为水泥生料制备的HBC中C3S的生成受到较明显的抑制,早期水化活性与强度降低,但后期水化能力较强.由于多种杂质离子元素的存在,熟料中出现了 α'-C2S矿相.对于HFBC组,以CRM配料的实验组水化活性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升.研究工作为可完全循环混凝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可完全循环水泥砂浆贝利特水泥熟料生料易烧性力学性能水化活性

    双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研究

    刘宏波贾小静张博洋孙岩...
    3359-3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力学性能及抗冻耐久性差问题,将氧化石墨烯(GO)及石墨烯(G)双掺作为纳米改性剂,研究不同比例GO与G双掺对RA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改性剂的RAC相比,双掺0.03%G和0.06%GO(以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对RAC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其7 d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29.14%、30.60%;双掺0.03%G和0.06%GO还能够有效降低RAC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及强度损失率,从而改善RAC抗冻耐久性.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双掺0.03%G与0.06%GO可以改善水化产物规整度,明显减少RAC的累计孔体积,增加RAC结构密实性.因此,GO与G双掺在改善RAC性能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冻融作用微观结构

    预湿再生砂与膨胀剂协同作用对再生砂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李北星郭裕鑫易浩金德川...
    3368-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再生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研究了预湿再生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自收缩、干燥收缩及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掺入3种不同类型膨胀剂,进一步研究了预湿再生砂与膨胀剂协同作用对混凝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用水量相同情况下,与采用绝干状态再生砂制备的混凝土相比,采用预湿再生砂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强度增加,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更高,有效降低了其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在掺入的3种膨胀剂中,钙质膨胀剂对混凝土自收缩的抑制效果最佳,钙镁复合膨胀剂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抑制效果最佳;100%预湿程度下,与未掺膨胀剂混凝土相比,掺10%(质量分数)钙质膨胀剂的全再生砂混凝土的28 d自收缩降低了 83.2%,掺6%钙镁复合膨胀剂的全再生砂混凝土的120 d干燥收缩则降低了 36.1%.

    再生砂混凝土预湿再生砂膨胀剂内部相对湿度自收缩干燥收缩

    Mg0.27Al2.58 O3.73N0.27 透明陶瓷的热压/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与性能

    陈浩杨静潇徐勇靖正阳...
    3378-3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MgAlON透明陶瓷具有优良的光学与机械性能,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探索了MgAlON透明陶瓷的热压/热等静压工艺,使用BN材料解决热压烧结碳污染的问题,制备了光学性能优异的Mg0.27Al2.58O3.73N0.27透明陶瓷,并进一步表征了其直线透过率、维氏硬度、断裂韧性以及室温弯曲强度等性能.BN包裹样品有效隔离了高温烧结中的碳污染,Mg0.27Al2.58.O3.73N0.27透明陶瓷在650 nm处的直线透过率从36.51%提高到73.74%.与无压烧结相比,热压结合热等静压烧结Mg0.27Al2.58O3.73N0.27透明陶瓷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387.12 MPa,断裂韧性为(3.31±0.20)MPa·m1/2,硬度为(15.3±0.7)GPa.本研究可为MgAlON透明陶瓷的性能提升和工程化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MgAlON透明陶瓷热压烧结力学性能Weibull统计

    不同熔剂体系制备的陶瓷岩板及其性能

    赵存河聂光临刘一军左飞...
    3386-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钾钠质与钙镁质原料配制了 SiO2-Al2O3-K2 O(Na2 O)(K2 O-Na2 O)与 SiO2-Al2O3-CaO-MgO(CaO-MgO)体系陶瓷,系统探究了熔剂体系(CaO-MgO、K2O-Na2O)在不同烧结温度(1 110~1 210℃)下对陶瓷岩板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研究陶瓷岩板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aO-MgO与K2O-Na2O体系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分别为1 170、1 150 ℃,钙镁质原料的引入导致CaO-MgO体系陶瓷的烧成收缩率与体积密度均低于K2O-Na2O体系陶瓷,且CaO-MgO体系陶瓷中气孔尺寸与含量均大于K2O-Na2O体系陶瓷;钙镁质原料的引入会促进CaO-MgO体系陶瓷中钙长石与α-堇青石的形成,且可以大幅度提升CaO-MgO体系的结晶相含量(质量分数为75.66%,较K2O-Na2O体系高56%).高结晶相含量导致的弥散强化效果大于气孔对强度的劣化作用,CaO-MgO体系的弯曲强度为(56.9±2.6)MPa、断裂功为(183.2±9.5)J/m2、极限应变为(7.4±0.1)×10-4、比强度为(24.9±1.1)kN·m·kg-1,较 K2O-Na2O 体系分别提高了 15%、25%、11%、23%,这说明 CaO-MgO 熔剂体系陶瓷更加适用于高强韧、高柔性陶瓷岩板的制备.

    陶瓷岩板熔剂体系烧成温度力学性能弯曲强度断裂功物相组成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