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媒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

祁书彦

半月刊

2096-0360

guigu2013@126.com

010-64462956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新媒体研究/Journal New Media Research
查看更多>>《硅谷》杂志简介及投稿须知《硅谷》杂志简介:《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主旨在于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高新技术的传播普及。本刊为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4775/N 国际刊号:ISSN 1671-7597 邮发代号:80-773本刊主要栏目有: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等。本刊常年征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文章。本刊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本刊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本刊发行部直接订购。■编辑部电话:010-64462956■投稿信箱:guigu2013@126.com■咨询QQ: 2237754324 ■联系人:王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媒介化治理实践——以"成都发布"为例

    黄明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的实证研究和内容分析,发现有主流媒体参与的政务新媒体,其媒介逻辑对于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整合资源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强化治理内容生产的竞争力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手段,在此过程中推动了地方性的治理情境构建,而政府的治理逻辑在媒介新闻发布的视觉叙事和语言叙事实践中悄然嵌入。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治理效能提升,要将发布和治理的情境结合,推动治理型的媒介功能建设,实现传统新闻发布到用户公共服务的转变,建立统筹型的组织机构,协调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树立发展型的治理理念,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以促进智慧政府的转型。

    媒介化治理政务新媒体智慧政府成都发布治理效能

    数字媒介下沂蒙精神数字地方感的营造模式研究

    李欢欢陈磊李学芝刘洪涛...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数字媒介下沂蒙精神数字地方感的营造模式,研究基于媒介地理学理论,梳理数字地方感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数字媒介重塑地方感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聚焦沂蒙精神,提炼红色记忆、奋斗精神、军民情怀三个核心要素,结合数字媒介特点构建了沂蒙精神数字地方感交互模型。该模型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阐释了数字地方感的生成。研究提出,沂蒙精神数字地方感的塑造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提炼精神内核,并融合数字媒介优势,在虚拟现实交织中实现革命精神的创新传承。

    数字媒介数字地方感沂蒙精神影响机制营造模式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纪实综艺节目《种地吧》的破圈研究

    李泽玲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种地吧》的破圈进行解构与分析。研究认为,该节目将互动贯穿始终,通过"长短视频+直播+Vlog"做好四大链化准备,并形成四大链化结果,实现节目嘉宾、土地与观众三者联动的破圈之态。

    互动仪式链纪实综艺真人秀网络综艺《种地吧》

    多元·重构·理性:网络视频影评的主体性建构

    王云哲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频影评作为网络影评的重要分支,是数智化时代影视评论的未来趋向。视频影评在自身的迭代发展中与时代特质进行紧密融合,通过多元化的生产机制、重构性的文化表征,在繁杂的影评场域中逐渐建构其自身的主体性。但受制于资本渗透与平民狂欢等现实桎梏,视频影评的主体价值依然面临难以定义的言说困境,需在多方共谋中探索出其理性化的未来生态,从而彰显视频影评现代性的精神品格。

    视频影评影视批评主体性网络影评理性秩序

    数字时代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反思

    赵新艳宋举刘向枝
    78-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呈现影响着我们对老年的认知与态度,而审视媒介中老年形象呈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老年群体。因此,研究从我国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表征入手,提出目前老年群体媒介形象存在污名化与刻板化、银发网红形象同质单薄以及对老年群体整体的形象表现模糊不清等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研究从展开社会动员,打破刻板标签;倡导集体反思,推广多样化的"老年之星";发掘"老年价值",推行动态化"老龄教育"等方面对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重塑提出了建议。

    积极老龄化媒介形象老年群体污名化重塑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网红打卡地"传播的情感实践

    刘慧娟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多手机用户将基于社区的移动端应用程序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视为"旅游胜地",并前往"打卡",也吸引了大量的其他用户前往,产生一种情感实践。研究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小红书平台为例,探讨"网红打卡地"短视频传播中的互动过程与情感机制。研究发现,在本者与他者之间的群体聚集互动下,形成仪式启动、仪式运行、仪式结果三大环节,参与用户大多关心的问题都与拍照有关,最终能否"打卡"成功以及各打卡点的鲜明独特性与游客积极情绪呈现正相关性。

    互动仪式链小红书重庆网红打卡地情感实践空间规训

    网络中虚拟主播的数字自我构建研究

    刘金粟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的自我呈现手段愈发多样,在技术仿真拟人的趋势中,有一种现象逆行出现,即虚拟形象的真人主播。为了探究这一现象,以虚拟主播在网络中的数字自我为研究对象,以思辨的方式辨析其内在的构建逻辑与传播意义。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去理解虚拟主播"虚拟"的成因,包括剖析个人的主观需求与客观困境、虚拟产业发展与网络环境的助推。虚拟自我的构建通过视觉、听觉和表演三方面呈现,这些呈现形式既新颖独特又存在一定局限。虚拟身份对于个人、互动都有着两面影响,主播与观众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虚拟主播得从人物设定、表达方式、视觉和技术方面进行自我呈现与形象整饬。

    虚拟主播自我建构虚拟交往印象整饬中之人数字化身情绪劳动

    消费语境下短视频的审美批判

    蒲美岑胡铁强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短视频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形式与内容上的陌生化,使得审美主体获得新奇感,追求审美快感的大众化短视频的泛滥,是追求极致官能快感的全民狂欢,呈现出碎片化、陌生化、平面化的特点。将短视频的发展作为动态的过程来考察,需要随着互联网监管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加大对其管控力度,引导其向主流文艺靠拢。短视频的社会化、娱乐性消解了文学的个人化、严肃性,有必要研究这一审美嬗变,从而拒绝单向度思想,以重塑大众审美观。

    消费语境短视频审美特征个体欲望审美重塑

    符号·资本·记忆:"银发网红"的形象建构、价值重塑与身后人格

    王先进
    94-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银发网红"群体在平台算法中的内容生成逻辑,采用框架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抖音短视频的头部账号进行解构。研究认为,"银发网红"具有"不服老""散余热""露一手""有笑点"等形象特点,呈现后喻式学习、互动性展演、跨代际共情等行为特征,助推了积极老龄化的形成;但面临资本的转向、形象的偏向、隐私的困境、文化的分层、情感的倦怠等问题,需要进行价值重塑。研究提出,要关注高层级文化与低层级文化的权力分配,保持老年群体"触网"的内容优化、回归本真和文化破圈,使其从被动的被建构者向实现自我的主动行动者转型,同时完善数字遗产继承等身后人格制度设计。

    银发网红短视频媒介形象拟剧理论文化资本集体记忆数字遗产

    作为短视频事件的"赶海":短视频用户的海洋想象与实践

    许同文周颖茵钟景森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众多游客通过赶海短视频掀起了一股赶海热潮。借鉴戴扬和卡茨针对电视直播提出的"媒介事件"概念,这种赶海活动可以被概念化为短视频事件。作为短视频事件的"赶海",凸显了短视频技术、博主、用户、海洋等主体之间的关联网络,以及此网络中用户的海洋想象与海洋实践。以北港岛赶海现象为例,这一短视频事件呈现为:赶海短视频的实录话语,为受众建构了一种诗意的海洋想象,激发了受众的亲海洋欲望和海洋参与行为。这对于海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媒介化治理。

    赶海短视频海洋传播海洋想象海洋实践