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遥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唐文周

季刊

2097-034X

gtzyyg@agrs.cn;gtzyyg@163.com

010-62060291/620602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Journal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创刊于1989年。该刊以“促进遥感技术发展,加强遥感学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应用”为办刊宗旨,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主要刊登实用性强的遥感、GIS及GPS(3S)技术应用论文,宣传3S技术应用的新方法和重要成果。设有综述、技术方法、技术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有路导航走向无路导航

    张过秦绪文朱春阳王善绣...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路导航日臻成熟的背景下,该文结合车辆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下对导航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无路导航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有路导航的发展及无路导航的需求场景,基于车辆通过性的4个具体方面,提出了从有路导航走向无路导航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包括地理-地质通行要素精细化遥感探测、无路区域软地面土壤参数遥感获取、天候变化对地面特性的定量影响机理,阐明了无路导航的研究导向;然后,归纳了车辆通过性计算与表征技术、无路区域数字路网构建技术、无路导航智能路径规划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无路区域有路化"的技术途径与无路区域数字路网的概念,构建了无路导航技术体系;最后,结合无路导航相关技术的实践,展现了其应用潜力。无路导航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导航的内涵,拓宽导航应用边界。

    无路导航导航电子地图通过性数字路网无路区域有路化

    熊盛青等荣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万建华
    8页

    土壤盐渍化光学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骆振海张超冯绍元唐敏...
    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衰退、植被覆盖减少以及作物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光学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宏观、及时、动态和低成本等优点,对于实现土壤盐渍化的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少有对多尺度遥感数据、多类型遥感特征参量以及反演模型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的综述研究。为此,该文首先对光学遥感数据源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目前盐渍土监测相关研究中使用的遥感数据来源与尺度平台,将多源遥感数据分为卫星、航空和地面3种不同平台;其次,整理了目前主流的建模特征参量以及统计回归和机器学习2类经典的反演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遥感数据源间的融合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将数据同化与深度学习应用于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的前景。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光学遥感反演模型特征参量

    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赵玉灵杨金中孙卫东于浩...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伊犁谷地严重区分布较为集中,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4。61%;较严重区与一般严重区呈现连片分布,且互为交叉,界线不太分明;一般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极高山区、中高山区及低山丘陵区;无影响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中部冲积平原区和昭苏盆地平原区。生态承载力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除去昭苏县和特克斯县的南部、尼勒克县的东部边缘地带与霍尔果斯的北部地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相对比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亦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提供范例。

    伊犁河谷遥感调查与监测层次分析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

    ZY-1 02D高光谱数据在柴北缘荒漠区蚀变矿物填图及找矿中的应用

    祁昌炜董基恩程旭叶高峰...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区位于典型的高原荒漠区,地形切割大、植被覆盖率低、基岩出露面积广、地表调查难度大。为研究卫星高光谱数据在柴北缘荒漠区蚀变矿物填图及找矿中的应用,基于高光谱分辨率的国产遥感卫星资源一号(ZY-1)02D数据,通过精细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数据修复与正射校正等处理后,获得青海省柴北缘赛坝沟等荒漠地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经过详细的野外调查采样并使用FieldSpec Pro FR光谱仪进行波谱测试,构建了研究区包含绿泥石化等12种主要矿物蚀变的标准实验室光谱数据集;最后开展了研究区蚀变矿物提取及找矿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硅化、高岭土、碳酸盐、褐铁矿、阳起石、蛇纹石、赤铁矿、黄铁矿和孔雀石等13类,蚀变信息分布与地层、侵入岩岩性及韧性剪切构造密切相关。通过对赛坝沟等典型矿床的蚀变特征研究发现,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信息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部分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钠长石化也与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找矿参考信息。最终,通过上述方法,结合配套开展的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在托莫尔日特地区发现了铜金矿化点1处。因此,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在我国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荒漠地区能够弥补传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手段的局限性,可用于快速了解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提取矿物光谱信息等,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大范围的丰富、精细的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光谱遥感蚀变矿物填图找矿预测柴周缘荒漠区

