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中国钛白粉行业的现状、未来及发展

    毕胜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 2023年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各项运行数据,包括产能、产量、市场表观需求量、产能集中度等,分析了近期钛白粉产能增长趋势及相应钛矿原料供求关系的变化.指出,2023年钛白粉产量、产能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现有生产商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外加盟项目的增加,以及随着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兴起导致的钛白粉产能增加,这些将加剧钛矿供需矛盾,市场前景和行业面貌堪忧,各方应高度关注和及时调整.对钛白粉行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呼吁关注和积极应对近期出台的新一轮产业政策.

    钛白粉产能产量

    低价氯化钛浆料直接电化学还原制备钛铝合金新工艺研究

    朱福兴马占山邓斌穆天柱...
    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价氯化钛(LTC)浆料熔盐电解制备钛铝合金存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不系统、合金产品的高温抗氧化特性不明晰等问题,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示差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LTC浆料在熔盐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及合金产品的高温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TC浆料在熔盐体系中可直接电化学还原制备Ti-Al合金,且为逐级还原的历程:Ti3+→Ti2+,Al3+→Al,Ti3+/Al3+→Ti-Al合金和Ti2+→Ti;随着熔盐体系中Ti3+离子浓度的增加,钛铝合金的组成变化规律为:Al/Al3Ti-Al3Ti2/Al5Ti2→AlTi/Al0.64Ti0.36→Al0.64Ti0.36/AlTi3→AlTi3→AlTi3/Ti→Ti,产品形貌变化规律为:粗枝晶→细枝晶→细球状结构→粗球状团聚体→细球状团聚体→细球多孔状→多孔状结构.钛铝合金中随着铝含量和产品致密性的增加,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逐渐增强,Al0.64Ti0.36/AlTi3合金经高温熔炼后呈Al含量更高的α2/γ和γ组织,使其高温抗氧化性能优于商用Ti48Al2Cr2Nb.钛铝合金产品高温氧化历程为:Ti-Al合金→铝酸钛→金红石/氧化铝,并且形成的氧化物层可有效防止钛铝合金的进一步氧化.

    钛铝合金低价氯化钛浆料电化学还原高温抗氧化性

    纳米磷酸钒钠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张东彬袁欣然辛亚男毕新强...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磷酸钒钠制备条件苛刻、颗粒粒径大、电导率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磷酸钒钠的新方法.通过碱性沉钒形成羟基氧化钒,再利用PO43-、F-等阴离子与OH-的原位离子交换,从而得到纳米化的磷酸钒钠.借助XRD、SEM、FTIR等方法,分析了纳米磷酸钒钠的形成机理,优化了合成条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钒钠的纳米化提升了电子/离子输运能力,使得所制备的纳米磷酸钒钠表现出优异的储钠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mA/g时,其放电比容量为106.68 mAh/g,并且循环20次循环充放电后,仍能保持80.85 mAh/g的放电比容量.

    纳米材料磷酸钒钠离子交换正极材料储钠性能

    中空、实心电极电炉熔炼钛渣过程中电弧特性的对比研究

    李孟臻李宝宽于洋肖军...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究中空电极技术在钛渣电炉冶炼工艺中的优势所在,以25.5 MW钛渣电炉实际电极尺寸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中空和实心电极电弧的数学模型,模拟得到中空、实心电极电弧的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研究了电流大小和电弧长度对熔池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弧内电流密度、焦耳热值、速度和温度的较大值位于阴极斑点附近,中空电极是内外径中心线下方区域,实心电极是中心轴线附近区域.采用中空电极时,周围的电弧会向中轴线汇聚,该现象有利于提高电弧加热物料的效率.当电流值由34 kA增大到54 kA,两种情形下的熔池表面平均温度分别提升了 708 K和109 K.当电弧长度由0.3 m缩短到0.1 m,两种情形下的熔池表面平均温度分别提升了 2 500 K和46 K.相比于实心电极,中空电极更适合采用大电流和短弧长的运行方式,且合理控制弧长对提高中空电极电弧加热效率的效果更显著.

    钛渣电炉冶炼中空电极电弧特性数值模拟电流大小电弧长度

    钛精矿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及还原产物电阻率研究

    吴恩辉徐众李军侯静...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墨粉为还原剂,研究钛精矿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和还原产物的电阻率.结果表明,钛精矿内配碳球团的还原过程先后主要经历铁氧化物的还原和钛氧化物的还原两个过程,且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和增加石墨配比均有利于钛氧化物还原程度的加深;在还原时间为60 min,石墨配比为33.6%的条件下,还原温度由900 ℃提高到1 550 ℃时,还原产物物相随温度升高的转变过程为:FeTiO3→Fe+TiO2→Fe+TinO2n-1(n≈1,2,3,4)→Fe+TiC.还原产物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和石墨配比对还原产物电阻率影响较大,还原时间影响较小;在石墨配比为33.6%,还原温度1 300 ℃,还原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还原产物的电阻率的值为2.67x10-2Ω·cm.

