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炉喷吹高挥发分粒煤技术概述

    张建良鲍俭徐润生张波...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炉喷煤是替代昂贵的冶金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能源密集型的钢铁企业,随着优质喷吹煤资源的日益枯竭及采购成本持续高位运行,高炉发掘高比例低阶煤喷吹技术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行业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消纳大量的低阶煤资源,保障冶金行业的用能安全.粒煤喷吹技术作为众多低阶煤应用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已经在国内外的高炉上进行了充分的实践论证.首先介绍了高炉高比例烟煤喷吹的发展状况,接着分析了高炉喷吹粒煤技术的关键难题、国内外应用案例、国内外操作实践对比及经济效益,最后展望了其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高炉喷吹低阶煤粒煤喷吹减碳降耗节能环保

    熔融态铁氧化物碳氢还原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现状

    卢立金王锋王海风邱健...
    15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在冶金领域的应用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目前虽然在富氢高炉和氢基直接还原炼铁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但在碳氢熔融还原炼铁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分析碳、CO以及氢气还原熔融态铁氧化物的研究,总结熔融还原过程基本热力学特点,并对影响动力学参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熔融温度(1369 ℃)以上氢气还原FeO在热力学上有一定的优势.还原温度高于1538℃,(即还原物和还原产物都为熔融态),还原气体流量为3mL/min以及碱度为1.1~1.3时有利于熔融反应的进行.关于碳氢还原熔融态铁氧化物的研究还不充分,还需要进一步解析还原过程、限制环节以及微观机制等.

    熔融还原氢冶金热力学动力学

    《钢铁研究学报》征稿启事

    162页

    钢中MnS形貌控制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田俊王德永屈天鹏
    16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S在改善钢质量,降低加工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然而,钢中MnS容易被轧制成长条状,造成钢性能呈现各向异性.为了降低MnS的这种不利影响,通常需要对其形貌进行控制,降低其长宽比.综述了 MnS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钢性能的危害,以及MnS形貌控制的方法及其效果.目前对MnS形貌控制常用的方法是添加改性剂或者控制热加工过程工艺参数.改性剂主要有2类,一类是与S结合的改性剂,如Ca、Mg、RE等,另一类是与Mn结合的改性剂,如Te.在热加工过程中,较高的温度和适合的变形量对MnS形貌的控制有利.随着钢中全氧含量的不断降低,氧化物对钢性能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而硫化物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硫化物的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硫化锰夹杂物改性含硫钢改性剂热加工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征稿启事

    176页

    烧结过程温度场模拟及各参数影响分析

    杨双平郭世杰池延斌刘守满...
    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钢厂150 m2烧结机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FLUENT为计算平台,将现场实际参数作为信息输入,模拟计算了该企业烧结过程,通过对比风箱烟气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分析误差及其来源,验证了烧结模拟的正确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点火温度、配碳量及孔隙率对料层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点火温度只能影响料层上部极值温度,对烧结时间以及成矿质量影响不大;配碳量从4.2%增加至4.6%,料层底部极值温度升高且烧结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烧结矿质量以及成品率;孔隙率从0.48增大至0.52,气-固相间的热交换反应加剧,料层自蓄热作用加强,垂直烧结速度加快,烧结效率提高.

    烧结过程FLUENT模拟计算料层温度场

    基于大数据的IWOA-KELM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

    王帅张朝晖邢相栋惠佳豪...
    18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预测高炉铁水硅含量对炉温调控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高炉炼铁过程的非线性、时变、高维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IWOA-KELM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采用Tent混沌映射种群初始化并设计捕猎速度控制因子迭代更新策略对鲸鱼算法进行改进,用改进鲸鱼算法(IWOA)对核极限学习机(KELM)中的核函数进行优化,使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约简,利用高炉现场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验证.结果表明,选取与铁水硅含量相关性最高的7个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该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为0.036,允许误差在0.10内时,命中率为92.23%,预测时间4.23 s.

    铁水硅含量改进鲸鱼算法核极限学习机大数据预测

    《冶金分析》征稿启事

    198页

    无碳化物析出的无硅和无铝贝氏体钢热处理工艺开发

    何金张超熊志平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锰配分珠光体为初始组织的非均质贝氏体转变(PB)工艺,研究了非均质锰分布对Fe-0.39C-3.69Mn(质量分数,%)钢贝氏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盐浴炉快速加热到730 ℃短时保温90s后,高温奥氏体继承了珠光体的非均质锰分布,从而调控了贝氏体转变过程,因此获得了由富锰片层残余奥氏体和贫锰贝氏体铁素体构成的鬼珠光体.特别地,虽然试验钢中未添加Si、Al元素,但是在鬼珠光体区域却并没有发现碳化物的析出,表明得到了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这是由于,非均质锰分布片层式分割了高温奥氏体,其中原铁素体处的贫锰奥氏体稳定性不足,在等温阶段迅速发生贝氏体转变,而原渗碳体处的富锰奥氏体稳定性强,能够保持稳定.同时,C、Mn元素的强烈相互作用,驱动了 C元素自贫锰区域向富锰区域的扩散,而且富锰区域和贫锰区域的纳米片层结构缩短了 C元素的扩散距离,导致富锰奥氏体的C含量增加,从而进一步抑制了贝氏体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得益于鬼珠光体区域的相互堆叠的片层结构,在相同贝氏体转变温度下,PB工艺能够获得与传统贝氏体转变(CB)工艺相似抗拉强度(1 043 MPa vs.1 027 MPa),同时大幅提升了试样的塑性,其中断后伸长率从6.1%增加到11.5%,均匀伸长率从4.3%增加到7.6%.

    鬼珠光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力学性能锰配分

    V含量对高铬合金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廖薛宇郑志斌张浩宇龙骏...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V元素的添加对高铬合金钢的组织形貌、析出碳化物、洛氏硬度、抗冲击能力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钢组织中包含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V的加入有利于细化合金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并增加大角度晶界密度.随着V的增加,组织中MC碳化物不断增加,同时C的消耗使M7C3碳化物细化、数量明显减少.细小MC碳化物的析出有利于阻碍位错的运动,使得合金钢的洛氏硬度有所提升.在抗冲击能力方面,V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合金钢的室温冲击吸收功.在拉伸性能方面,随着V的加入,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强度都有明显提升.研究结果表明,V元素可以综合改善高铬合金钢的力学性能.

    耐磨合金钢高铬合金钢V含量微观组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