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遥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唐文周

季刊

2097-034X

gtzyyg@agrs.cn;gtzyyg@163.com

010-62060291/620602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Journal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创刊于1989年。该刊以“促进遥感技术发展,加强遥感学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应用”为办刊宗旨,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主要刊登实用性强的遥感、GIS及GPS(3S)技术应用论文,宣传3S技术应用的新方法和重要成果。设有综述、技术方法、技术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特征参数支持的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以广东省为例

    王煜淼李胜东春宇杨刚...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红树林分布信息对红树林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不少红树林遥感制图研究,但如何有效利用多源遥感特征来提高红树林制图精度仍有待探索。首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光谱、散射、纹理和地形等时序特征来设计 15 种特征组合;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组合在红树林识别中的精度,从而获得最优特征组合;最后,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 2021 年广东省 10m空间分辨率的红树林分布。结果显示,冬季光谱特征的重要性最高,特征类型越丰富对应制图精度越高,最优特征组合的总体精度为 92。25%,Kap-pa系数为 0。91。通过探究红树林识别中的最优特征组合,在多特征参数支持下实现广东省红树林信息提取,研究成果可为大范围红树林精准制图提供科学参考。

    红树林提取多源遥感数据GEE机器学习广东省

    融合多源地理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尾矿库识别与监测——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

    刘晓亮王志华邢江河周睿...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尾矿库是具有高势能的重大危险源,对尾矿库空间范围开展快速识别与监测,及时掌握尾矿库数量及分布情况,对我国尾矿库的环境监管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单纯基于遥感影像识别提取的思路,因缺乏尾矿库潜在目标针对性,易将裸露地表等混淆为尾矿库,给实际的尾矿库监测应用带来较大误差。为此,提出一种融合企业名录与空间分布点位、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道路网等多源地理数据与高分遥感影像的尾矿库提取方法。以云南省个旧市为研究区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融合多源地理数据可有效排除不存在尾矿库的干扰区域,尾矿库提取结果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 83。9%和 72。4%。该技术方案在全国尺度的尾矿库高频次、自动化遥感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源地理数据遥感面向对象分类尾矿库多尺度分割

    全格陵兰冰盖表面融水卫星遥感观测

    张闻松朱雨欣邱玉宝王裕涵...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年夏季,格陵兰冰盖表面消融产生大量融水。冰面融水由冰面河输送,存储在冰面湖或注水冰裂隙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水文系统。然而,目前研究对全格陵兰冰面融水空间分布的理解十分有限。文章利用134 景 10m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 遥感影像,提取了 2019 年消融旺盛期格陵兰冰面融水遥感信息;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遥感观测的冰面融水分布与区域大气气候模型(regional atmospheric climate model,RACMO)模拟的冰面融水径流量。结果表明:①2019 年消融旺盛期,格陵兰冰面融水面积为 9 900。9 km2,融水体积为 6。8 km3;②格陵兰冰面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态势;③格陵兰冰面融水主要由冰面河组成,冰面河占冰面融水总体积的 57。1%,其次是注水冰裂隙(25。6%)和冰面湖(17。3%);④RACMO在多数流域准确模拟了冰面融水径流区域。研究反映了高分辨率遥感在格陵兰冰面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提升了对冰面融水输送与存储等关键水文过程的理解。

    冰面河冰面湖注水冰裂隙Sentinel-2格陵兰冰盖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机载高光谱图像优势树种识别

    于航谭炳香沈明潭贺晨瑞...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森林树种类型进行识别可以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如何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高光谱数据准确识别森林优势树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在 2 种空间分辨率(1m和 3m)下,使用样本点(样地对应像元的光谱值)与样本面(样地对应 3×3 窗口像元光谱平均值)2 种样本取值尺度,采用 3 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3D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对机载高光谱图像的森林优势树种识别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无论使用何种空间分辨率与样本取值尺度,3DCNN的分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最高分别为 95。42%和 0。94);②高空间分辨率更有利于优势树种识别,其比低空间分辨率(3m)总体精度最多可提高 30。97%,Kappa系数最多可提高 54。24%;③使用NN与SVM进行分类时,以样本面作为样本取值尺度进行树种识别的精度低于样本点。而在 3m空间分辨率情况下使用 3DCNN进行分类时,以样本面作为样本取值尺度进行树种识别的精度高于样本点。总的来说,空间分辨率、样本取值尺度与分类算法均对优势树种识别精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机载高光谱图像识别森林优势树种过程中,优先选择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利用小样本数据,采取深度学习算法将会提高优势树种识别精度。

