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轧辊参数对斜轧穿孔变形过程及内折叠的影响

    尹元德张宇王纯凯郭照生...
    490-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钢管公司2Cr13钢无缝管穿孔过程中出现的内折叠缺陷问题,在测定2Cr13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借助于有限元软件Simufact,完成对典型规格的2Cr13钢管现有工艺穿孔过程的分析后,对轧辊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轧辊入口锥角、入口锥分段长度、轧辊辊径和轧辊转速对穿孔内折叠及二次咬入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将原有轧辊入口锥设计为2段式,第1段变形区长度L11=170 mm,入口工作锥角β11=1.8°,第2段变形区长度L12=110mm,入口工作锥角β12=3.2°,采用该轧辊设计方案穿孔时,最大轧制力、顶头轴向力和导板力较原有轧辊分别下降了 5.56%、3.89%和20.55%,二次咬入顺利,轧件产生内折叠的倾向性较小;轧辊直径从800 mm增大到850 mm,轧制力增大,导板力减小,轧件轴向阻力减小,有利于管坯的二次咬入和穿孔过程的稳定,扩大了顶前压下率的调整范围;当轧辊转速从56.4r/min增大到62 r/min时,轧件出口速度增大,但轧制力矩增大,能耗增加,轴向滑移增大,轴向速度效率降低,轧件发生内折叠的倾向性增大.

    2Cr13钢斜轧穿孔轧辊参数内折叠数值模拟

    《物理测试》征稿启事

    501页

    应力作用下的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研究

    周明星陈振业田俊羽蔡锋...
    50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及其模型构建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以一种中碳超细晶贝氏体钢为对象,对应力作用下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开展详细研究.首先采用van Bohemen和Sietsma提出的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拟合得到的自催化系数小于0,不符合物理规律.主要原因是塑性变形带来了额外形核点,这些形核点作为有利位置被优先消耗,导致形核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基于该机制,对van Bohemen和Si-etsma模型进行了修正,在贝氏体形核的原始模型中添加了描述形核率降低的函数g(t),并采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2种形式来定义g(t),最终获得了改进后的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改进后的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的自催化系数大于0,符合物理规律.此外,g(t)为幂函数时,计算精度更高,模型形式更简洁.

    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应力变形

    酸处理优化Fe40Mn20Cr20Ni20高熵合金抗点蚀性能

    王重孙一璞简选王银凤...
    51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 Fe40Mn20Cr20Ni20高熵合金在10%(质量分数)H2SO4溶液,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与3.7%(质量分数)HCl溶液中的耐蚀性.发现该高熵合金在10%(质量分数)H2SO4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耐蚀和钝化性能.但由于Mn含量较高,导致其耐Cl-侵蚀能力较差.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发现,经过在10%(质量分数)H2SO4溶液中的阳极极化处理后,Fe40Mn20Cr20Ni20高熵合金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主要为Cr(OH)3.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显示,经过阳极极化处理后,Fe40Mn20Cr20Ni20高熵合金在3.7%(质量分数)HCl溶液的耐Cl-侵蚀能力显著提高,电荷转移电阻(Rct)值增加了 1.7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H2SO4溶液中进行阳极极化处理以形成稳定钝化膜,可有效提高FeMnCrNi系高熵合金耐点蚀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熵合金阳极极化点蚀电化学阻抗谱钝化

    《冶金自动化》征稿启事

    519页

    铌微合金对1GPa级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影响

    王睿董思月付培茂张永青...
    520-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微合金元素铌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含铌和不含铌2种热轧双相钢.通过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表征了组织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铌对双相钢力学性能影响及试验钢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2种双相钢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铌钢中马氏体体积分数更高;由于铌抑制动态再结晶,无铌钢晶粒以等轴状为主,而铌钢晶粒更细,晶粒呈长条状.铌钢的抗拉强度为1 306 MPa,屈服强度为1 269 MPa,硬度为40HRC,冲击功为66.5J,伸长率为12%.位错强化是试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占总强度40%以上,铌微合金使得试验钢析出强化增量从69MPa(7%)增加到277 MPa(22%)、位错强化增量从480 MPa(51%)增加到539 MPa(42%)和细晶强化增量从143MPa(15%)增加到219MPa(17%),从而导致铌钢强度增高.

    热轧双相钢铌微合金控轧控冷位错密度强化机制

    亚包晶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不同测定手段与对比分析

    白云张壮陈斌王璞...
    529-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准确测定对于揭示材料的高温组织转变产物及热加工工艺的制定至关重要.以低合金亚包晶钢板坯连铸工况为例,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和相变仪在0.1~50℃/s冷速范围内利用膨胀法测定其CCT曲线,并结合组织分析和JMatPro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Gleeble热模拟由于加热方式和试样尺度特点导致实测膨胀曲线稳定性较差;其加热试样中存在室温区、过渡区和高温区,且不同工况下过渡区的冷速均近似为空冷,同样也影响设定温度下实测膨胀曲线的一致性.相变仪试样细小、加热过程温度与组织一致性好,实测相变温度基本一致,获得的CCT曲线较为稳定可靠.综合表明,针对连铸工艺研究中目标钢种相变温度和相含量测算问题,可借助JMatPro热力学软件快速计算毛估目标钢种的相变温度和相组成,但应据此进一步设计实验,利用高精度相变仪获得该钢种的可靠CCT曲线.

    亚包晶钢CCT曲线热模拟相变仪微观组织

    多次焊接修复对P92钢焊接接头运行安全的影响

    李晓东麦雷王振姚赞新...
    538-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P92钢已被广泛用于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中,但多次修复工艺对P92钢焊接接头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鲜有人研究.研究了多次焊接修复对P92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多次焊接修复后的P92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焊接工艺、同质焊材2次和3次修复焊接接头的常规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923 K时效后,2种修复状态的焊接接头强度和焊缝冲击韧性的变化趋势与未修复的焊接接头的基本一致,同质焊材修复接头强度与正常接头相当.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试验应力下,修复3次焊接接头的蠕变性能低于正常热处理接头.因此可通过多次焊接对P92钢焊接接头进行修复.

    同质焊材修复P92钢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