    多源遥感信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例

    邱骏挺李江坤葛藤菲木红旭...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砂岩型铀矿是一类重要的铀矿资源,而遥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由于砂岩型铀矿多形成于地下,地表常被沉积物覆盖。这种情况下,遥感是否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获取Sentinel2,Landsat7 ETM+,ASTER,ALOS DEM以及航空放射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地形可视化、构造解译、K-T变换、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计算、蚀变矿物提取、Th/U比值计算等工作,并从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条件与控矿要素出发,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银根地区中部为隆起带而东南部为凹陷带,两者间为斜坡带。隆起带花岗质岩石可作为重要的铀源。斜坡带上发育的多条近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为含铀含氧水向地下迁移创造了条件。凹陷区发育的断裂富水带和强地表蒸发作用为含铀含氧水排泄蒸发以及驱动地下水循环创造了条件。因此,银根地区隆起带、斜坡带、凹陷带构成一套完整的含铀含氧水循环体系。综合前人资料,认为中部斜坡带可能是一处较好的形成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地段。本研究也说明,即便在覆盖严重的地区,遥感技术依然可从识别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的角度,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指引。

    遥感砂岩型铀矿巴音戈壁银根地区

    基于分层次多尺度分割的缅甸达贡山镍矿矿区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监测

    陈理张仙李伟李瑜...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矿区分类。针对典型露天红土风化壳型镍矿矿区信息提取及其动态变化监测的研究相对较少等问题,该文以缅甸著名的达贡山镍矿为研究区,基于Pleiades和GF-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首先采用分层次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矿区地物信息;然后,对达贡山镍矿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层次多尺度分割技术的分类识别效果较好,Pleiades和GF-2影像的整体分类精度分别为94。24%和89。02%,Kappa系数分别为0。889和 0。816,该方法适用于露天红土镍矿的矿区信息提取。通过动态变化分析,2015-2017年达贡山镍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研究结果可为缅甸达贡山镍矿区的动态变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分层多尺度分割信息提取动态变化监测镍矿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赖仕久胡晋山康建荣王小兵...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RSEI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RSEI突变进行分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RSE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2022年近23 a间平均生态质量较好,但全省的煤炭矿区平均生态质量一般,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对RSE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省大部分区域RSEI演变趋势为提升,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煤炭矿区和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盆地区域。全省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一般,再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向上波动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全省的煤炭矿区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波动下降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2010年为山西省生态质量突变年份,山西省及其煤炭矿区生态质量在2010年前向好,在2010年后全面提升。降水量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而气温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演变生态质量突变山西省国家煤炭规划矿区

    河北省采矿损毁土地分布及治理状况分析

    叶丽娟段霄龙李婷张静...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可以迅速查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成果客观、准确。通过对比河北省169个区县市2020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解译识别出疑似矿山损毁土地图斑728个。2021年河北省矿山环境新增恢复治理面积为1 305。51 hm2,矿山新增土地损毁面积为932。13 hm2,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净增长面积为373。38 hm2,整体上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在初步分析河北省矿山环境现状与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为下一步矿山恢复治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矿山复绿行动效果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遥感监测采矿损毁土地矿山恢复治理河北省

    改进3D-Octave卷积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郑宗生王政翰王振华卢鹏...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光谱图像数据具有维度高、数据稀疏、空间光谱信息丰富等特点,针对空谱联合分类模型中高光谱图像卷积操作处理大片相同类别像素区域时会存在计算的空间冗余,3D卷积对深层空间纹理特征提取不充分,串行注意力机制结构不能充分考虑空谱相关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改进的3D-Octave卷积高光谱图像分类模型。首先改进的3D-Octave卷积模块将输入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划分为高频特征图和低频特征图,减少空间信息冗余,提取多尺度的空间光谱特征,结合跨层融合策略,加强对浅层空间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的提取;随后利用2D卷积提取深层空间纹理特征并进行光谱特征融合;最后使用三维注意力机制跨纬度交互实现对有效特征的关注和激活,增强网络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结果表明,由于充分提取有效空谱联合特征,在印第安松树林(Indian Pines。IP)数据集的训练集比例为10%的条件下,OA,Kappa和AA分别为99。32%,99。13%和99。15%;在帕维亚大学(Pavia Universi-ty,PU)数据集的训练集比例为3%的条件下,OA,Kappa和AA分别为99。61%,99。44%和99。08%。与5个主流分类模型进行对比,获得了更高的分类精度。

    空间冗余3D-Octave卷积跨层融合多尺度三维注意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