    钛精矿内配碳球团碳热还原物相组成电阻率

    工业钛液制备水解晶种粒径影响因素研究

    路瑞芳董立春杨芳孙蔷...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目前硫酸法钛白企业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法制备水解晶种工艺,改变关键原料指标和工艺参数,考察晶种粒径和晶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晶种用于水解,研究了晶种粒径对偏钛酸粒径及固定盐处理煅烧后所得金红石钛白初品粒径和消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液TiO2浓度、F值、铁钛比以及碱液浓度的升高,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制备碱钛比、钛液预热温度、碱液预热温度的增加,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减小;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晶种稳定性降低,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粒径的变大,水解所得偏钛酸D50和径距逐渐变小,偏钛酸晶粒尺寸略增;对应金红石钛白初品的SEM平均粒径和标准差逐渐减小,同时其Tcs、Scx均增加.

    钛白水解晶种粒径偏钛酸

    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杨荭培王平杨绍兰王香洁...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钛工业体系,专注深化钛及钛合金的应用和使役行为探究,大力开发表面处理新技术提高使用寿命,其中,微弧氧化是最具代表性的表面改性技术,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总结了国内外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微弧氧化原理,综述了电解液、电参数和添加剂对钛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以及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及结合强度的研究进展,认为钛合金微弧氧化技术下一步研究重点需要加快研发节能电源装置,实现工件批量化生产,继续强化微弧氧化机理研究和工艺系统化设计,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库.

    钛合金表面改性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

    激光熔丝Ti6Al4V合金成形工艺、微观组织及强韧性研究

    张大越伍新泽王一甲司姗姗...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单道多层的Ti6A14V合金试样,系统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送丝速度对Ti6A14V合金的组织形貌、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单道多层沉积试样的组织由马氏体α'、α集束和网篮状α构成.激光功率提高使β晶粒尺寸增大和马氏体α'分解程度增加,激光功率从3 000 W提升至3 500 W时试样抗拉强度下降了约4%,但延伸率上升了 50%,冲击韧性提高了约6%.送丝速度的提高增大了试样的β晶粒平均尺寸,随着送丝速度从10 mm/s增加至30 mm/s,抗拉强度下降了 2%,延伸率提高了 67%,冲击韧性提高了11%.扫描速度提高会增加试样内的未熔合缺陷和残留马氏体α',扫描速度6 mm/s试样相比扫描速度4 mm/s的试样延伸率提高了约45%,抗拉强度下降了 2%,冲击韧性提高了 11%.

    Ti6A14V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丝速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

    不同锻造工艺对TA15棒材组织性能影响

    李晓煜唐敏刘昕肖强...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由锻和径锻工艺,分别制备出直径Ø200 mm和Ø100 mm的两支TA15钛合金锻棒,研究了锻造工艺对TA15锻棒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TA15锻棒不同位置的金相组织有明显差异,径锻棒心部初生α相占比高,初生及次生α相均呈现不规则变形组织形貌,说明Ø100 mm锻棒中心发生变形.两支锻棒的α相含量从心部到边部逐渐减少,β转变组织含量逐渐增多.退火后径锻棒的组织内存在大量块状α相和细小再结晶晶粒,而自由锻锻棒组织无明显变化.经过径锻变形后,锻棒的边部室温抗拉强度、面缩和冲击性能提升.细长的片层状组织提供了更多α/β相界面,促进了高温扩散,使得自由锻锻棒的高温力学性能低于径锻棒.

    TA15自由锻径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VAR电磁搅拌工艺对熔体流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黄立清樊凯郭杰李超...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自耗电弧熔炼中熔体的流动行为影响铸锭的凝固特性.熔体运动直接观测困难,因此通过模拟揭示熔体的流动行为非常关键.采用自主开发的三维模拟模型,研究了不同搅拌工艺参数下,熔炼过程中熔体的流动行为及熔池形貌.研究表明,随着搅拌电流从0.01 A逐步增加到25 A(搅拌周期为8 s),熔体旋转速度从0.000 1 m/s近似线性增加到0.212 m/s,熔池逐渐宽化(由V形变成U形),熔池最大深度和熔池体积均存在一个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而随着搅拌周期从1 s逐步增加到24 s(搅拌电流为5 A),熔体旋转速度从0.012 5 m/s快速增加到一个较大值(16 s时为0.081 8 m/s)后趋于稳定,熔池逐渐宽化,熔池最大深度逐渐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后趋于稳定.搅拌电流和搅拌周期均影响熔体的旋转及平面运动,但两者的影响机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钛合金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搅拌电磁场熔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