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韧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性能及工艺研究

    周继顺杨璐潘红波刘伟明...
    1050-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含Nb低CSiMnCuNi合金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结合H型钢生产工艺,探讨了轧制温度、压下率与冷却方式对大H型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空冷条件下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粗大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晶粒10~15μm,M/A岛尺寸3~5μm,屈服强度为531 MPa,冲击功与温度呈陡峭下降趋势,-40 ℃时冲击功仅为40J.轧后水冷的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细小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M/A相呈点状分布,铁素体晶粒在6~10μm之间,屈服强度达662 MPa,冲击功随温度呈缓慢下降趋势,-40 ℃时冲击功为194J.薄规格大H型钢通过大压下得到更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与铁素体,屈服强度为625 MPa,冲击功与试验温度几乎呈水平直线,-40℃时冲击功高达262J.

    大规格H型钢贝氏体高强韧性微合金化轧制工艺

    F316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与动态再结晶机制

    冯伟刘忠翰谢臻轩于云鹤...
    1060-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系统探究了 F316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变形量(10%~50%)、变形温度(960~1120℃)和应变速率(0.1~1s-1)下的热变形行为与动态再结晶机制.研究表明,F316奥氏体不锈钢的动态再结晶以弓出形核为主要形核方式,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降低均会导致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和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通过结合Arrhenius方程和Zener-Hollomon参数,成功建立了 F316奥氏体不锈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其变形激活能Q确定为491.54kJ/mol,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显著增大.通过引入应变条件的影响,可对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进一步优化,最终成功实现对F316不锈钢流变应力曲线的良好预测.

    F316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预测

    《冶金自动化》征稿启事

    1070页

    铋系、铅系、硫系易切削钢的切削性对比研究

    赵欣宜徐翔宇张晓宇刘贝贝...
    1071-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铋系、铅系、硫系3种易切削钢切削性能的差异和铋对易切削钢切削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Kistler测力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对1215MS硫系易切削钢、1215Bi铋系易切削钢、12L14铅系易切削钢3种盘条开展了切削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转速w=1 200 r/min、切削深度ap=0.4 mm、进给量f=0.2 mm/r,且切削刀具和切削角度相同的的切削条件下,1215MS、1215Bi、12L14三种易切削钢盘条的切削合力分别为:130、123、116N;材料的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5.3、4.9、4.6 μm,C型屑的占比分别为:28%、37%、42%,1215Bi易切削钢的切削性接近于12L14易切削钢,显著优于1215MS易切削钢;在铋系易切削钢中,Bi元素以Bi颗粒的形式存在,或者附着在MnS的表面,形成Bi-MnS复合夹杂物,在切削过程中,切削热使得Bi颗粒发生熔融,起到了润滑作用,断屑性增加,改善了切削性能.

    易切削钢1215MS1215Bi12L14Bi-MnS复合夹杂物切削性

    利用酸洗废液浸出分离转炉钢渣中磷的研究

    程煌于耀辉路建强杜传明...
    1080-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炉钢渣和酸洗废液是钢铁工业产生的2种废弃物.为了实现钢渣在炼钢流程中的再利用和酸洗废液的无害化处理,提出利用酸洗废液选择性浸出分离转炉钢渣中的P,考察了 pH值、酸洗废液中Fe2+浓度、固液比对转炉钢渣中各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浸出液pH值可显著提高转炉钢渣中P的浸出率,在pH=1.5时,P的浸出率达到95.1%;增加酸洗废液中Fe2+含量对钢渣中P的浸出率无明显影响;提高固液比会导致渣中P的浸出率降低.在各浸出条件下,浸出液中Fe3+含量极低,表明钢渣中的Fe几乎不溶解.浸出后的残渣主要组成(质量分数)为:Fe2O3 43.38%、CaO 39.49%、MgO 5.43%,P2O5质量分数仅为0.27%,可作为冶金熔剂返回炼钢流程再利用.

    转炉钢渣酸洗废液循环利用选择性浸出

    油井管用钢中含铈夹杂物的原位统计分布表征

    周雪凡李冬玲周晴晴杨峰...
    1089-1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中的稀土元素的加入能够改变内生夹杂物的组成和形态,并起到净化钢液的作用,因此在许多低合金钢中被广泛应用,但不同状态稀土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由于稀土元素与O和S等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导致稀土元素在钢中的赋存形态复杂,这也为钢中稀土夹杂物的分类定量表征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将扫描电镜多视场连续测试、特征颗粒物图像快速定位、识别和能谱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稀土油井管用钢较大尺寸范围内含铈夹杂物的原位定量统计分布表征,获得了不同类型Ce夹杂物的位置、组成、形貌、尺寸和数量的全域统计信息.探讨了不同Ce含量对钢中含Ce夹杂物组成、数量和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当Ce含量较少时,Ce夹杂物会与Al、Mn夹杂物复合存在,较多含Ce夹杂物颗粒包覆或嵌入灰黑色的Al2O3和MnS.当Ce含量增加时,单一 Ce夹杂物逐渐形成,其形貌为球形或长椭球形,颗粒尺寸主要位于1~4μm之间,结合能谱自动分析结果可知,这些颗粒物以Ce的氧化物、氧硫化物和硫化物为主.Ce含量较高时也会形成Ce的磷化物,且含P的稀土 Ce化合物在测试区域呈现一定的条带状分布.

    稀土油井管用钢Ce夹杂物定量统计分布表征扫描电镜能谱

    《金属功能材料》征稿启事

    10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