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流程变革、原燃料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是钢铁减碳的3大主要方向,在低碳突破性冶金技术尚未规模部署、缺乏充足且廉价清洁能源的当下,能源效率提升是钢铁行业当前最经济、有效的减碳措施.中国钢铁工业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源效率水平达到世界前列,能源效率水平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从生产流程、原料和燃料、能源效率3个角度对比了国内外钢铁行业/企业现状与差异,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工艺特征和工程实践提出钢铁余热余能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消耗、产品损耗,减少工序、工艺界面能量损失,重点用能设备及系统节能提效技术,原料、能源低碳化及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数字驱动系统能源效率提升,新材料应用7个能源效率改善方向及对应的24项技术.在此基础上从余热余能、界面热衔接、钢铁生产实践3个方面分析了钢铁企业能源效率改善空间,结果表明(以标准煤计),生产1t热轧材,主要工序余热余能资源量约为185.0 kg,最佳利用量约为129.4 kg;炼铁-炼钢界面1t铁水、炼钢-连铸区段1t钢水、连铸-热轧界面1t钢坯可利用资源量分别约为10.5、2.6、9.3 kg;以国内某百万吨长流程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应用能源效率改善技术可实现吨热轧材节能40.4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