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物理测试》征稿启事

    216页

    固溶温度对S32750双相不锈钢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保顺丰涵宋志刚何建国...
    21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OM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及疲劳试验研究了 5种固溶温度试验钢的组织形态及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由1050℃升至118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提升41、31.5MPa,低周疲劳寿命延长85%.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α相含量由46.5%升至58.9%,也导致两相内主元素发生再分配,α相内Ni、N含量的增加,使其显微硬度由300提升至324,这是试验钢疲劳寿命提高的原因之一;其二,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α相内的局部取向差减小,使α相在循环过程中能承受更多载荷,进而提高试验钢低周疲劳寿命.

    S32750双相不锈钢相比例强度固溶温度低周疲劳性能

    不同充氢时间及预制缺口对吉帕级海工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李天怡刘文月孙美慧安涛...
    226-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种吉帕级马氏体海工钢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材料氢脆敏感性与充氢时间、预制缺口之间的关系.充氢电流密度设置为10mA/cm2,充氢时间分别设定为2、6、24h.试样平行段预制V形以及圆弧形缺口.此外,对试样断口形貌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充氢时间对材料氢脆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充氢时间越长,材料塑性越差,氢脆敏感性指数越高.充氢时间大于6h后,材料氢脆敏感性指数的增长速度变慢,趋于定值;圆弧形缺口试样氢脆敏感性指数及断口形貌与无缺口试样相仿,可用来研究材料氢脆敏感性.而V形缺口试样由于较大的应力集中,在6h充氢后塑性损失极大,断口形貌和无缺口试样差距较大,不适用于材料氢脆敏感性研究.

    吉帕级海工钢氢脆敏感性预制缺口断口分析

    《冶金自动化》征稿启事

    236页

    新型氮化物强化高温合金氮化后热处理研究

    陈智莹杨大伟沈宇鞠泉...
    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内生弥散氮化物强化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其现存在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合金氮化后的室温塑性较差.对此,针对性地研究了新型氮化物强化合金NS163合金在氮化后的高温回复热处理工艺,旨在通过在1150~1280℃进行热处理调控氮化合金板材的氮化物形貌和分布来改善氮化后的室温塑性.结果表明:高温回复热处理可以消除板材氮化过程中近表面晶界和晶内析出的含铬氮化物,进而可以恢复合金板材的塑性.而晶内析出的细小颗粒状氮化物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可以保持良好热稳定性.最佳的高温回复热处理温度为1 240℃.

    新型内生氮化物强化高温合金高温回复处理热处理力学性能

    钢渣中RO相微波加热的晶体生长特征

    侯新凯汤雨怡习珍通武萌...
    24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光学显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了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熔融温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和结晶温度对钢渣中RO相晶体生长的影响,获得了钢渣中RO相微波加热的晶体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熔融温度为1 400℃;降温过程中,RO相的平均粒径随着降温速率的减小而增大,但降温速率过低会导致晶体粒径尺寸分布不均匀.降温速率为1 ℃/min时,RO相晶体的粒径分布均匀且晶界清晰,结晶温度降低,RO相晶体平均粒径先增加后减小;结晶温度为1180℃时,RO相晶体的平均粒径达到最大值,RO相晶体粒径从26μm长大到43µm,是原晶体平均粒径的近2倍,实现了钢渣中RO相晶体粒径的长大,且晶体形貌完整、晶界分明.微波处理后钢渣分选精矿中全铁(TFe)含量提高至原钢渣分选后精矿的1.2 倍.

    钢渣RO相微波加热结晶温度晶体生长

    高碱度电炉粉尘碳热还原动力学及反应机制

    余水毛瑞王飞姚海威...
    25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碱度电炉粉尘碳热还原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含碳高碱度电炉粉尘的物相(XRD)解析其物相转变过程.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配碳量和碱度的高碱度电炉粉尘进行热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配碳量和碱度能促进电炉粉尘碳热还原反应,提高碱度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最后,通过非等温动力学分析法对高碱度电炉粉尘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KAS法和Coats-Redfern法,确定了主要的动力学参数,根据转化率(α)高碱度电炉粉尘碳热还原过程分为3个阶段:α=0~0.082,α=0.082~0.5和α=0.5~1.0.第1阶段,平均活化能为380.68kJ/mol,反应由一维扩散控制.第2阶段和第3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18.79 kJ/mol和264.42kJ/mol,其反应均由化学反应控制.

    电炉粉尘碳热还原碱度非等温动力学

    旋风炉解毒不锈钢渣与熔渣调质制备矿渣棉的研究

    李东林则全赵贵州
    26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某火电厂进行旋风炉附烧解毒不锈钢渣与熔渣调质制备矿渣棉的试验研究,将预混合煤粉和不锈钢渣混合后吹入旋风炉,煤粉燃烧产生的煤灰与不锈钢渣形成液态熔渣,在高速旋转气流的作用下附着在旋风筒内壁上,通过排渣口下部的活动溜槽流入渣罐中,运输至电炉车间倒入电炉中调质,使用四辊离心机制备矿渣棉,系统研究了不锈钢渣解毒机制、电炉调质、离心成纤和矿渣棉性能.研究表明,不锈钢渣中的Cr(Ⅵ)在高温和还原气氛下在旋风炉内热解或还原为Cr(Ⅲ),转化率超过99.96%;添加质量分数为40%不锈钢渣和0%石灰时,熔渣适宜成纤的温度范围为1 360~1 540℃,制备了酸度系数2.0、平均直径5.1μm、渣球质量分数5.2%的矿渣棉,Cr(Ⅵ)和TCr满足国标要求;矿渣棉性能指标达到岩棉水平,燃烧性能为A级不燃.

    旋风炉不锈钢渣解毒调质矿渣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