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
钢铁研究

于仲洁

双月刊

1001-1447

gtyj@sudainfo.com

027-86487772,027-86487773

430080

湖北省武汉青山区冶金大道28号武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

钢铁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Iron and Stee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科研前沿,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钢铁冶金全流程从原料准备、冶金到轧制及冶金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实验研究、新工艺、新产品,将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专家论坛栏目有前瞻性的理论和方法,又大量介绍宝贵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钢铁冶金界专业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实用性技术资料,同时可为教学、科研、设计人员了解生产现状、确定研究项目、推广科研成果提供必要的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工钢用单片测量方法测量偏差分析

    向前吴开明黄双张俊鹏...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取向电工钢SST(82)和SST(92)单片测试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两者间的测量偏差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SST(92)单片测试方法测量比总损耗较SST(82)平均偏高5.03%左右,这主要是因为SST(82)单片测试方法的有效磁路长度不固定,且离散性较大,而有效磁路长度主要跟单片磁轭有关.另外,直接测量试样磁场强度的H线圈方法由于规避了有效磁路长度的影响,可视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方法.

    SST测试方法电工钢有效磁路长度H线圈方法

    高炉风口小套前端磨损机理研究

    孙俊杰毕传光陈晨狄瞻霞...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风口小套前端碰撞磨损的发生,利用离散单元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的耦合模型对焦炭在风口前的运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得到的焦炭速度矢量场分析了风口小套前端物理磨损的机理.结果表明:风口小套前端处于靠近高炉壁面的区域时,焦炭颗粒运行速度较小,磨损不会很严重,但小套长度较短,会导致炉体中心气流不盛;处于远离高炉壁面的区域时,焦炭运行速度快、粒度较大、数量较多,磨损严重;处于离高炉壁面最远的区域时,焦炭运行速度快,但速度方向与小套前端相切,且焦炭粒径小,因此磨损很小.

    高炉风口小套离散单元模型磨损机理

    以热损失最小为目标的焦炉工序分析与优化

    刘长鑫谢志辉孙丰瑞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焦炉工序的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以工序热损失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焦炉工序的优化模型.以入炉煤配比、加热煤气配比、入炉煤含水量和推焦温度等9个参数为优化变量,考虑13个约束条件,利用焦化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小热损失和最优变量值,并分析了优化变量对最小热损失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适当增加1/3焦煤和瘦煤的用量并减少气煤、肥煤和焦煤的用量可以降低焦炉工序的热损失;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用量约为7∶1时,能够使焦炉工序的热损失达到最小值.提高脱硫工艺水平可提高硫分的约束上限,从而间接降低热损失.优化后,混合煤挥发分含量可降低3.3%,最小热损失可降低13.74%.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使各原料的用量处于使最小热损失变化较小的区间内,且应尽量接近最优配比,以保证焦炉工序连续平稳生产的同时降低热损失.

    焦炉工序物质流能量流热损失

    钢铁冶炼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进展

    王计敏朱烽方云龙李文科...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炉炼铁、铁水预处理、转炉/电弧炉炼钢、炉外精炼和连铸等装置和工序角度,考虑钢铁冶炼特征,简要介绍钢铁冶炼过程中气液相界面输运行为的一般特征和数学模型,全面评述钢铁冶炼过程中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钢铁冶金数值模拟气液两相流输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