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医药
甘肃医药

陈学忠

月刊

1004-2725

gansuyy2006@126.com;gsyy@chianajournal.net.cn

0931-2614521-2028 2068

730050

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东街2号

甘肃医药/Journal Gansu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幽门螺杆菌相关炎症与胃癌

    蔺莉陶瑞雨蔡永刚杨文娟...
    57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在实体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名.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一方面自身携带的毒力因子,另一方面激活机体免疫应答、持续炎性反应均有可能促进胃癌发生或进展,不同信号通路在持续感染过程中异常激活,使胃黏膜细胞或胃干细胞向胃癌干细胞转化,同时具备了上皮间质样转化的能力.本文总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炎症与胃癌发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炎症与胃癌发生机制方面探讨胃癌细胞的来源,激活的信号通路及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子.

    胃癌幽门螺杆菌炎症

    非编码RNA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王雄叶仲夺张怀斌
    582-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性关节炎(GA)是一种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其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和关节尿酸单钠晶体的积累.非编码RNA可以在人体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通过与靶基因mRNA中的互补序列结合,阻碍靶基因蛋白合成,从而介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非编码RNA与GA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非编码RNA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非编码RNA与GA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及GA的诊疗提供新策略.

    痛风性关节炎非编码RNA信号通路靶向

    麝香保心丸保护心血管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王柯莉侯勇
    58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麝香保心丸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一种中成药,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七味中药组成.关于其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合理应用的研究报道非常广泛,然而其活性成分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麝香保心丸中各单方中药的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最新成果进行综述,为该中成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麝香保心丸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妇科相关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杜盟盟聂夏子冯石芳王梅...
    590-592,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与特异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以保护妊娠.HLA-G也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测产生免疫耐受的重要标志物,其在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在内的各种妇科疾病中都有表达并且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因此,回顾既往HLA-G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为阐明某些妇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人类白细胞抗原-G妇科疾病肿瘤

    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探微

    刘雪君田广芳倪角角可易弘...
    593-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常见和高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其重要分型之一,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当下临床治疗仍以中、西医保守为主,包括针灸、针刀、颈椎牵引固定等物理治疗以及抗炎止痛药物等,但是病情易复发加重且长期服药不耐受等,所以在应用以上方法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艾灸刮痧罐和冲击波作为近年来新型治疗手段,操作简便,起效快,副作用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年来艾灸刮痧罐和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艾灸刮痧罐冲击波神经根型颈椎病

    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叶飞扬聂鹏兵伍明媚古立新...
    596-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来自重症监护医疗信息数据库(MIMIC-Ⅳ)2008~2019年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主要终点事件为患者出重症医学科(ICU)后30天的生存状态.采用简单关联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OR=0.83,95%CI 0.76~0.91,P<0.001)、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OR=1.69,95%CI 1.07~2.65,P=0.024)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关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结论:CCI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则是有益于其短期生存的有利因素.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糖尿病脓毒症休克

    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氨基酸和肉碱浓度水平分析

    窦娇莹王兴郝胜菊唐建明...
    600-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对其体内氨基酸谱和肉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加强护理中心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体重和胆红素水平,分为早产极低体重组、早产低体重组、足月低体重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干血斑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比较检测的11种氨基酸和16种肉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1)合并早产、低体重的新生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C3DC/C4OH、C4、C10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EU、C2在早产极低体重组中降低,在早产低体重组中升高,C4DC/C5OH在早产极低体重组中升高,早产低体重组降低.(2)足月低体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ET、GLY、CIT、ORN、C0、C2、C8升高,C12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胆红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T、TYR、ORN、ARG升高,酰基肉碱除C14、C16、C18均升高,ALA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因素会影响多种氨基酸和肉碱水平的变化,故实验室对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判断应结合新生儿病史,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误诊和漏诊发生率.

    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串联质谱

    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刘书文徐科蕤王涛刘亨晶...
    604-606,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PG)术后食管-残胃吻合(EG)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行PG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PG术+EG术,观察组行PG术+EG术联合残胃-空肠吻合术,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RE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与对照组(44.00%)比较,观察组RE发生率(20.00%)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略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B、ALB、TP水平较术前降低,但术后两组间HB、ALB、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较术前升高,术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术后EG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RE的疗效显著,虽然其手术时间会有所延长,但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近端胃切除术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吻合反流性食管炎

    某三甲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情况分析与防控对策

    张秀娟石丽丽李潇马艳丽...
    607-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围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检出的MDRO感染患者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院感实时监控系统提取的数据,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DRO的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本研究MDRO 458例患者中,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最多,255例;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2例,其构成比分别为55.67%和33.19%.在科室分布中,ICU和骨髓炎科MDRO检出最多.从标本来源分析,MDRO在痰液中检出占首位.结论:CR-AB、MRSA为该院的主要致病菌,MDRO感染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以及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该中医院引起高度重视,强调做好MDRO的病房管理防控工作,以最大程度支持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命安全.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病房管理防控

    非布司他联合塞来昔布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痛感的影响

    蔡兴魁马梅芳程秀胜王刚毅...
    61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非布司他联合塞来昔布用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关节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予以非布司他+塞来昔布治疗.对比两组实验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关节疼痛、活动度和肿胀度状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相关实验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限制和关节肿胀度评分在治疗后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相应实验指标,减轻患者关节痛感,改善关节肿胀和活动度,安全性高.

    非布司他塞来昔布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活动度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