    高光谱数据优势树种识别空间分辨率多尺度样本

    基于综合遥感的察隅县滑坡隐患识别及致灾机理分析

    蔡建澳明冬萍赵文祎凌晓...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察隅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幅原辽阔,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差异较大,滑坡灾害频发。针对该区域开展滑坡灾害隐患识别与早期预警对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此,收集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1 月获取的 162景升降轨Sentinel-1A雷达遥感影像数据及高分光学遥感影像数据,以Google Earth平台为辅助,采用综合遥感(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IRS)技术开展研究区内活动性滑坡隐患识别、编录制图和分析评价,共识别出活动性滑坡隐患 237 处,主要分布于贡日嘎布曲(察隅河支流西支)、察隅河、怒江两岸及察隅河东部至怒江西部的区域。将解译结果与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岩性)、自然环境(降雨、温度)等定量因子结合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左布村滑坡、阿扎村滑坡有极大的灾害风险,推荐进一步采取减灾措施。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可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综合遥感(IRS)短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察隅县活动性滑坡滑坡监测

    福建省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耦合评估及其时空演化分析

    曹德龙唐廷元林震徐政...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近15a福建省生态优良的成因,以5a为时间间隔选取2005-2020 年福建省MODIS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等为数据源,构建土地利用强度体系,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作为分析方法,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RSEI与土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关系,最后对福建省 2005-2020 年的生态健康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20 年间,福建省全省生态环境发展呈"改善—退化—退化"的趋势,RSEI均值2020 年为 0。704 8,生态环境等级均为良好;②福建省全省土地利用强度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 26。00%,其中三明市土地利用强度增长最多,增长 160。91%;③福建省全省耦合协调度上升 0。729 0,达到良好协调;省内各市除厦门市耦合协调度下降 0。131 0,耦合协调度为轻度失调外,耦合协调度趋势均为上升。本研究填补了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与土地利用强度互动研究机制的空白,也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福建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耦合协调

    基于Ameriflux通量观测数据的Hi-GLASS潜热通量产品验证

    范佳慧姚云军杨军明于瑞阳...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热通量产品的验证与分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及能量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全球陆表高分辨率蒸散产品(high resolution global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product,Hi-GLASS ET)融合了 5 种传统蒸散算法,能够生产出较高精度的陆表潜热通量产品,但目前没有针对此产品的验证研究。利用Ameriflux通量观测站点的潜热通量观测值与相应的Hi-GLASS陆表潜热通量产品估算值进行对比,获取多组有效验证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所选站点实际观测值与产品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为 0。6,均方根误差(RMSE)为 34。4 W/m2,平均偏差(Bias)为-13。4 W/m2,克林-古普塔效率(Kling-Gupta efficiency,KGE)为 0。49,Hi-GLASS 潜热通量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算法的拟合结果较好;此外,空间分布也表明Hi-GLASS陆表潜热通量产品符合正常的自然规律。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仅采用了美国地区 18 个站点数据对产品进行验证,在其他地区仍需进一步验证。

    陆表潜热通量Ameriflux通量站点Hi-GLASS陆表潜热通量产品精度验证

    利用GEE云平台实现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动态分析

    宋英旭邹昱嘉叶润青贺志霞...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遥感监测手段受限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计算性能,往往无法满足大区域的滑坡灾害监测研究。为此,该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动态评价模型,依托GEE云平台海量的存储数据和强大的算力,实现了三峡库区的滑坡危险性动态评价。首先,采用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和地质构造等因子,通过加权的梯度提升决策树(weighted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WG-BDT)模型生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然后,利用全球降雨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数据,研究三峡库区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建立了降雨分级标准,构建了联合降雨和滑坡易发性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最后,以三峡库区"8·31"降雨过程为研究对象,逐日生成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分布图,得到了滑坡危险性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GEE 提供的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并提供滑坡危险性近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信息,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滑坡降雨GoogleEarthEngine(GEE)三峡库区

    200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扩张及其热岛响应

    姚灵筠王力牛铮尹子琪...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热岛效应同城市居民福祉息息相关,特别是近 20a我国的中西部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扩张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探究城市及城市群扩张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析城市扩张进程及空间形态变化。首先,利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实用单通道算法进行温度反演;然后,使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温度等级区并定义和提取城市热岛范围;最后,提取城市重心和热岛重心,采用重心迁移方法分析城市扩张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城市扩张趋势一致,研究结论如下:①2015 年后长株潭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关键时期;②城市扩张是热岛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③城市热岛重心与城市重心迁移趋势基本一致,城市热岛范围增加的方向也同城市扩张方向基本一致。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空间形态地表温度Boyce-Clark形状指数重心迁移

    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广西县域农村多维脱贫分析

    陆妍玲黄娅琦周俊芬王杰...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动态客观地监测县域农村贫困程度的时空演变,对国家防返贫工作十分重要。随着遥感卫星的快速发展,高信息量和高质量的遥感数据影像逐渐丰富并被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统计类数据,夜光遥感数据具有与社会经济要素高度相关、相对客观性强和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等优点。该文以DMSP/OLS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夜间灯光强度指数,结合多维脱贫指数构建两者关系模型,对 2010-2020 年广西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进行时空演变研究,分析存在的返贫原因,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参考和预防措施。

    夜光遥感数据多维脱贫指数防返贫时空格局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